被低估?认真对待?是不是有些夸张了?读过这本书就会发现,这么说已经非常低调了。
1924年,因为对土地制度、社会变革、波俄关系的史诗级描述,以及在刻画人性方面“远超同侪”,波兰作家莱蒙特用一部《农民》获得诺奖。
而谈到阅读体验,刻画人物方面,绝对超出巴尔扎克;叙事完全是大师手笔;写景更是迄今无人能比。书友这句话获得极多共鸣:“这本书里的每句话,都可以当成文学教材。”
莱蒙特不像那个时代的作家,比如写景是动态写景,刻画人物是通过细节拼接——这都是现代手法,而他炉火纯青,远超今天绝大多数作家。
◎鲁迅先生的最爱,鲁迅临终一大憾事就是没来得及翻译《农民》
波兰文学以及以波兰文学为代表的东欧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其价值常常跃出文学界,对世界政治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昆德拉、哈维尔、米沃什、阿列克谢耶维奇、辛波丝卡等作家。
◎波兰版《白鹿原》,但不仅仅是因为它是“荡妇羞辱”的鼻祖
本书被众多书友称为“波兰版《白鹿原》”,究其原因,除了作为“荡妇羞辱”的鼻祖级之作,女主人公的遭际和白鹿原的田小娥类似之外,更主要是《白鹿原》是中国乡土文学的高峰,《农民》则是波兰乡土文学的高峰。
◎在波兰有望成为欧洲新中心的当下,读《农民》能从“骨子里”最深刻地了解波兰
脱离了苏东阵营的波兰,不到十年就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更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欧洲新中心。事实上,今天的波兰,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移居、出海和旅游的最佳目的地之一,了解波兰,因此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价值。
然而,我们对波兰的了解太少。而《农民》这本书,以其广博的描写和深刻的笔致,被誉为“波兰百科全书”,读《农民》,能帮助我们从“骨子里”了解波兰。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基于《农民》此前译本和自身地位的严重不匹配,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得主、波兰文学资深翻译家林洪亮先生,耗费5年心血,不顾体弱多病,以90岁高龄,亲自译完这部大部头经典。
这部最原汁原味的译本,出版后成为波兰驻华大使馆2024年度文化大事件之一,并为本书主办了一场隆重的新书发布会。
发布会上,央视著名主持人张越老师对《农民》极为推荐,说是她几十年来“唯一用三天时间一口气读完的书”,讲到书中内容时,几度哽咽。对拥有类似背景、曾有着相同命运的中国人来说,本书绝对不可错过。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感兴趣的书友千万不要错过,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