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线粒体损伤后如何引发破坏性炎症反应的过程。关于这一机制进行介绍:
▐ 线粒体损伤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负责产生大部分细胞所需的能量,并参与到其他几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中,如调控细胞凋亡、钙离子储存与调节、以及活性氧(ROS)的生成和调控等。
当线粒体受到应激、损伤或功能失调时,会触发炎症反应。
▐ 线粒体DNA(mtDNA)的释放与识别
线粒体DNA在触发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线粒体受损时,其内部的mtDNA可能被氧化和切割,并随后释放到细胞质中,进而进入血液。这些释放的mtDNA富含未甲基化的CpG岛,这些序列可以被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如Toll样受体9,TLR9)所识别。
▐ 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
mtDNA被TLR9识别后,能够激活特定的炎症信号通路,如NF-κB信号通路。这一激活过程促使细胞产生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进而引发或加剧炎症反应。
▐ 活性氧(ROS)的作用
线粒体不仅是ROS的主要产生者之一,而且ROS在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中也发挥重要作用。适量的ROS作为信号分子,可以激活特定信号通路,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以及炎症因子的分泌。
然而,当线粒体受损时,ROS水平会上升,导致氧化应激,不仅加剧炎症反应,还会对细胞造成损害。ROS还可以作为信号分子来激活与炎症相关的信号传导路径,如NF-κB途径,进一步促进炎症介质的生成。
▐ 线粒体损伤后的其他炎症反应机制
除了上述机制外,线粒体损伤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引发炎症反应。例如,线粒体膜的损伤会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使得线粒体内容物(包括mtDNA)更容易释放到细胞质中。
此外,线粒体自噬的异常也可能导致有害的线粒体成分无法及时清除,从而加剧炎症反应。
▐ 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近年来,科学家在揭示线粒体损伤后引发破坏性炎症反应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有研究发现了FEN1酶在切割氧化mtDNA并促进其逃逸到细胞质中的关键作用,以及FEN1抑制剂在阻断NLRP3和cGAS信号传导、防止炎症过程中的应用潜力。这些研究成果为开发新的抗炎药物和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思路。
线粒体损伤后通过释放mtDNA、激活炎症信号通路、产生ROS等多种机制引发破坏性炎症反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