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朴素的树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四大名著中,如果说《水浒传》《三国演义》是男性群像的舞台,那《红楼梦》可谓是一部妥妥的“女儿传”了。
既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这样饱读诗书的小姐;
也有晴雯、鸳鸯、平儿这样玲珑的丫鬟。
各具特色,明艳动人。
可要说大众知名度最高的,却不得不提到下图中的这个洋相出尽的“丑角”了。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没错,就是刘姥姥。
一个黑黄脸庞、咧着嘴、露着豁牙傻笑的乡野老妪。
我们总习惯用“刘姥姥进大观园”来揶揄没见过世面的“底层人”。
可你有没有想过,刘姥姥真的是“底层人”吗?
换句话说,刘姥姥身上的那些优秀的特质,真的具有普遍性吗?
并不是。
很多人都没有真正地读懂刘姥姥,把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人代入到《红楼梦》中,其实都很难达到刘姥姥的“成就”。
今天,十点君就来和你聊聊:
刘姥姥身上,那三点“非底层”的优秀特质。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打秋风”。
这一年庄稼的收成很差,秋尽冬初,眼看着就要挨饿了。
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发愁地坐在炕上喝着酒。
一般无能的男人遇上事儿就两招,先是喝闷酒,然后就是骂老婆。
王狗儿也一样。
刘姥姥虽然看不过眼女婿的作为,但在男权至上的年代,她也只能好言相劝:
咱们庄稼人,有多大碗吃多大饭,花钱没个计划,坐吃山空了骂老婆有什么用。 咱们生活在天子脚下遍地是钱,也许可以想想办法。
可换来的确是王狗儿的阴阳“啥办法嘛,你怕不是想让我去抢哦”。
刘姥姥没有生气,而是接着提议到:
京城的荣国府里,有一位王夫人,为人宽厚随和,和你们王家祖上算是有些交情的。如今去求求她,也许能救我们的燃眉之急。
听到这的王狗儿不怀好意地嬉笑着:
“也对,贾府的管家周瑞之前要买田地,我还帮过他,既然你今天提出来的,那你给咱探探路呗。”
换成一般人,听到这可能就吵起来了。
可豁达的刘姥姥并没有跟王狗儿多争辩,她深知女婿就是个矫情的人,嘴又笨脾气还大,去了多半也会把事搞砸。
女儿又是个年轻的媳妇,礼法限制众多,出门不方便也不安全。
而自己一个老太太,带上年幼的孙子上门去求施舍,对方大概不会太粗鲁,万一真的能求到点,那家里的日子岂不就有救了。
“哪怕求不来银子,全当我去富贵人家见见世面,稳赚不亏。”
于是第二天,刘姥姥就拉着孙子板儿,带着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乐观心态踏上了去贾府“打秋风”的路。
贾府的大门外,除了威严的石狮子,还有颐指气使的门丁大爷。
正所谓“大官不好见,小鬼更难缠”,刘姥姥就算是蹭着过去、恭恭敬敬地给他们问了安,可还是遭到了戏耍。
门丁让她在大门外等着管家周瑞出来。
可公侯富贵人家的大门是不走下人的,也就是说周瑞永远都不可能从这里走出来。
这种仗着自己微末权力最大限度为难别人的小人,在生活并不少见,也最让人愤恨。
好在善良的人总会受到命运的眷顾,一位与刘姥姥同龄的门丁管事,帮她解了围,并指引她见到了“周瑞家的”,即周瑞的妻子。
随即,刘姥姥便上演了一波谈话的艺术,堪称第一个高光瞬间。
她说到:“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短短的四句话,道尽了人际沟通的黄金法则:
先说对方想听的,再说对方听得进的,然后说你该说的,最后才说你想说的。
于是一番寒暄之后,善良的周瑞媳妇领着刘姥姥,进府去求见当家人王熙凤。
到了府内,四处都是“耀眼争光之物”,伴着芬芳的香气让刘姥姥一阵阵发懵。
为了避免自己太过紧张而胡言乱语坏了正事,刘姥姥咂嘴念起了佛经。
坦白说,如果换十点君处于这种环境之下,怕是只能靠掐大腿维持镇定了。
待见到气场强大的王熙凤,原本能说会道的刘姥姥更是说不出一句话,只能拜了又拜,红着脸窘迫地说:
“家中穷困难以过冬,我是来投奔你们的。”
随后慌张地推出了躲在了身后的板儿,叫他来作揖。
当你不知道怎么说怎么做的时候,坦诚和客气永远是最保险的做法。
好在凤姐并没有为难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不仅给了她二十两银子,还体贴地多拿了一吊钱,让他们坐车回家。
这已经是巨额打赏了,要知道当时的二十两银子足够庄稼人生活一年。
刘姥姥拿着钱,千恩万谢后走出了贾府。
这里有个细节。
心思细腻的刘姥姥并没有忘记,自己这次能成功“打秋风”,不止是上面人的善良恩惠,更多是中间人的辛苦奔波。
于是走的时候,她执意要留一块银子给周瑞家的孩子们买果子吃,以感谢她的引荐之恩。
回看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靠的就是胆大和嘴甜。
面对困境,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保持头脑清晰,主动出击,才有破局的机会。
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解决了家里的生存困境,地里的收成也慢慢好了起来。
于是,刘姥姥挑着家里最新鲜的瓜果蔬菜,第二次来到了贾府。
见到大丫头平儿,这个75岁高龄的老太太,嗖一下从床上跳下来,笑嘻嘻地说道:
“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
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刘姥姥心里明白,地里的瓜果蔬菜,自然是没法同荣府里的山珍海味相提并论的,于是另辟蹊径,换了个角度去说。
再次展现了她说话的艺术。
在跟府里的姑娘们请过安后,刘姥姥也准备收拾收拾回家了。
就在这时,贾母恰巧想找个积古的老太太聊聊天、解解闷,于是姥姥就顺势留宿在了府中。
紧接着就上演了著名的“一年一度大观园喜剧大会”。
先是凤姐故意给刘姥姥头上插满了菊花,众人笑道:
“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
可她却说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吃饭时,当刘姥姥接过鸳鸯专为她准备的四楞象牙镶金筷子时,说道:
“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
面对一碗鸽子蛋,她又故意高声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这种自嘲式的幽默一次又一次引发了全场的爆笑。
而在之后行酒令的时候,大字不识的她依然卖力地散发着幽默。
各位太太、小姐面对骨牌,对出的都是“六桥梅花香彻骨”“双悬日月照乾坤”这等有诗词画意的句子。
而刘姥姥输出的,则全都是充满乡土气息的词语,什么“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
引得众人纷纷大笑。
年少时,十点君看到这一段,只是觉得刘姥姥真是一个行为粗俗的乡下人,为了钱财拼了命地献媚讨好富贵人家,内心又鄙夷又难过。
可长大后才发现,刘姥姥的行为,就是一种小品演出,远远高出了“卖丑”的范畴。
在吃完饭后,丫鬟鸳鸯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
可刘姥姥是怎么回的?
她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刘姥姥心里如明镜一般。
如果诙谐可以报答帮助自己脱离贫困的恩人们,可以哄一位看得起自己的老姐妹和一群小辈开心,那有什么不可以呢?
当然,贾府上下聪慧的女人们,又怎么会让姥姥白白演出一场。
在她要离开贾府之时,大家为她准备了丰厚的礼物。
有平儿给的袄子、裙子,鸳鸯送的各种药丸和贾老太太闲置的新衣裳。
有凤姐送的绸子布料、点心、皇室御用粳米、各色干果和八两碎银。
王夫人更是出手阔绰,直接赠与了她一百零两银子,嘱咐她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刘姥姥自是感激涕零。
在人生的低谷期,“面子”往往是最不起眼的累赘。
人际交往的精髓,都是建立在等价交换的微妙平衡上的。
当你暂时无法以物质利益回馈对方的时候,真挚的情感交流便成为不可或缺的纽带。
刘姥姥在笨拙的外表下,用机敏的大智慧,向贾府贡献了她全部的情绪价值。
也告诉了百年后的我们:
我们要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可以舍弃什么,这样,糊涂也就成了大智若愚。
如果说第二次进府是刘姥姥“千里送鹅毛”式的报恩,那么第三次出现的刘姥姥,就是来施恩的。
这种说法一点都不过分。
当刘姥姥听到贾府被抄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拉着板儿,带着衣服和食物,赶到了狱神庙,探望被关押的贾府众人。
这时的贾家已是末世,各方亲戚唯恐避之不及,落井下石的人更是不在少数。
比如凤姐的黑心舅舅,就将巧姐卖到了瓜洲的烟花巷。
而刘姥姥在得知后,对凤姐承诺道“我找她去,豁出我这把老骨头”。
没有丝毫犹豫。
之后更是费尽千辛万苦,卖房、卖地、卖首饰,不惜倾其所有,最终从藏春院为巧姐赎了身。
《红楼梦》前八十回里,巧姐的判词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对应的图画则是“一座荒村野店,一个美人在里面纺绩”。
而脂砚斋也在一旁批注“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
加上板儿与巧姐互换佛手(香橼)与柚子的线索,我们不难推断:
最终,很可能是板儿娶了巧姐,使她过上普通的农妇生活,一生安稳无虞。
很多人说,巧姐是千金大小姐,嫁给了板儿,刘姥姥最后又捡了个大便宜。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封建社会时期对女性的贞节观有着堪称畸形的要求。
“饿死是小,失节事大”。
当时很多女性为了贞节,自愿或被迫牺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巧姐被卖入烟花巷的那一刻,她便已经不是“清白人”了,而是被划入了下九流的末等,属于贱民阶层,低于普通农户。
这种身份甚至要世代相袭,没有特殊情况,很难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社会地位。
换句话说,若没有刘姥姥的帮助,巧姐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在这一刻,刘姥姥的行为,也从报恩升华到了施恩。
充分体现了她人格中光彩闪耀的一面。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刘姥姥这些优秀的特质,在“底层人“中,真的具有普遍性吗?
不见得。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善于逢迎,能屈能伸;
知恩图报,朴实善良。
这些,是真正可以完成破局甚至圈层跃迁的底层逻辑。
也是刘姥姥留给我们的大智慧。
点个【在看】,向刘姥姥学习。
你对刘姥姥有什么印象和看法,欢迎来留言区一起聊聊。
作者:朴素的树
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