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向梅”第七天,依梅

文化   2024-07-29 00:10   新加坡  



王剑飞

“依依向梅”,终于还是来到了第七天……昨天晚上返场“梨花颂”结束,我转身对信箱姐说,我怎么觉得第七天已经开始了呢……“忽听得~”就这一声散板,将此次纪梅的高潮推向巅峰,亦是眷眷之心,迟迟吾行地涌上心头……


整本《玉堂春》的首演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了,上溯清嘉庆年间便有对主人公“苏三”的考证,至今山西临汾还保留着其被关押的监狱原址,并塑有全身像以表纪念。该案的存档记录被曾任洪洞县知事的孙奂仑窃走,后来辗转将其卖给了法国巴黎古董商人……好不传奇之余,也说明了故事是有据可循的。


该剧的表演风格、主题思想也是各不相同,实话实说,这个在京剧艺术里是并不多见的。如程派主要突出苏三的冤屈、惆怅;尚派彰显的是其反抗、回击;荀派主打的是风尘感,“会审”时,真的在台口用“粉扑”补妆啊;梅派,依旧是正剧宗儒,宣扬良节、仁善。以张君秋先生为代表的后起名伶,更是一直沿用梅腔梅调直至各自回归本身艺术,可见梅兰芳对人物的理解、剧情的艺术表现,影响之深。


梅大师这出剧目由他大伯父梅雨田亲授,唱腔多半是本着他的祖父梅巧玲先生的,并结合王瑶卿的老腔与林季鸿的新腔,形成梅派的艺术特点。该剧在梅先生的演艺生涯中也颇显跌宕。1911年,17岁的梅兰芳在文明茶园首演,一炮而红;又几年间新文化之风席卷中华,京剧界创排新戏如雨后春笋,《玉堂春》也随着传统戏的搁置而停演;十年过去,梅兰芳欧美游历归来,真正了解了西方戏剧之后,坚定了我国戏曲断不可用舶来之法改良,随之大演“旧戏”,其他名伶也渐渐回归,该剧才又再次红火起来;建国后,随着梅葆玖先生的艺术日趋成熟,梅大师坦言“《苏三》和《生死恨》是葆玖的戏,我便不好再演了……”此后也的确再无梅兰芳在公众场合演出该剧之记录。




在今晚史依弘的演绎中,我看到了梅大师的精耕细作、葆玖先生的薪火相传~如在苏三离了监狱,同是一样的走路,流水板和原板走的步伐,就有了区别。流水一段,还在城内,大街小巷的人多,要推着走,走得快一点。原板一段,已经出了城门,天热除枷,一路叙述自己的案情,应该是略带思考地缓步而行。台步随着唱腔走,两者皆不能出离剧情,不可以一成不变,亦不可卖弄技巧,细节处,可见一斑~


追随史姐多年,观看其演绎剧目星罗,如果说有史依弘一部戏让我朝思暮想便是《玉堂春》;如果说有史依弘有一折戏让我魂牵梦绕便是“三堂会审”;如果说史依弘只一句戏词让我铭心刻骨便是“眼前若有公子在,纵死黄泉也心甘”。从解枷开始升温……西皮慢板:“玉堂春本是公子他取的名”的“本是”二字:有一些美好、一丝幸福、一点得意、一瞬回忆;由上述情感推出(伴拱手)“公子”二字;“名”这个单字的唱满+轻轻歪头+点指,意在,名字好听吧,那时我们很幸福,赐我名又怎忍离开我……眼神直视停滞数十秒,望穿至那一年的那一天;七岁整的“整”怜中有恨,恨中有无奈;“怀”字身体往下坐(之前要有跪着长身,留出表演余地)双手揉扯头巾,表难为情,目光里全是恐惧与历历;“一杯香茶就动身”,满眼的往事一幕幕;三万六千银、金杯、玉盏、翠盘、翠瓶、南楼北楼、百花亭,嘴角眉梢是对好日子的追忆,情绪里是我虽出身如此,也绝非常人之能想象;“把身存”的身段,真的美极了!转二六:每提“公子”必揖手;“不嫁人”三个字,前两个字目光直视,亦如当年盟誓一样的横心,第三个字盯向斜下45°,意为,又有什么用,是我太傻了……转流水:每一个字眼都伴随着身段的翻译,同时与唱腔一气呵成;“昏昏沉沉”和“拉拉扯扯”一共八个动作,全在板眼上,特别是“扯扯”合并成一拍,表演美观,解答清楚,观众还不出戏;一共比过两次“二”字,手型太好看了!“四十板”的“四”字的食指后移,处理得非常精美!“一家多和顺”的眼神是嘲讽的,“有什么情”转向红杉,眯眼摊手,是在把潘大人当成王公子,那种渴望感和自嘲感~“大人呐”动用大刑+轮番审问,未掉一滴泪水的苏三,泪如雨下……说出了那句“眼前若有公子在,纵死黄泉也心甘”先拭泪,之后怒睁了一下双眼,恨其不在,怒其不争;马上转泪眼婆娑,我是一个女人啊,有谁是我的抵挡与依靠……无论发生过什么,我们在一起过,如今已这般境地,也罢,这些我都不要了,都不在乎了,就是想见你一面……那个“心”字的叫头一出,伴随着皱眉、颤抖身体,所有的情感,多年的委屈、压抑,爱恨交织,重重地砸在这一个字上!……希望你摸摸我的头,握紧我的手,对我说宝贝我会陪你走;当泪水哽住了咽喉,模糊了双眸,能不能让我靠在你肩头……我瞬间泪奔~


……谢谢,谢谢史依弘,我们用心……七天好快,感恩在2024年的夏天,我们在一起拥有过一个无比美好、幸福、感动的七天,飞会永远记住的!也希望大飞荒腔走板的拙笔笨文您能够笑纳~多年以后,如若有人问我,我会告诉他的“问启观澜与寻依”的故事……是我的词穷,不够你的好……哎呀,不说了,好想明天还在后台等您,再见,史姐~依依向梅,上海,礼成~当您心如愿,飞再祝!




问启观澜与寻依,俊赏佳篇出弘迷。这是怎样的七个夜晚?开启所有的感官犹觉不够,那由衷的喝彩、热烈的讨论、开怀的合影、真切的文字、交换周边文创、为不曾到场的朋友邮寄纪念册的不约而同,凡此种种,表达了在纪梅130周年的这个暑天,大家都在,共襄盛举,同此心意!





昨天我们的视频号里出现了王老爷子,大家纷纷致意问候,这是一位弘迷都知道的老先生,从西安特地赶来,看满七场。



王老爷子

今晚史依弘女士的《玉堂春》是我最钟爱的一出戏!


梅先生亲自讲过,他的《玉堂春》和《虹霓关》是循王瑶卿的戏路。通天教主王瑶卿所传授的这出戏,不仅仅是对梅兰芳一人,而是直接影响到了尚、程、荀及张君秋,即四大名旦和后起的张派,他们的《玉堂春》师出同源,而又发挥了自己所长,成为风格不同的、各自的代表作。


梅先生的《玉堂春》在他青、中年时期,是每到一地的铁定打炮戏!图的是“会审”一折中,台上四位,服装全是红色的(早期没有蓝袍,潘、刘两位都是红袍),这种台上的场面尽是红色号称"满堂红"。国人视红色为喜庆的象征,所以,梅先生把这出戏当成他每到一地的"打炮戏",寓意票房火爆,演出成功。





现今的《玉堂春》很少演全部的了,只是“起解”和“会审”两折,“起解”原本只是“会审”前的一个过场戏,演下来只有十来分钟。仔细想想这十来分钟能有多少唱和念?最早的京剧,在演出时间上是很严格的,一折戏最短也不能少于一刻钟。艺人在清宫里当差,那皇宫里是以本子上标注的时间卡尺等寸的,超过或者不足是要受惩罚的。但王瑶卿嗓音中塌后,据齐如山讲,他不喜欢演后边的“会审”,只想演“起解”那一段,可不足一刻钟,怎么办?他到底是通天教主,就添枝加叶,编排扩充了内容,他又是安腔(创作唱腔)的高手,于是有了那段反二黄和后边大段的西皮成套唱腔。“起解”终于成了一折完整可独立演出的戏了。梅先生的伯父梅雨田在王瑶卿最早给杨颖芳独家传授“起解”时操琴,所以掌握了这出戏,又教给侄儿梅兰芳。也算是命运吧,杨颖芳(与梅先生同龄)学会了,还没"台上见"呢,就因病夭亡了,因此,梅先生是最早演出“起解”的。后边的“会审”是源于梆子戏的,但据讲梆子戏无论是戏词唱腔都比较粗糙,而且戏文中有许多淫秽的成分。这就又有个高手孙养山出来了,他是过去闲居北京的票友,酷爱熟悉青衣戏,就给“会审”改词编词填词,而且,他安腔也是一手绝活,这折戏就有声有色了。因此说,《玉堂春》是很多先贤的智慧结晶,我们不仅要感念梅先生,也应当感念各位前辈的功绩。




依弘这出戏,我以前可真没少讲过,就无需多唠叨了。我看她演的苏三身上有一种感觉,就是她的艺术涵养是很高尚的。她这出戏没有一丝一毫做给你看或者唱给你听的意思,而是把她自己活在了人物当中,使人能随之悲、忧、哀、怨、喜,这每一层的心理体验是台上台下共鸣相通的,是"活"的苏三。过去的京剧界讲,好角儿是会带着观众入戏,那是一种藏在他(她)身上的隐密的武器。这个武器是什么?就是玩意儿!也就是四功五法。不显山不露水的,就能让人感同身受;而不是靠什么"飚高音、洒狗血、跺台板"这些下三滥的手段去糊弄观众,去向观众讨彩要好(余叔岩的话:那是最下流的)。在史大姑娘这儿,我看不到听不到这些。她就是那样中正平和,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很工整很用心很完美地把自己的能耐奉献给了我们,让我们享受到京剧、特别是梅派艺术的本真和伟大。


所以,我很推崇史大姑娘的《玉堂春》,她给我的品戏感受是在别人那儿得不到的!








tomato 小帆帆

 一周连演七晚,每晚叫好叫座,不得不佩服于演员们的功底与意志。今晚第七晚,完美谢幕。这是本市文艺界的大事了,也是史姐姐继“文武昆乱”一连五晚的再次突破!


七晚全场all in ,感觉自己真是幸福!以《霸王别姬》开始,以《玉堂春》收尾,穿插以一曲昆曲及其他梅派代表作,这样的安排非常有深意。作为观众,我下班后带着些许疲惫进入剧场,开戏后被演员的表演感动,如喝了咖啡一样又觉兴奋,沉醉于舞台表演中。




时间飞快,转眼一周了,现在还会再回想周一到今天每天演的啥,返场的又是啥曲目。第一晚因虞姬舞剑而激动兴奋;第二晚为凤姐喜乐而欢笑;第三晚被赵艳容的处境触动,生怕错过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第四晚被可爱的一双姐妹花逗乐;第五晚的家常琐事幽默风趣;第六晚感受昆曲的雅致;第七晚,苏三的泣诉,哪个不知晓不动容呢。这一整周会是我们广大喜爱史姐姐的人的集体回忆,带着美好的感怀,对未来更有期许展望。史姐姐为此次演出制定了计划与目标并亲践之,这样的精神太值得学习了。


这周前我也给自己定了小计划,画一些戏曲人物的小画,也算是完成了,我想这也是因为喜欢才坚持了下来。就像史姐姐,因为热爱京剧,从小时候一直坚持到了现在,成就斐然。感谢史姐姐,感谢京剧院昆剧团的演员及所有的团队工作人员。谢谢。真的,史姐姐好好休息呀。咱们粉丝呀,也得歇一歇了,哈哈哈。







芸丫头

一晃11年,姐姐似乎没有变化,依然是俏美的扮相,依然是精湛的唱腔,依然是活灵活现的表演,依然是谢幕时笑弯的双眼……


文武昆乱,第一次看了《贩马记》;梅尚程荀,第一次看了《金玉奴》;依依向梅,第一次看了《汾河湾》。姐姐一直在恢复老戏,排演新戏,我深深感受到了她对京剧坚定的爱。文武昆乱,我还只顾得看姐姐有多美,渐渐的、更多的体会是感动,感动于姐姐的坚持、坚守、坚韧,感动于京剧的魅力。


文武昆乱,让我们有了“依家人”;依依向梅,又是一次聚会,即使没有聚齐,还是特别开心,聊起这些年一起看过的戏,一起追过的姐姐,回忆清晰得像是几天前发生的。剧场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散戏后等姐姐“下班”的人越来越多,爱姐姐的人越来越多,看京剧的人越来越多,真好~


姐姐会越来越好,京剧会越来越好!




睡神

每个人都想把手伸向夜空

去捕捉那属于自己的星星

但却极少有人能正确地知道

自己的星星在哪一个位置

我们何其幸运

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颗星


一路看过姐姐的文武昆乱、流派峥嵘、占尽风华、梅尚程荀专场

这次更是连演7天

既有霸王别姬这样常演常新的经典剧目

也有汾河湾这样的复排老戏

更有难得一见的昆曲游园惊梦

过瘾 太过瘾

但一场不落地看下来

更多的是心疼姐姐太辛苦


她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交通远不像如今这样方便的十几年前

她能让山南水北的我们因为她赶赴上海

短视频泛滥的如今

45分钟一集的电视剧都要快进

她能让大家踏踏实实坐定2小时

散戏时仍觉意犹未尽


散戏后看见姐姐的戏迷里

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心里由衷地为她高兴

传统艺术的生命力

因为姐姐又绽放热烈生机

夏夜晚风 花正浓 等我们再重逢

Continue your long journey. 




徐老师

传统戏曲的审美经过百多年的淘沥,远非止于程式化语言本身的美感,更在于演者充满灵性而智慧的演绎。只有演员天才般的艺术感知力才是维系戏曲生命力和达至戏曲美学意境的根本。


今晚的《玉堂春》史依弘千肠百转细致入微的表演正是做到了入乎其内情境交融;出乎其外观高致的境界。这或然就是梅派戏曲表演体系大美意匠在当下的呈现;这也或是梅派比肩斯坦尼和布氏体系的审美价值所在!


戏曲在当下的大众传播更在于受众的“召唤性结构”的呼应和契合,观众的欢呼声显示了这种对位和想象,真想说传统戏曲的当下呈现不是个别专家自恃的“权力话语”,由此而言,观众永远是对的!


祝愿依依向梅北上成功!



这七天我们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反馈,撷取发表,总有一种纸短言深的感觉。连演七场的一星期就这样落下帷幕,史姐姐和同仁们演得尽心尽力,观众看得也蛮拼的,都辛苦了,谢谢朋友们到场,尤其是外地来沪的朋友,祝归程顺利!感谢所有参与“依依向梅”的伙伴,我们共度了一段如此温馨又畅快的时光!






大家多多保重

咱们期待下次再见






购 票 链 接


天津  天津大礼堂
8/30 - 9/1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购票

北京  国家大剧院
 9/13 - 9/15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购票



/ 推  荐  阅 读  /


·“依依向梅”第六天,寻梅·

·“依依向梅”第五天,与梅·


依弘聊戏


说的就是跟

京剧有关的

那些事儿






史依弘


公众号:依弘聊戏

Wechat ID:yihongliaoxi

依弘聊戏
说的就是跟京剧有关的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