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脑内最常见的肿瘤,科学家找到了新的应对方法

百科   2024-09-10 12:00   北京  
大脑无疑是最神秘的人体器官,它掌控着我们的思维、记忆、情感和行为,是生命的指挥中心。但指挥中心偶尔也会遭到“敌军”入侵而受损,不少人会产生头疼、恶心的症状,甚至认知逐渐“迷路”。胶质瘤,就是“敌军”之一。

据新华网9月3日报道,国际交叉学科领域顶级期刊《小科学》(《Small Science》)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展的脑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最新研究成果。

论文选为2024年第8期封面文章发表

研究团队设计并构建了一种具有自催化功能及脑肿瘤靶向甲基巴多索隆自组装纳米粒子,在穿透血脑屏障、靶向脑胶质母细胞瘤方面表现出显著能力,并在抑制脑胶质母细胞瘤生长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为改善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提供一种颇具前景的新方法。

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背叛”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元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这些细胞原本是保护神经元的,可一旦癌变就成了“叛军”。胶质瘤可以发生在大脑任何部位,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
AI制图
胶质瘤的“出生证明”上,遗传和环境因素并列。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患上胶质瘤,但某些特定类型如胶质母细胞瘤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髓母细胞瘤则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遗传因素在胶质瘤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患有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纤维瘤病等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其胶质瘤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环境因素也是胶质瘤发病不可忽视的一环。你是否常听说手机“陪睡”是恶性脑瘤的危险因素?长期暴露于高剂量的电离辐射,可增加患胶质瘤的风险。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大部分辐射(手机、电脑、微波炉),都属于非电离辐射,理论上没有致癌风险。此外,某些病毒感染,如巨噬细胞病毒感染,也被认为是胶质瘤的潜在诱因之一。

当神经胶质细胞“叛变”为癌细胞时,胶质瘤会不断增殖并侵袭周围的正常脑组织,破坏脑部的结构和功能。随着肿瘤的增大和水肿,它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升高,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癫痫发作、偏瘫失语、昏迷等。

手术治疗是首选


手术治疗是对抗胶质瘤的首选方案。手术的目标在于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以减轻肿瘤负荷、改善症状,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然而,由于胶质瘤具有广泛的侵袭性生长特点,完全切除往往难以实现,尤其是那些涉及重要功能区的肿瘤。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权衡切除范围和保护脑功能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同样重要。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阻止其增长和扩散。对于手术难以切除的胶质瘤,放射治疗更显优势。化学治疗则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分子诊疗”提供新思路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胶质瘤的治疗已经进入“分子诊疗”的精准医疗时代。通过对肿瘤基因特征和突变情况的分子检测,医生可以准确分型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前,推荐胶质瘤患者进行21种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以提供全面诊断价值和预后意义。

在基因检测的基础上,靶向药物应运而生,可以实现针对胶质瘤的特定分子位点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在胶质瘤的治疗中展现出潜力,例如通过鞘内或脑室内注射,CAR-T细胞(通用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能够更有效地穿透血脑屏障并发挥治疗作用,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对于新诊断且无症状的胶质瘤患者,电场治疗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在传统疗法领域,医生和研究者们也在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疗效,如在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手术机器人、术中磁共振等技术以达到最大范围的安全切除。

像大部分癌症一样,高级别胶质瘤尚无法治愈。通过科学筛查、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及不断创新的医疗技术,医务工作者正努力解决掉这个大麻烦。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王明宇(作者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编辑:吴桐

审核:王飞

终审:尹传红


据说点“在看”的都会更好看 



科普时报
由科技日报社主办的全国首份综合性科普周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