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初冬,高中毕业的我回到了生产队,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劳作。然而,我的心并不甘于被黄土地永远束缚。当公社征兵的消息传来,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幸运的是,我顺利通过了体检和政审,收到了那张梦寐以求的入伍通知书。
11月中旬,我身着崭新的军装,胸前佩戴着大红花,与公社的二十五名新兵一同踏上了前往南京军区的征途。经过三天的火车颠簸,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
在新兵训练中,我凭借出色的军事素质和灵活的头脑,迅速脱颖而出。入伍第二年,我便被提拔为副班长。到了1972年,我已经是连队里最年轻的班长了。年底,我还有幸到师教导队接受了三个月的集训。归队后不久,我便被提拔为干部。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1978年,我已经担任连长一职。那一年,团里准备提拔一批干部,我们连队有两个提干名额。经过我和指导员以及连支委其他干部的慎重考虑,我们决定将这两个名额给了一班班长王建亮和五班班长张小平。
张小平是城市兵,家境殷实,他曾担任过两年的连队文书,不仅头脑灵活,而且军事素质和能力都十分出众。而王建亮则是农村兵,家里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和我一样来自陕西延安。王建亮是我非常看好的提干人选,他的军事素质和专业技能在连队都是数一数二的,唯一的不足就是性格直率,为人处事不够圆滑。
然而,当团政治处对王建亮的档案进行审查时,却发现了问题。原来,王建亮在填写家庭成分时,误将“中农”写成了“上中农”。这个小小的疏忽,却导致他的政审不予通过。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深感惋惜。王建亮是一个如此优秀的战士,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因为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而被埋没。于是,我和指导员商量后,决定向上级反映情况。我找到政治处的刘主任,恳请他对王建亮的提干一事进行重新审核。在我的极力争取下,团政治处终于向王建亮的出生地发了政审调查函。经过核实,确定王建亮的家庭成分确实是中农。就这样,王建亮终于如愿以偿地提了干。
1979年,军区决定抽调部分战斗骨干及特殊岗位人员奔赴前线作战。我们连队的王建亮等十名骨干被选中,调往昆明军区原14军40师119团。在这场战斗中,王建亮表现英勇无畏,多次完成艰巨任务,还俘获了三名越军俘虏。因此,他荣立了二等功,并被保送到南京军区步兵学校深造两年。
两年后,王建亮以优异的成绩从军校毕业。他放弃了留在军校任教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原部队,担任了三连副连长。在我的撮合下,1982年,王建亮和团卫生队的女兵张爱红喜结连理。
1984年12月,我们军区奉命接替昆明军区部队,担负起了老山地区的防御作战任务。当时我担任副营长,而王建亮则任连长。我们随大部队一同奔赴老山前线。然而,在这场战斗中,我不幸腿部被炸伤,只能提前退出战斗。1985年底,我转业回到了老家,被安置在邮电局工作。
在两山轮战期间,王建亮多次带队完成艰巨任务,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和战斗素养。战斗结束后,他被调任到团机关工作,后来以副师职退休。
王建亮心里一直对我充满感激之情。我转业后,我们虽然相隔两地,但他始终与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退休后,我们经常相约聚会聊天,共忆往昔的峥嵘岁月。虽然如今因为身体原因我们很少见面,但那份深厚的战友情谊却永远铭记在心、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