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成都市第一任市长,上将军衔,亲家也是上将,女婿是开国少将

文摘   2024-11-13 14:00   湖北  

      1925年,中国历史的洪流中,一股新兴的力量正在悄然崛起。在周恩来总理的远见卓识下,原本隶属于广州大元帅府的铁甲车队,被扩建为一支两千多人的独立团,这支队伍后来成为北伐战争中的一支劲旅。

叶挺将军被任命为团长,而年轻的周士第将军,则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出任参谋长兼一营长。在他们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在北伐途中屡建奇功,赢得了“铁军”的荣耀称号,书写了革命史上的辉煌篇章。

周士第,这位来自海南的热血青年,自幼便怀揣着家国情怀,对军旅生活充满向往。24岁那年,他得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旨在培养民主革命的战士,便毫不犹豫地前往投奔,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第一期学员。

在这里,他与徐向前、陈赓、左权等未来的将军们并肩学习,共同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革命思想的熏陶。1924年底,周士第开始接触并接受共产主义思想,不久便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与挑战的革命之路。

1925年,周士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与了反击陈炯明叛军、支援省港澳大罢工等一系列革命活动,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斗争意志,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同年年底,他被编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团,并作为先头部队参与了北伐战争,对湖南南部的军阀势力发起了猛烈攻击,为北伐军的胜利推进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6年,周士第在汀泗桥、咸宁城等战役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多次以少胜多,重创敌军,赢得了“先登”的美誉。同年10月,他率领部队率先攻入武汉城,受到了北伐军司令部、国民党中央以及中共中央的联名表彰,其军事才能和革命精神得到了广泛认可。

大革命的失败迫使周士第面临严峻的选择,他毅然决然地脱离了国民党阵营,带领部下参加了南昌起义和三河坝战役,虽然起义部队最终损失惨重,但周士第和他的八百勇士却成为了红色革命的火种,为后续的革命斗争保留了宝贵的力量。

经历了起义的失败和随后的漂泊,周士第的健康一度受到严重影响。1928年初,正当他准备重返革命队伍时,却不幸染上重病,不得不暂时放下革命事业,前往东南亚治疗。

直到1929年康复后,他才得以回国,但由于党组织结构的变动,他经历了长时间的寻找与等待,直到1933年在蔡廷锴将军的帮助下,终于重新回到了革命的怀抱。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士第继续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在八路军一二零师担任高级参谋时,他协助贺龙将军指挥了一系列重大战役,对日伪军造成了沉重打击。解放战争中,他参与了解放石家庄、太原等关键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力量。

1949年,他随第二野战军挥师西南,追击国民党残军,并在成都解放后出任该市首任市长。然而,由于对行政事务的不熟悉,他主动请辞,重回部队,继续为国家的军事建设贡献力量。

1955年,周士第被授予上将军衔,并兼任军训部长。尽管身经百战,他身上留下了多处伤痕,几块弹片更是伴随他直至生命终点,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

1959年,因身体原因,他不得不申请退休,告别了心爱的军营生活。然而,即便是退休在家,他也未曾停止学习和思考,始终保持着一颗革命者的初心。

1966年起,周士第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被污蔑为“国民党的爪牙”和“革命的罪人”,但他始终坚守信仰,坚决反驳这些无端指责,维护了自己作为革命者和共产党人的名誉。

1969年,他被迫离开北京,前往广州居住,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读书学习,用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975年,在叶剑英元帅的帮助下,周士第得以回到北京休养。动荡结束后,他定居西山,过着规律而平静的生活。

1979年,这位为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将军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九岁。

周士第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与妻子共育三子女,长子周坚曾在部队服役,后退役进入国企担任高管,其妻为萧华将军之女;次子生活低调,鲜少露面;女儿则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医生,嫁给了开国少将彭富九。周士第将军虽然离世,但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史韵轻读
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