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押方志敏的所长建国后被调查,他拿出一封信件,副省长请他帮忙

文摘   2024-11-18 10:00   湖北  

      在1957年的江西,一场意外的发现揭 开了一段尘 封的历 史,也将两位曾经的对立者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紧 密 相 连。这一年,曾任国 民 党 江 西看守 所所长的凌 凤 梧,因过往经历 遭 受了当地公 安机 关的审 查。正当命运似乎要对他做出最 终 裁 决之时,凌凤梧从怀中掏出一封 泛 黄的信件,那是来自江西省副省长方志纯的急 召,字里行间透露出不 容耽 搁的紧 迫。

这封信,如同一道穿越时空的桥梁,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十多年前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1934年,中国大地烽火连天,中 共领导人方志敏在执行抗日宣传任务时不 幸 被 捕,囚 禁 于南 昌的一所看 守 所 内。而那时的凌凤梧,正是这所看守所的代理所长,肩负着劝降方志敏的重任。

面对这样一个身份特殊、意志坚定的共  产 党 人,凌 凤 梧 陷 入了两 难。他既需遵守上级的命令,又无法忽视方志敏那份即使在铁 窗之中也未曾熄灭的坚韧与光芒。在日复一日的观察中,凌凤梧被方志敏的言行深深触动。

方志敏不仅坚持写作,传播共  产 党的理念,还以一种超乎常人的乐观态度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凌凤梧开始反思,中 共的思 想与政 策,以及方志敏所展现出的牺牲精神,逐渐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不同寻常的种子。

在一次难得的交谈中,方志敏对凌凤梧表达了感激之情,感谢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的关照。这份意外的感谢,让凌凤梧既感动又愧 疚,他意识到,自己虽身处对立阵营,但内心深处对正义与真理的渴望却与方志敏不谋而合。于是,凌凤梧冒着极大的风险,为方志敏更换了一副较轻的脚镣,这一举动,不仅减轻了方志敏的身体痛苦,更在两人之间建立了一种超越身份的深厚情谊。

好景不长,1935年,方志敏 英 勇 就义,凌凤梧也因“失 职”被 革 职 回 乡。这段经历,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凌凤梧没有沉沦,而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孩子们的心灵,以此作为对方志敏精神的传承和对国家的贡献。

转眼到了1957年。南昌下沙的一次施工,意外挖掘出了大量白骨,其中一些遗骸上挂着沉重的脚镣,引起了省委的高度重视。经过初步调查,这些遗骨很可能与当年牺牲在南昌的中共烈士有关,包括方志纯的弟弟、著名的革命先驱方志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方志纯心急如焚,他深知,确认遗骨身份,不仅是对烈士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交代。

于是,方志纯想起了那个曾给予方志敏温暖与帮助的凌凤梧。在紧急关头,他提笔写信,邀请凌凤梧前来南昌,希望能借助他的记忆与见识,解开这段历史的谜团。凌凤梧接到信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启程。在公安机关的护送下,他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南昌。

面对那堆散乱的遗骨,凌凤梧的心情异常复杂。他仔细审视着每一副脚镣,直到目光停留在那副他曾亲手为方志敏更换的轻便脚镣上。那一刻,所有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凌凤梧的眼眶湿润了。他确认,这正是方志敏的遗骨。

在凌凤梧的帮助下,江西省委成功辨认并安葬了方志敏的遗骨,为这位革命英雄找到了最终的归宿。而凌凤梧,这位曾经的国民党看守所所长,也因这段特殊的经历,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见证历史与忠诚的桥梁。他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书写,更是对信仰、勇气与人性光辉的颂歌。

史韵轻读
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