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永鹏;文末有超长彩蛋
字数:3700,推荐阅读10分钟
为了响应住建部《关于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的意见》的号召,今日北京链家确认,将对现行二手房交易服务费的收取方式和标准进行调整,一是收费标准从目前房屋成交总价的2.7%统一下调至2%;二是费用由买卖双方各承担1%。
关于双方出中介费的命题,很多中介公司在全国已经有实践先例。对客户的购房心理上产生较大的安慰作用。此政策一出,按照链家的房源占有率,我预计短期内北京的房价会上调。简单的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是羊。让业主掏一半中介费,业主肯定不愿意,所以必然会将这个损失转嫁到消费者上,谁有定价权,谁就能主导市场。
北京买房比大多数人想象中要简单很多,了解下自己当下和未来的能力,区分出需求和欲望的关系即可。
我们的生活在一路打怪升级,如果你觉得一件事很难,其实绝对多数困难都是想象出来的。我对做事的态度是:如果你着手做一件事,对此事做全面洞察,做好目标设计和规划,你会发现很多事情,从现状开始推演一遍,成与不成,自有答案。
在京买房需要几个条件,连续五年不间断的社保记录或北京户口或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北京绿卡),连续五年社保只能买一套,北京户口或者北京绿卡才能买家庭二套房。
我在字节跳动工作时如期拿到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拿到工作居住证后的一周,2020年11月25日深夜,历时40天, 拥有了北京的第一套房。
点击图片阅读《30岁这一年我在北京有家了》
按照原计划,我准备在2024年换大房或者再买一套房。
今年七月底的一个深夜,我预感到房地产市场已经到了阶段性大底,辗转反侧,跟叶子畅想未来。周末临时起意,约了链家的同事,带上叶子,锁定户型,看了几套房,盘点了一些手里的资金后,2023年7月29日,一次性谈判成功,历时一周,拥有了北京的第二套房。
第一套房是两居室,刚需自住,第二套房是地铁口的一居室,做投资使用。两套房子都在南四环新宫地铁附近,房型好,空间利用率高,共投了500多万,按照我的规划,到2025年,预期收益100万左右。
两次买房从规划到行动到落地,由40天缩短到一周,大幅提升了效率。记得买第一套房时,我们跟业主从晚八点聊到凌晨成交,在寒风中,所有人聚在一起,对着镜头拍下了珍贵的合影。签第二套的房的时候,我随便套了件T恤,穿着拖鞋直接下楼到链家门店里,聊了不到一小时就签了。事后我才在群里跟家人说:“就跟下楼买个菜一样。”
不是凡尔赛式发言,是因为确实如此。没有什么仪式感也没有什么成就感,也没有即将入住,共建美好生活的幸福感。这套房给我带来的最大启示是,作为投资标的,它失去了中国家庭对于“房”这个居住概念的美好期待,回归了混凝土本身。
这篇文章的主旨在于分享我决策买房的思考,避开大量的思辨和求解过程,直接给出结论。主要讨论买不买房、在哪买房、如何买房的底层逻辑和实操思路。
点击图片阅读《北漂七年,活在地底下的日子》
如果规划长期在京,刚需上车就好。房屋的所有权和租赁使用权,在带给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上有天壤之别。北京租房的成本很高,租房租金大概率可冲抵一半贷款。很多北漂人的薪资乍听上去很唬人,可减去房租收入,交通成本等,看看可支配收入所剩无几,要避免跌入虚假收入的陷阱。如果你判断时机是对的,借钱杠杆也要买。在购物行为里面,多数都会被定义为消费,而购房被定义为投资。影响决策的要素很多,很多人都在这个问题上投入了最多的纠结,其实大多数纠结都是因为贪心造成的,我们想要的太多。想便宜、想离地铁近、想周边商圈好、想通勤时间短等。大可不必,你只需要找到那个影响你一切决定的首要条件即可,在我看来是:预算。“在哪买房”这四个字的先决条件根本不是“在哪”二字,而是“买”字。以预算为导向,计算当下你能拿得出来的全部购房款是多少,根据首付比例和你的家庭稳定收入为依据,计算可承受的借贷杠杆,对你可购买的房屋总值进行估算。先决因素搞定后,我们再对其他因素排个序的话,我的看法是:评估升值潜力>地铁交通便利度>距离公司的通勤时间>小区环境>商圈。很多和我同期买房的朋友,并没有增值,而我的这套房涨了50万左右,这跟升值潜力息息相关。先说一个前置性结论,买房子本质上就是买地皮。房子本身不值钱,一堆瓦片泥土而已,它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建在哪里。怎么评估升值潜力呢?主要在于未来的3—5年有没有想象空间。可观察周边地区的土地是否有留白,政府是否有规划招商引资、建学校、修地铁、盖商场、公园、写字楼、医院等等。对北京而言,学校、地铁、企业是影响房价的最相关的要素。学校和地铁和企业的本质是教育、出行和就业,这是国家级的关键词。企业会带来相当大的虹吸效应,比如西二旗,望京,亦庄这几个位置的房价增长,跟产业集群密不可分。至于商场、公园等等,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有非常多的替代性,不是潜力值的核心。距离医院的距离只需要打车30分钟到就可以,不作为核心参考项,毕竟看小病不需要大医院,看大病的时候,人们更在意对口医院,而非近处的医院。虽然医疗也是国家级的关键词,但是在房产研究院的给出的7大影响数据里面,医院距离对房价的影响程度最小,主要是因为医院带来了交通拥堵、潜在细菌传播和一些心理层面的干扰。其他的潜力评估方法,可以观察一下该地区现有市场的流动性如何,流动性即生命力。可以回溯一下该地区历史成交的高点和低点价格,判断此刻的房价处于怎样的趋势中,顺势而为。①全景地图:打开线上找房的软件如贝壳找房,选择按地图找房,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任何目标区域的单价,用你的总预算÷单价,可大概评估出你可选的房屋面积。②通勤时间:观察目标区域距离你和家人公司的通勤距离是不是在接受范围内。③锚定区域:选出3—5个目标区域实地考察,考察交通,对照地图考察小区,查房型,历史成交信息等等。④委托中介:找一个你信得过的中介公司,找一个你喜欢的面相的经纪人,把你的需求和你的预算清晰地告知对方,请对方协助你分析市场。一定要相信专业的人能给你带来专业的价值,越贵的服务,越替你着想。高手可以给出最优解,他们会影响你的决策,会帮你洞察到更适合你的房,与业主间的有效沟通,撮合出效率最高的生意。以上只是一些思考的逻辑,本质上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需求选择自己未来的家。买房是我们一生当中做的最重要决策之一,它可能牵扯到多个家庭的全部积蓄,影响了你将来很多年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它的流动性弱,所以决策成本很高。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做好对市场的全面洞察,多跟有经验的人取经,多跟专业的人学习,专项学习,交流研讨,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到后,当断则断。建议一开始时,千万不要贪大。对于重资产的置办,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变化,避免那种伪长远眼光做出的“一步到位”和“百年大计”的选择,让自己落入重资产陷阱的路径依赖中,难以跳出。出于对市场经济制度的敏感,在我买房后的一周,国家就出台了大量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认房不认贷的房市政策,帮我确认了这个房买入属于绝佳时机,因为救市意味着宣布了市场底的到来。第二套房子买了之后就租出去了,成了一个房东。确定性的年化投资回报率是2.5%,在北京来说租售比非常高,按照我对这个房子的预期,两年后卖掉能赚40万,年化收益率10%,是比较可观的收益水平。每做对一件事,就能越接近事情的真相。事情做多了,做对了,人生就更通透了。新的规划随之浮出水面,2025左右,我将在北京再次置换购房,为了实现影院+手办屋+健身房的配置,快乐生活,为了更美好的居住。2020年,我带着妻子在深夜来到新宫,夜探地铁旁一个败瓦残垣的小区。小区里面的路都是青石铺出来的,杂草从石与石的间隙窜出。小区外面的主路两旁都是施工工地,用斑驳的墙和铁皮来区隔遮挡。道路蜿蜒,路上行人三三两两,偶尔经过的大货车满载石头,轮胎翻滚溅起灰尘。那个时候的新宫像极了荒蛮之地,我们在白天探查的时候,发现这里连共享单车都寥寥无几。后来我们在距离地铁3公里的地方,找到了这个小区,只是它的房产性质决定它更适合全款客户购买,非全款用户需要交特别高的税费。而我准备的钱本来只够70%的首付,如果想买下这套房,还差80万。当时双方家庭为了我们,已经倾其所有了。于是我列了一个excel表,把朋友们按照亲疏和财力两个选项分成了3批人,然后按照批次挨个触达,求助了60多个人。有人忽略,有人拒绝,也有人直接把我删除。我几乎不开口求人,这次求人事件,算得上是我而立之年遇到鲜活的至暗时刻。最终,我还是幸运的得到了一些人的帮助,他们五千、一万的凑,甚至不惜贷款也要借给我,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安家了。人贵有信,此后一年不到,便还清了所有债务。三年后,不计其数共享单车出现在大街小巷,八车道的主路平坦宽阔,19号地铁顺利开通与4号线交汇,成为双地铁始发站。回迁房高楼林立,豪宅项目建筑鳞次栉比。丰台大悦城拔地而起,跟万达广场对立呼应,规划建设16000亩的森林湿地公园已经开放1期。这里便是我们安家的地方,曾经放眼望去皆是荒芜,满目疮痍。可建设者自强不息,在空白上抒写诗意,让未来充满生机,跟我们的人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