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修己安人
请点击上方“中国式管理人脉圈”关注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七章》
【曾仕强教授道德经智慧】
现在的人都是争先恐后,我们最讨厌的就是前面的那个家伙总是排在自己前面。有时候向后望,发现还有人,也比较高兴,庆幸后面还有人,自己还不算是最后。大家想一想,人是不是这样?
但是,圣人却不这样,圣人看你要先,于是说那就你们先,我不在乎。他不在乎时间,也不在乎空间。他只是向天地学习,把自己的利益、位置放在别人的后面。结果呢?一句话就讲清楚了:一个舍得让的人,能够谦让的人,才是有福气的人。你先就你先,就算我是最后的,我也不会怎么样。但是,只要该是自己的,德行够了,总会落到自己头上。至于争与不争,那是自己的事情,到底要不要争,我们不强求。
可是,现在很多人的观念出了大问题。执着的认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想,这句话大家一定不陌生,而且,大多人会认为,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千真万确!有心人还会专门观察一下,发现,真的是小孩子一哭就有奶吃哦。于是乎,就流传开来。以至于延伸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种风气,使人错误的认为,“要想有奶吃,就必须得哭“。
于是,很多人就开始研究:怎么“哭”?“哭”什么?什么时候“哭”......为迎合这种需求,有人还开发了一系列相关的课程,怎么“哭”才更有效?如何把握“哭”的最佳时机?各式各样的哭法都搞出来了......这个就叫做,现代成功学。有人就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拼命的学这些”哭“的手段,天天就是“要、要、要”,希望通过各种要法,来索取各种名和利。
可事实是这样吗?真的能如愿吗?
当然不是。
有人反对说,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就是,一群孩子当中,会哭的孩子就是有好吃的呀。不会哭的就什么也得不到。
其实,大家所看到的都是表象。我们现在,因为孩子比较少,很难体会这个道理。过去,一家有好几个孩子,是不是不会哭的孩子就被饿死了呢?当然不是。会做父母的,通常这样做,对会哭的孩子,只有在他哭的时候才给他吃的;往往对不会哭的孩子,则格外的关注,因为他不会哭嘛,有什么好吃的,有时会避开其他爱哭的孩子,悄悄地给他吃。这才是事实。而且,好的父母,只能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如果不合理,再怎么哭也不行,不满足就是不满足,哭死也没用。
比如老子,他完全没把自己当一回事,我们叫他什么名字,他都不在乎,他就是个老先生而已。然后他就出函谷关了,本来什么也不想做的,可是人家诚心要他写些东西,他就写了,写了之后就走了,去哪里也不告诉别人。可是到今天,甚至以后,老子所写的《道德经》,不但会流传下去,连老子本人,他的玄妙,他的神奇,都会永远的流传下去。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功利,而是在无私的情况下,实现自己内心的一种无私的愿望。这是我们要好好体悟的。私就是无私,无私就是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