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现代人,为什么要读《论语》?

职场   2024-09-28 21:05   天津  
知行合一,修己安人
请点击上方“中国式管理人脉圈”关注
现在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因为,《论语》,不是知识,如果把《论语》当作知识来看,我们老早把它丢掉了,因为它已经没有用了,两千五百年前的知识现在有什么用?知识它是有限的,是有使用寿命的,你看五年它就变了,十年它就大不同了。二十年几乎都没有用了。

《论语》是智慧,它是会遗传的,这样我们才知道有人一出生他就特别聪明,就是遗传到高智慧,智慧是什么?用现代人话讲叫思路,叫做脑筋清楚不清楚。


可是,现在很多人,都把经典当知识来读,怎么读都不会用,读到最后变成了两脚书橱。


《论语》是给我们些思路,所以你看它东一句西一句,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可是你他它整个连起来,你会觉得这不得了,把人类的思路很完整的把它陈述出来。这是我们读《论语》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的。比如这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知人也”。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就是告诉我们,现代人最好明白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在某一行再有名,对其他行业的人来说,也未必熟悉。人家不了解自己,原本是正常的现象,用不着不高兴。反倒是自己要求扩展视野,不妨多多认识别人。把别人当做镜子,以便反过来映照自己,使自己更明白真相。知人与被知,孔子认为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和孔门三乐中的“人不知而不愠”,可以互相对照,更能深入了解其中的道理。


在这里,我们也特别说明一下,我们让孩子读《论语》,不管他是否理解,都没有关系,你就让他读,然后背下来,将来长大以后慢慢的去悟,智慧是要靠悟的,而且,人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我们才常常说,能悟多少算多少。像《论语》这种国学经典,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和参悟!


古人也曾高度评价《论语》的管理智慧,叫做: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这句话说的有点过了。由此可见,《论语》也是一部管理经典,那么它是怎么体现的呢?


实际上管理这个词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被美国人开发出来的,可是它是古老的东西。只是,我们以前没有像现在这么清晰的把管理的概念说的那么清楚。整部《论语》就是在讲管理,大学也在讲管理。修身就是管自己啊!齐家就是把家族管好,治国就是把国家管好。我们甚至还要把整个世界把地球村都管好叫做平天下。


我们的管理那绝对是超越西方的。不要认为这个名词是西方人创出来的,就好像他们是首发者,一概不是这样子,我们是要想想看,如果我们不懂得管理,我们当年的长城是怎么建造起来的?我们如果不懂得管理,我们当年郑和怎么下西洋的,那个比现在困难太多,可是都做的好好的。他们是没有通信器材的,那么,如此庞大的船队靠什么来通信?靠什么来测船速?几百艘大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如果没有非常有效的管理,可能会协同一致,完成任务吗?可见我们的管理一向是领先世界的,不要迷糊掉。


在《论语·雍也》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季康子问:子路可叫他管理政事吗?
孔子说:他有决断,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季康子又问:子贡可叫他管理政事吗?
孔子说:他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季康子问:冉有可叫他管理政事吗?
孔子说:他多才多艺,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这是《论语》中关于用人之道的论述。孔子没有直接跟季康子说,你应该怎样用人,他没有教授知识和技能。他只是通过对这三人的特点描述,表达用人的思路,季康子自然就明白该怎么做了。智慧的东西就是这么有效,闻一知十,他什么都没说,他什么都说了。不仅这件事,其他同类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通才很难得,全才更是几乎不可能。领导者必须知人善任,明白部属的长处,指派合适的职务。若能做到这样的地步,子路、子贡、冉有,都能够派上用场。发挥人才的长处,做到无人不可用,才是用人的最高境界。


其实,我们老祖宗的管理智慧是在世界上是遥遥领先的。只不过,在那个年代,人们并不知道管理学这三个字,但是不管用一个其他的字来界定这种智慧,还是用一种其他的方式来体现,它是早早的就存在我们祖先的生活当中了。


最后,希望大家去想一个问题,我们曾经是科学最发达的国家,这没有人会否认,你看我们把古代的文物挖出来以后,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好的技术去保存它,就证明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不如我们古代。


可是那么长期以来,我们从不讲科学,这点要值得我们去想,从黄帝以来,到了周朝,周公就定了一套很好的制度,把那么大的一个国家治理的那么好,但是我们从不讲管理,这才是智慧!

中国式管理人脉圈
中国式管理人脉圈;是以曾仕强教授创立的中国式管理理论为指导,即:以大道之源的《易经》为理论基础,由全国千万级以上的实业家易友组成的高端人脉间的互助交流、商务合作、投资融资等的社交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