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西方管理的人,对ABC法则大概都不陌生,无论是管理、营销还是其它什么,甚至心理学等都有一套ABC法则,而且常常被冠以黄金法则这样的美名。可见,是非常高效的法则。
那么,中国式管理有没有ABC法则?当然有。所谓ABC法则,就是重点管理。就是把一堆东西按照顺序排列,强调把前面的重点抓住就可以了。一、二、三,说清楚;简单、方便、有效!这是《易经》告诉我们的管理智慧。就叫作:约法三章。
我们中国人是简单明了的民族,因为我们智慧高,领悟力强,你讲得太多了,他就会不胜其烦。所以你对西方人可以讲一大堆,他有那个耐性,中国人是没有这个耐性的。因为我们一听就懂了,一点就通了,你干吗那么罗嗦?所以约法三章是非常符合我们民族性的体系。
约法三章的重点,就在于把握到要领。所谓领导,就是掌握要领的意思。你讲了半天,部属不知道你在讲什么,就是白讲,就是在浪费时间。
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我们一天到晚讲要控制成本,减少成本,实际上我们对时间成本都没有十分注意。很坦白地讲,我们最大的浪费成本的形式就是没完没了地开会。我们只是说如何节省材料,如何加快制造过程,从来没有想过开会将浪费多少成本。开会有效果还不算浪费,没有效果,就是极大的成本浪费。许多领导今天已把开会变成推卸责任的一个手段——如果不开会,我要负完全责任,因为是我在决定;如果开会,我没有责任,最多负担一点责任,因为是大家决定的。可是不开会,我们又如何进行沟通?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平常遭遇到的,但是并没有把它们列出来,单独去思考。
约法三章其实就是抓住重点,不重要的由自己去发挥。重要的不能变,不重要的让你在变的过程中去磨炼成长。
为什么呢?重要的东西交给他去做决定,万一决定错了,损失太大了,谁都受不了。可是如果连不重要的小地方,他都没有弹性、没有自主性的话,这个人就永远长不大。所以我们讲要“抓大放小”,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来看看约法三章的典故。
话说公元前204年,楚汉之争,刘邦兵进关中,接连打了几个胜仗,进入咸阳之后,竟然流连在宫内,不肯出来。这位泗上亭长出身的沛公,布衣时代就贪酒好色,一旦身入宫廷,沉迷于荣华富贵。樊哙进宫再三劝他离去,他不肯听。张良又进宫劝说:“秦二世无道,天下大乱,你才能兵进咸阳,为的是替天下百姓杀除残贼。你刚到咸阳,就耽于个人的享乐,岂非助纣为虐?”刘邦大悟,遂出宫回到灞上,召集关中父老豪杰开会,订立规章:一,杀人者死;二,伤人及盗抵罪;三,余悉除去秦法。
刘邦与民约法三章,简单明了,民众易知、易记、易行。
约法三章的精神,是我们从事管理的人必须遵守的要件。因为这样才能够使法令得以贯彻施行。老实讲,今天我们都在大谈什么执行力,却没有掌握到中国的这种精髓。法令规定一大堆,大家看也看不完,记也记不清,干脆不看也不记了。这是我们自己要了解的实情。
开会就是个证明这一点,有人发言说,这件事你要注意,第一,什么什么,他一定会注意听。第二,什么什么,他还会注意听,你讲第三时,他两条眉毛就皱在一起了,如果你说第四,他就干脆什么都忘记了。
标准的中国人,是很没有耐心的。我们常常讲“活得不耐烦”,连活都不耐烦了,他还耐烦地听你的命令吗?简单地讲三句话就算了,讲不完是你自己的事。大家将心比心,就可以认识到这一点。
法令规定当然不可能只限于三条,但是按照优先顺序,把最重要的三条优先列举,才是掌握重点的管理。
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只要重点抓住了最重要的三条,你就掌握到80%了。其他的可以举一反三,依此类推,比较容易做到。“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只要你抓住80%,其他的20%已无关紧要。
不要求全,很多人就是太理想主义,太完美主义,结果搞得所有人都很厌倦。懂得宇宙真相的人,都知道宇宙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完美。人没有完美,物没有完美,所有产品没有一件是完美的。世界上所谓完美的东西,只不过是自己骗自己而已。我们有了重点,其他的让它有一点弹性,这个弹性只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就叫做优良的产品。
因此说,“重点管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法则。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抓住重点。明白了“本末轻重,先后缓急”的道理,并用心去实践,你就抓住了管理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