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路繁花盛 美育润心田——南谯区李清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2024年度工作总结
文摘
2025-01-27 16:09
安徽
![]()
这一年,为了给教学“引擎”注入最强动力,我们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2月1日,精品(校本)课程建设线上培训会为我们递上了一本“课程宝典”,瞬间点亮了打造校本美术课程的思路。5月10日,“学历案.为学而教”研讨会就像一场及时雨,把课堂设计的思路冲刷得清清楚楚,之后上课就像开了“智能导航”,教学效果显著提升。5月29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直播,新奇的理念让我们脑洞大开,回到课堂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把新点子融入教学,课堂变得超级有趣。6月同样精彩,18号的跨学科教学研讨会,大家齐心协力拆除学科之间的“围墙”,为美术教学找到了新玩法。19号的苏少版新教材培训会,我们深入钻研,为教学升级做好了充分准备。24 - 26号,我们在合肥屯溪路小学参加了安徽省陶艺基地校启动活动,探寻如何将传统艺术融入美术教学。7月,“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激发了大家的斗志,老师们精心打磨每一堂课,最终打造出两节精品课成了区域教学的“小标杆”。26号的湘美版教材培训,我们结合本地学生特点,挖掘出了实用又有趣的教学方法,让美术课堂充满生机。9月24日,在安徽省传统艺术传承项目活动中,我们像不知疲倦的马拉松选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项目前进。10月15日的跨学科课例展示活动,为大家搭建了交流的“大舞台”,助力教学理念不断更新。12月更是干货满满,5号的水墨画教学研讨会让我们的艺术视野变得无比开阔,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刻。8号观摩京教版小学艺术 + 书法说课答辩,我们学习了厉害的说课技巧,教学展示能力得到提升。19号的城区片观摩研讨会,大家欢聚一堂,分享教学经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31号的市级教研活动,我们与苏州地区的老师们交流互动,为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科研方面,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我主持部分成员参与的市级课题,深入挖掘滁州本土剪纸、陶艺等“艺术宝藏”,开发出课后拓展课程,获得了优秀等级结题。李少利老师参与省级课题顺利结题,她让孩子们在美术课里写汉字、品古韵,文化自信不断提升。黄静老师参与的剪纸课题结题。黄伟、俞凤天、许可、刘成等老师的参与的剪纸跨学科项目正稳步推进,剪纸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擦出了创意火花。此外我参与的省重点劳动教育课题也成功立项,校园里多了许多劳动主题的美术创作。在论文撰写上,大家也是妙笔生花。邢凯强老师的两篇论文获得市级一等奖,聚焦陶艺拓展课,古建传承论文获市二等奖,黄静、俞凤天、许帅帅、刘成老师也各有佳作,为同行们提供了不少新思路。课程建设方面,我们精心打造了贴合学情的陶艺校本课程初稿,采用分层教学,低年级孩子玩黏土不亦乐乎,中年级学生学技法有模有样,高年级学生则将创意与文化相结合,凤阳花鼓、琅琊山等元素都融入到了陶艺作品中。张慧老师的《桑叶和蚕宝宝》一课,将美术和自然科学“完美联姻”,培养了孩子们的跨学科思维。黄静,邢凯强凭借精湛技艺拿下区优质课一等奖,黄老师的剪纸作品融入滁州山水民俗,成为校园一景。校外活动中,我们承办了多场区域教研活动。10月15日的新课标跨学科课例展示,吸引了同行前来“取经”;12月19日的城区片观摩研讨会,展示了多领域的优秀课例;12月31日的联动滁苏教研活动,我们邀请了苏州的专家,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在艺术展演中,基地校的陶艺艺术工作坊还捧回了市一等奖。送教下乡活动中,李少利、刘成、管倩倩老师带着优质课奔赴乡村,为乡村孩子点亮了艺术之光。在学生培养上,我们充分发挥美术的“魔法”。在科技创新大赛中,张慧、李少利老师指导的学生屡获佳绩,孩子们将美术创意和科技原理相结合,创意爆棚。在艺术展演舞台上,邢凯强、孙金迎、黄伟等老师辅导的学生也是光芒四射,他们用作品画出心声、传递正能量。这一年,工作室的老师们收获了众多荣誉。邢凯强老师荣获南谯区优秀教师称号,俞凤天获先进班集体张慧、李少利老师实现了职称晋升,潘轶群老师作为教学名师发挥了引领作用。许帅帅老师劳动学优质课获得省一等奖,张慧老师的安徽省精品课也备受赞誉推至国家平台。由我辅导的优质课获市一等奖,还有众多老师在各级比赛、论文评选中崭露头角,为工作室增光添彩。在社会活动中,我们积极“出圈”。作为省陶艺教研基地校,在“谯梁夜市”,中孩子们的陶艺展台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在全国田家炳学校论坛上,我展示了陶艺课程,我们还帮助他们学校特制的伴手礼让陶艺美名远扬。在校园里,陶艺元素无处不在,文化墙、宣传栏成了艺术“展示窗”,陶艺工作室更是孩子们课余时间最爱去的地方,美育氛围浓厚。2025年,我们计划选派老师去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前沿论坛等“知识高地”学习,回来后组织“思想派对”,分享所学,结合校情转化为教学“新玩法”。我们还将深入研读教材,定期开展“精读会”,积极为教材编写提建议,优化校本教材,融入非遗传承、数字艺术等元素。同时,我们将加强线上线下联动,构建学习共同体,打造一支“超级战队”。我们将在已有课题的基础上继续深挖,探寻滁州陶艺等民间艺术,融入“双减”拓展课。加快剪纸跨学科研究的步伐,提炼创新教学“秘籍”。关注人工智能辅助美术教学、美术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等新兴热点,开展前期调研,时机成熟就申报新课题,跨校跨区域组队“攻关”。加强论文写作帮扶,邀请专家开培训讲座,成立互助小组打磨论文,鼓励老师们向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投稿。我们将优化创新教学方法,运用项目式、情境式、合作式学习,结合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课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校外,我们将持续承办市区陶艺成果展示会、跨区域教学能力大赛等高规格活动,建立美术教育联盟,送教下乡、联合教研、师徒结对常态化,助力薄弱学校“逆袭”。深化美育与科创融合,带领孩子们冲击更高层级赛事。拓宽艺术展演渠道,举办校园美术文化节、社团嘉年华,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艺术中找到快乐。建立学生艺术成长档案,为特长生定制“成长套餐”,帮扶基础薄弱学生提升。我们将成立专项辅导小组,为老师们的专业晋升“保驾护航”,提供业绩整理、成果展示、论文指导等全方位服务,模拟评审提前热身,提升竞争力。鼓励老师积极参赛,赛前定制“特训计划”,打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每个环节,赛后复盘转化成果,带动工作室整体提升。我们将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陶艺主题长廊,融入美术创意,让校园成为美育“梦幻岛”。走进社区举办公益讲座,与文化场馆合作办展,打造工作室专属美育“品牌”,让更多人感受美术的魅力。2024年我们硕果累累,2025年我们信心满满。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拼搏,为南谯美术教育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清,南谯区李清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级教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滁州市学科带头人、“滁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滁州市教坛新星”、滁州市首届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安徽省陶艺教研基地校主持人。主办单位:南谯区教育体育局
编辑:邵战军
初审:谢兆明
终审:戚家喜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