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书连播《风吹稻花》25~30集丨讲好黄河沿岸乡村振兴故事

文摘   2024-12-11 20:27   北京  

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讲好“黄河故事”已然成为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课题。

由陈红旭所著的《风吹稻花》就是这样一本书。


出品:河南广播电视台

·点击收听·


故事发生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米贡村,与省会郑州隔着一条黄河。这个黄河畔的古村庄,文化底蕴深厚,出产的黄河大米全国闻名。可近些年随着打工热潮兴起,米贡村人外出务工的收入远高于土内刨食,无人愿意种地,原先的古村落变得破败凋敝、萧条落后。

书中的主角是三位退伍军人——长河、平川和端阳。面对队伍后的去向,长河、平川接受了县领导的邀请,回到村里,担任起村里的党支书,决心带领乡亲重振黄河水稻的雄风,并在农科院帮助下研发出了“黄河白”品牌稻米。而端阳则选择了去城市创业,面对生活中的诱惑,他迷失了自己的初心,沉溺于纸醉金迷。三人因各自的选择和性格,经历了不同的矛盾与挫折,但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故事既有悬念,也有张弛有度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和典型的人物刻画,将三位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趣味性和情节张力。书中融入了河南本土方言,每个角色的个性鲜明,通过声线、语速的切换,角色被赋予独立的生命。结合作者的“喷空团队”演唱的12首黄河号子,作品中的情感与画面感跃然耳畔。贴近生活的情节,让听者仿佛就在听身边人的故事。

整部作品不仅流畅地讲述了奋斗和回归的故事,还通过饱含生活气息的情节和黄河稻米种植的细节,描绘了黄河沿岸乡村振兴的缩影。


主创简介



作者:陈红旭,国家一级编剧,郑州市文联副主席,郑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郑州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喷空”创始人、作家、编剧、导演、艺术策划。作品曾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文学奖、文化部“群星奖”等。


策划演播及后期制作:李铖,河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曾荣获中国有声阅读优秀演播人、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十佳主持人等称号,录制及后期作品多次获得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提名、金鹿奖、河南文艺奖等。演播有声书已近千小时。


网络宣发:赵辰辰(丁兰),河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主任播音员,曾荣获河南广播电视台十佳主持人称号。




中国有声阅读

系列有声作品


总策划  王秋

策划  胡银芳

制片人  郝卫群

主编  洪博

节目监制  天时 白钢


统筹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新疆广播电视台

云南广播电视台

河北广播电视台

上海广播电视台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贵州广播电视台

四川广播电视台

辽宁广播电视台

河南广播电视台

湖北武汉广播电视台

天津广播电视台

山东广播电视台

山东济南广播电视台

山东青岛广播电视台

安徽广播电视台

安徽合肥广播电视台

江苏广播电视台

江苏连云港广播电视台

湖北广播电视台

广东清远广播电视台

海南三亚广播电视台

陕西广播电视台

陕西西安广播电视台

陕西铜川广播电视台

山西广播电视台

宁夏广播电视台

新疆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

新疆昌吉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吉林广播电视台

长春市广播电视台

吉林市广播电视台

辽宁沈阳广播电视台

辽宁鞍山广播电视台

北京广播电视台


出品单位

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






意见/联络/投稿请发送内容至邮箱:
zgysyd@126.com

中国有声阅读
中国有声阅读委员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