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去KTV,压根不是为唱歌

创业   2024-11-14 21:10   重庆  

点击「创业派」,选择「设为星标」
每晚大概9点10分,与30万创业者一起成长

集学习、娱乐、乐器练习、餐饮为一体。


作者:杨一凡
来源:硬壳INK(ID:xjblvyou)

最近,一首名叫《卡拉永远OK》的歌曲横扫各大短视频平台,出现在各种视频的背景音乐里。


歌曲翻红也将KTV这个词重新拉回人们视野当中。


曾几何时,卡拉OK是一代人最主要的娱乐消遣方式。


随着今天大家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KTV似乎也逐渐失去了旧日辉煌。


随着去KTV唱歌的年轻消费者数量下滑,中老年人反而成了KTV市场的主力军。


某本地生活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60岁至70岁年龄段的用户数同比大幅增长29.6%,订单量也同比大幅增长了24.1%,70岁至80岁年龄段的用户及订单量也实现翻倍增长。


今天的年轻人去KTV,可能已经不是为唱歌了。


01
去KTV,不唱歌还能干啥?


KTV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封闭空间,大家可以在这个小范围内尽情表达自己。


此外,KTV具有强大的社交功能,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集体放松的场所。


在没有那么多社交选择的年代,KTV一度是人们聚会的最好去处。


但并非人人都喜欢唱歌。


“KTV不唱歌还能干什么?”始终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KTV美食城


前几年,为了吸引年轻人重回KTV,很多地方都推出过特色美食和KTV合作的业态,能吃火锅、烧烤、自助餐的KTV随处可见。


后来,KTV里的食物逐渐从有得吃,卷向了吃得好。


网上出现一批以美食出圈的KTV。



“为了尝特色小吃专门去唱歌,像是为了包了顿饺子。”


KTV自习室


一些备考学生思路清奇,另辟蹊径去KTV背单词,硬生生把唱歌包房变成英语朗读角。



“38.8元 /8小时比付费自习室更便宜,不用早起抢座位,累了能午休、饿了能点饭,夏天还能空调,唯一的缺点在于偶尔隔壁包厢会传出几声嚎叫。”


KTV电影院


有人则盯上的是包厢里的大屏,去KTV用手机投屏看电影。


如果找到优惠,在KTV看电影的价格通常比去电影院更低,你可以躺在沙发上享受两三个小时独处时间,通常情况下2-3小时的K歌套餐正好是一部电影的时间。


KTV桌游室


当狼人杀、跑团等桌游成为大众爱好后,周末的商场桌游室经常是人满为患。


桌游室的花销并不便宜,于是很多桌游爱好者瞄准了一样可以玩桌游的KTV包厢。



“工作日会有特价、几个人平摊之后,KTV可以说是价格最划算的桌游场地。”


KTV排练房


对于很多音乐爱好者来说,KTV是不怕扰民且价格合适的天选排练室。



商业音乐排练室价格不菲,随身带着乐器去KTV就能练习,良好的隔音效果也不会担心扰民。


随着KTV唱歌的属性逐渐变弱,带动了网友们一轮又一轮的“KTV功能再开发”。


如今的KTV正在成为集学习、娱乐、乐器练习、餐饮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02
年轻人去KTV不爱唱歌了?


首先是传统KTV受到线上唱歌APP冲击。


如今消费者能唱歌的方式越来越多,随着线上K歌软件、短视频等更为方便的娱乐方式出现,KTV有了更多“平替”。


再加上如今以剧本杀、密室逃脱为代表的娱乐形式层出不穷,KTV不再是大家聚会的唯一选项。


年轻人对KTV的兴趣减弱,注意力逐渐转向了其他更多更好玩的娱乐方式。


其次,唱歌不一定非得去KTV了。


线下场景,可以唱歌的地方逐渐增多。


餐厅、酒馆等消费场景都增设了唱歌服务,商场随处可见的KTV小包间也同样能解决大家想唱歌的需求。


甚至有新能源汽车内K歌作为卖点宣传。


另一边,KTV里能做的事情也在被拓宽。


带有小窗的包厢门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私密性。


快节奏生活之下,你可以在KTV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肆意放松。



在KTV,大家花钱购买的更像一种第三空间的使用权。


反常理,反严肃、反主流思维,追求猎奇和有趣的玩法 ,将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场合开发出新的用途场景。


这本身也非常符合时下消费趋势的变化。


03
卡拉OK还OK吗?


“不唱歌也要去KTV”这件事依旧符合身边“降本增效”的大趋势。


越来越多消费者乐于观察、发掘旧场景的新玩法。


于是我们能看到,学术酒吧、自习室KTV这样的多元化场景被不断创造出来。



消费者的每一笔开销可以看作一次真金白银的投票。


一方面,如今KTV服务升级,限制减少。


如开始提供更年轻的装修风格和多样化的娱乐内容靠近年轻消费者。


很多量贩式KTV也取消了谢绝自带饮料小吃进入的规定。


另一方面,各种生活平台团购的崛起也侧面促成了大家重新回到KTV的热情。


诸如19.9元3小时的低价团购涌现,让更多年轻消费者开始考虑回归KTV。


正是这些变化,让KTV只能唱歌的刻板印象逐渐消解。


曾经我国KTV产业一度达到千亿规模,后来随着线下娱乐方式多样化逐渐被年轻用户抛弃。


流行是个轮回,时至今日,大家兜了一圈之后又重回KTV。


只不过这次大家不是去唱歌了。


写在最后:安利一个宝藏读书博主

“吾若不写,无人能写。”

谁的口气这么大?这句话其实是《流俗地》的作者黎紫书说的,那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她不写就没人能写了?

黎紫书是马来西亚人,用华语写作。马华文学有史以来,即便将境外写作人的作品计算在内,生产过的长篇小说也寥寥可数。这是条件匮乏使然,缺故事,缺发表园地,缺出版机会,也缺读者。在一个中文被挤到主流以外的国度,华文文学土壤只占断崖之地,先天不足,后天也被国家蔑视,缺乏社会支援,仅仅凭着华团和纸媒办的几个文学奖苦苦支撑,加上一代又一代文学爱好者的薪火相传,才让马华文学顽强不死。所以大多数写作者只是把创作当成兴趣。

马华文学这些年的长篇小说,几乎都由留台作者,如李永平和张贵兴一手包办。他们写的长篇大多以东马热带雨林为背景,《野猪渡河》《大河尽头》《吉陵春秋》,意境气势都瑰丽磅礴。除此之外,写长篇的马华作者非常少。而且为大众比较熟知的马华作者,他们书中的意象都充满了南洋的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风格很明显。而黎紫书因为常年在马来西亚生活,这本书写的是她的老家怡保,一个没落的锡矿之都,在小说中叫锡都。书里充满市井气俚俗味,写的是一群平凡人的平凡人生故事。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除了黎紫书外,无人能写了。

这本小说也快被影视化了,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如果这本书被拍出来会是怎样的。里面银霞、细辉和拉祖的友谊让我想到了韩剧《请回答,1988》这部剧。非常生活化、有温情,烟火气,同时也描绘了马华社会几十年的风雨悲欢和人事流变。


夏不绿,不著名作家,出版书籍十余本,售出多部影视版权,用写作丈量生活的尘埃。

去视频号、B站、小红书搜索「夏不绿读书」,关注我,让我们一起用阅读凿开心中的冰海,在阅读这座避难所里,一起做忠于自己的普通读者。


- End -


创业派「icypai」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方法论




2021年颇具影响力创投新媒体。关注互联网与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它行业。致力于打造中国最接地气的创业社群,提供知识进阶、内容营销、创业社群、投融资对接和资源连接服务。

投稿、内容合作请联系派主QQ:3253143219
“在看”让我知道你喜欢

创业派
2021年颇具影响力创投新媒体。专注互联网与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它行业。致力于打造中国最接地气的创业社群。创业无涯,让我们拉帮结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