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股市必须起来的原因。
股市上涨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回答了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股市必须起来了。
我们看到,股市低迷时,IPO数量会明显减少,股市的直接融资功能也会减弱;
最受伤的是一些新兴企业,特别是那些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如芯片、人工智能等,它们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研发。
研发,换一个说法,就是需要砸大量的钱,而且砸下去的钱,大部分是注定要打水漂的。
这种钱让银行来出,你觉得合适吗?
这么多年一直喊,银行要对中小微企业、高科技企业一视同仁,但是效果很一般,其实银行业也有苦衷;
发展新兴产业的背后,其实面对的是巨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做成了有几十上百倍的回报,还能获得关键技术突破;
但做不成才是常态。
技术路径没有确定之前,这个赛道上大部分企业都注定是陪跑的命运;
而大部分投入注定会成为“代价”;
陪跑者越多、试错越充分,这个新兴产业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说白了,投资新兴产业,是笔胜率极低、赔率极高的买卖,联想一下买彩票;
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格局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的原因;
因为技术创新不光是说技术有多难,而是从哪儿去找这么多甘愿做“代价”的资金太难了。
这种投资回报的结构,实在是为难银行了;
银行拿着老百姓的存款,贷款给新兴企业,每个月赚那么点微薄的利息,然后……
即使银行愿意,存钱的老百姓能答应吗?
所以不是银行落后、当铺思维的问题,而是银行本身就不是为干这个事设计的。
银行的作用,是帮你把虽然拥有、但无法立即变现的财富变现,或者未来可能赚取的财富放到现在来使用,例如经营贷、房贷、消费贷等,即所谓的“资金融通”;
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它本来就没钱,未来也不能保证赚到钱,这个业务银行接不住。
新兴产业不仅仅需要人才,更需要一个经得起霍霍、能源源不断投喂资金的好“爹”。
谁愿意当这个慷慨的“爹”呢?
没错,你猜对了。
有人可能会说?难道我们股民愿意当这个"爹"吗?
虽然主观上每个股民都不愿意,但是股市特殊的设计,让大家既当了这个爹,又不让每个人感觉自己是那个爹。
比如股市的市值是1万亿,说明背后所有大小股东,大家拥有1万亿的财富;
但是这只是账面数据,一旦所有股东都要求把这1万亿变现,能换出来1万亿现金吗?
其实不行,刚开始卖的少部分人或许还可以,但是卖这个动作本身就会把剩余股票的价格打下来。
卖出越集中、卖出的比例越大,折价就会越多;
所以股市的钱看似是你的,其实又不是你的。
账面上大家都是富翁,但是永远不可能所有人同时变现。
当然了,因为大家把股票当成储存财富的一种形式,带有永续的性质,不太可能发生大家同时要求变现的可能。
而且,股市满足少部分人灵活的变现需求是完全没问题的。
多么完美的设计!只要中间不出岔子,这个游戏就能永远玩下去。
这就是大家都在当爹,但是又不觉得自己是那个爹的原因。
这种特性决定了,股市的繁荣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谁能解决“爹”从哪儿来的问题,谁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就发展得快。
美国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美国有非常发达的资本市场,源源不断地给新兴产业“输血”。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好像在每次科技和技术创新的节点,比如医药、计算机、芯片、互联网,一直到最近的AI大模型,都能先人一步的原因。
我们也有过股市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2019年到2020年,是我国新能源的一个爆发期。
在2019年之前,我国的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还不到10%,而现在已经达到40%;
取得这种结果很重要的原因,是2019到2020年,新能源板块爆发的行业牛,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整车企业比亚迪,电池厂宁德时代,还有很多供应链端的企业,都成为全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这些企业当年的股价也历历在目。
这番讨论下来,并不是说股市上涨有什么错,而且我非常坚定支持股市的上涨;
只是想通过文字为大家揭示股市运行背后的规律,不带有褒贬色彩;
至于说股市上涨的其他好处,比如股市的繁荣可以提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间接提升大家参与股市的积极性;
再比如,股市上涨可以带来财富效应,造成“自认为很富有”的感觉,激发大家消费的欲望……
这些都是提振股市的原因,但现阶段,核心的核心,还是为了支持新兴产业的崛起。
发展新兴产业,决定了新旧动能的转换能否成功,和我们处在十字路口的国运直接相连,符合每一个国民的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股市必须起来的原因。
“吾若不写,无人能写。”
谁的口气这么大?这句话其实是《流俗地》的作者黎紫书说的,那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她不写就没人能写了?
黎紫书是马来西亚人,用华语写作。马华文学有史以来,即便将境外写作人的作品计算在内,生产过的长篇小说也寥寥可数。这是条件匮乏使然,缺故事,缺发表园地,缺出版机会,也缺读者。在一个中文被挤到主流以外的国度,华文文学土壤只占断崖之地,先天不足,后天也被国家蔑视,缺乏社会支援,仅仅凭着华团和纸媒办的几个文学奖苦苦支撑,加上一代又一代文学爱好者的薪火相传,才让马华文学顽强不死。所以大多数写作者只是把创作当成兴趣。
马华文学这些年的长篇小说,几乎都由留台作者,如李永平和张贵兴一手包办。他们写的长篇大多以东马热带雨林为背景,《野猪渡河》《大河尽头》《吉陵春秋》,意境气势都瑰丽磅礴。除此之外,写长篇的马华作者非常少。而且为大众比较熟知的马华作者,他们书中的意象都充满了南洋的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风格很明显。而黎紫书因为常年在马来西亚生活,这本书写的是她的老家怡保,一个没落的锡矿之都,在小说中叫锡都。书里充满市井气俚俗味,写的是一群平凡人的平凡人生故事。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除了黎紫书外,无人能写了。
这本小说也快被影视化了,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如果这本书被拍出来会是怎样的。里面银霞、细辉和拉祖的友谊让我想到了韩剧《请回答,1988》这部剧。非常生活化、有温情,烟火气,同时也描绘了马华社会几十年的风雨悲欢和人事流变。
夏不绿,不著名作家,出版书籍十余本,售出多部影视版权,用写作丈量生活的尘埃。
去视频号、B站、小红书搜索「夏不绿读书」,关注我,让我们一起用阅读凿开心中的冰海,在阅读这座避难所里,一起做忠于自己的普通读者。
- End -
2021年颇具影响力创投新媒体。关注互联网与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它行业。致力于打造中国最接地气的创业社群,提供知识进阶、内容营销、创业社群、投融资对接和资源连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