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防控 | 讲透猴痘前世今生,科学防控不恐慌

文摘   2024-09-18 21:55   福建  


近期,猴痘又冲上了热搜,世界卫生组织于8月14日再次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第二次对猴痘疫情发出最高级别警报。世卫组织曾于2022年7月23日首次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于2023年5月12日解除警报。


引发2022年全球猴痘疫情暴发的病毒属于IIb分支,引起今年猴痘疫情暴发的病毒分支为Ib,本分支是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出现的新型分支,且传播迅速。世卫组织数据显示,2024年初以来,猴痘病例发病超1.56万例,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猴痘是什么?从哪里来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我们应当怎么做好预防?下面带领大家了解猴痘的前世今生,告诉大家如何科学防控。



一、什么是猴痘,最近它为什么如此受关注?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疾病,临床经过与天花相似,主要流行于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国家。猴痘病毒具有与天花病毒极为相似的病原学特征,但其流行病学特点更为复杂,以动物为主要传染源和保存宿主,属于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大家也不必紧张,与已经被人类消灭的天花相比,目前猴痘对人类的致病力相对较弱,但不排除进入人群后很可能发生变异,从而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造成本次猴痘疫情的猴痘病毒Ib分支就是新发现的病毒变异株,其被发现后传播迅速,这也是本轮猴痘疫情被世卫组织宣布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


二、猴痘是怎么被发现的?

猴痘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1970年9月的一天,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省的巴山库苏医院,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因出疹前来就医,并怀疑是天花。然而,当时该地区已宣布消灭了天花在人群中的传播,为了弄清楚到底是不是天花,医院采集了该患儿的标本送往位于亚特兰大和莫斯科等地的WHO天花参比实验室进行检测,经检测,该患儿感染的病原体是与天花病毒极为相似的猴痘病毒。这个婴儿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例被人类认识和诊断的猴痘病例,猴痘也正式进入人类的视野。


为了搞清楚猴痘流行情况,从1970年起WHO对猴痘进行了长期流行病学追踪调查。结果显示,自1970年起,猴痘在人群中已造成数次大流行,流行区域主要分布于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国家和地区,如喀麦隆、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塞拉利昂、加蓬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其中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病率最高。人群中猴痘感染通常以散发病例为主,且以动物为主要传染源。



三、猴痘病毒宿主及传染源是什么?

相关史料记载,在非洲啮齿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一直流行一种天花样疾病。1861年在非洲古典文学作品中就对猴群中本病的流行有所描述。因此,猴痘感染的宿主范围可能包括所有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目前已在黑猩猩、肯尼亚长尾猴、短肢猴、非洲大象、野猪、豪猪、羚羊等动物体内分离到猴痘病毒或检测到特异性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动物群中猴痘的传染源与储存宿主可能包括野生松鼠和冈比亚巨鼠,尤其是西非松鼠和红腿太阳松鼠可能是非洲中西部猴痘流行的重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这两种松鼠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达50%。此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猴子或猩猩等灵长类动物也是猴痘的重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在非洲地区许多猴子或猩猩体内都可检测到特异性抗原和(或)抗体。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捕捉到的猴子中抗体阳性率达28%(5/18);捕捉到的黑猩猩中抗体阳性率达25%(4/16),可能也是重要的猴痘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人类猴痘患者或隐性感染者是猴痘的主要传染源;患病的猴子或猩猩等灵长类动物也是人猴痘的重要传染源;大颊鼠、沙鼠、家畜及宠物(如家兔、家犬、家猫等)这些动物也可成为人猴痘传染源。由于这些家畜或宠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作为人猴痘传染源的意义很大。



四、猴痘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猴痘病毒可经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目前是猴痘最为重要的传播方式。人猴痘作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人感染猴痘可以通过与病畜的直接接触,尤其接触病畜的皮损部位或破溃的脓疱疹而感染;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性接触等方式传播,母婴之间可以发生垂直传播。目前猴痘疫情主要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播,且主要以性接触传播为主。



五、哪些人是猴痘的易感人群?

相关研究显示,猴痘病毒、痘苗病毒和天花病毒之间拥有共同抗原,由其中一种病毒所诱发的特异性免疫力对其他两种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在1979年12月正式认证中国彻底根除了天花,1981年起中国调整计划免疫规划,取消全国范围常规牛痘苗接种,只对部分边境地区和边远地区婴幼儿初种一次,1986年停止接种牛痘苗。由此可以推断,现在中国1981年之后出生的人群中绝大部分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也就是说对猴痘没有免疫力。针对猴痘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未接种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普遍易感。



六、影响猴痘流行的因素及猴痘的流行特征

是什么样的?

人口增长和生活空间的日益扩大,动物生存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一些野生动物不得不离开原栖息地进入人类生活圈,或人类捕食野生动物等因素都是人类和野生动物接触并感染猴痘的重要风险因素。此外,人们饲养宠物数量日益增高,且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成为其中的新宠,也增加了猴痘在人和动物之间的传播风险。国际交通发达,各国之间人员交流频繁,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更加方便、快捷,促进了猴痘在世界更广阔范围的传播。


从以往研究资料看,动物间猴痘的流行地域广泛,主要分布于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国家和地区,如喀麦隆、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科特迪瓦等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人感染猴痘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动物间猴痘基本一致,流行区域也主要集中于非洲中西部的雨林地带。近几年来,人感染猴痘疫情蔓延迅速,由于猴痘主要流行于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国家和地区,没有严格的季节性,全年均有病例出现,但以每年6-8月份的病例数为多。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七、猴痘的潜伏期及主要症状是什么样的?

猴痘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平均潜伏期12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5℃以上,并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


一般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呈离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较躯干更为多见,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皮疹数量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猴痘皮疹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组织,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  



八、我们该如何预防猴痘?

医务人员、普通民众都要尽早了解猴痘相关知识,强化猴痘的识别和监测,所有猴痘疑似病例都必须迅速上报。


避免接触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包括动物的血和肉),食用前必须彻底煮熟。如果必须接触猴痘病人,应避免身体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避免共用生活用品,照看或探视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做好手部卫生,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非必要不进口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加强入境携带、寄递动物检疫,以及进口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检疫。对于猴痘确诊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治疗,对其待过的场所、用过的器具要进行彻底消毒。



九、我们应当如何面对猴痘疫情?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猴痘并不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它在动物间和人群中已经存在多年,人类对其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大家不要恐慌。专家介绍说猴痘全球总体上重症率、死亡率低,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约为6%,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而且出现大范围传播可能性较低。目前,我国国内没有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猴痘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为主。


我们要通过广泛宣传普及猴痘防治知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与有猴痘样症状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同时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加强个人手卫生,做到这些,我们就可以极大程度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来源:中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责编:施美丽
审核:李子平
监制:林源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卫生服务资讯,我们将及时更新。

龙岩市新罗区雁石中心卫生院
龙岩市新罗区雁石中心卫生院是直接为辖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龙岩人民医院做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病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