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今年上海两会上,郑民华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引发讨论。
国家医保局在《关于了解核实临床专家实名反映集采药品降价出现质量问题 有效回应社会监督的函》中称,医保局高度重视集采中选药品质量,特别是注重倾听来自临床一线的意见和声音,请上海市医保局联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和郑民华专家,代表国家医保局致谢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进一步了解该专家反映存在质量问题的具体品种、中选企业及临床表现等情况,责成相关中选企业回应临床关切。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的,及时解除采购协议,变更供货企业。
当前,业界普遍担忧的是集采价格过低,促使不良企业为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影响药品疗效。还反映有些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疗效也存在差异。
据医药界人士反映,部分企业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 辅料更换为价格更低的辅料,报给省级药监局备案即可,且不需要重新做BE试验。“然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某些集采药的药效不稳定,特别是在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泻药,麻醉药等,在临床使用中经常有反映药效不佳的情况,有些往往加大药量也不起效。”郑民华委员表示,面对如此情况医生很无奈,因为没有选择权,向上反映也没渠道,病人在会经常由于更换药物,而发生疗效不佳的情况,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前述涉及的提案联名的政协委员大多来自医卫界,不乏名医,包括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瑞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胡伟国,瑞金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李贤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许剑民,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执行院长蒋欣泉,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卫生中心病区主任张伟宏等。
郑民华还介绍了自己家庭的案例。据称,他的父亲长期高血压,以前一直使用原研药,但最近社区医院给他换了一个药,“给我打电话,血压一下子到180,他要我到医院帮他开以前的药。”他自己也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络活喜,但换了国产药后一粒降不下来血压,需要两粒,“但它说明书就是一粒。”络活喜通用名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辉瑞开发的降压药。
在临床实践中,郑民华关注到更多类似的情况。作为外科医生的他,过去用合资或者进口的麻药,算得准时间的,现在就算不准。他说,麻药不睡的,本来用一支,现在用三四支才能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