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月23日杭州医生飞机救人后被航空公司要求出示医生执业证事件”的法律分析

文摘   2025-01-28 16:15   山东  

2025年度山东继续教育答案

在以下公众号内发布

2025年1月23日,杭州某航班上一名乘客突发疾病,同机的杭州医生张医生主动施救。事后,航空公司要求张医生出示医生执业证,引发公众对医生在紧急情况下施救的法律风险的关注。
一、法律义务
1. 医生施救的法律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该条款旨在鼓励见义勇为,保护救助人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24条规定,医生在紧急情况下有义务救治患者,但未明确是否需出示执业证。
2. 航空公司要求出示执业证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102条规定,航空器上发生紧急情况时,机长有权采取必要措施,包括要求相关人员提供身份证明。
《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第121.543条规定,航空公司有权要求乘客提供身份证明,但未明确是否包括执业证。
3. 法律风险
医生风险:若施救失败或造成损害,可能面临法律纠纷,尽管有免责条款,但举证责任在医生。
航空公司风险:若未核实施救者身份,可能承担管理责任;若核实过于严格,可能延误救治,承担相应责任。
二、如何注意法律风险,完善司法解释
1. 医生应注意自我保护:
保留证据:施救时尽量记录过程,如拍照、录像或请他人作证。
及时沟通:施救后主动向航空公司说明情况,避免误会。
了解法律:熟悉相关法规,明确自身权利义务。
2. 航空公司应注意制度完善:
完善制度:制定机上急救的明确流程,避免因身份核实延误救治。
加强培训:提高机组人员的急救能力,确保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尊重医生:在紧急情况下,优先保障救治,避免过度要求身份证明。
3. 进一步完善司法解释:
明确医生施救时的身份证明要求:建议在紧急情况下,医生无需出示执业证,只需口头说明身份。
细化航空公司核实身份的程序:建议在紧急情况下,航空公司可事后核实身份,避免影响救治。
加强对见义勇为行为的保护:建议出台专门法规,进一步明确救助人的免责情形,减少法律风险。

杭州医生救人事件暴露了“好人法”落实与特定行业合规要求间的矛盾,未来需要通过加强公众意识、完善航空公司机制和司法解释,构建更加人性化的突发医疗救助制度。最终目标是让专业救助行为在法律上无后顾之忧,让公共场所中的施救更加高效且温暖。

医护基地
服务医生护士,有困难请留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