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秋之暮歌,冬之序曲

文摘   2024-10-23 00:00   湖北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秋意渐深时,霜降,带着一丝清寒悄然降临。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它的名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这个时节的典型气候特征。随着气温骤降,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植物上凝结成细微的冰针,色白且结构疏松,于是便有了霜花满阶的景象,此乃“霜降”之名的由来。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

这句话指出了一个观点:霜降不是表示此刻就会“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真正的寒冷天气便开始了。

随着气温降低,水汽凝华,变成了寒霜。俗话说“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这是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

"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句话说明霜不像白露那样是润泽万物,而是无情的、残酷的摧残着万物。而霜常常与霜冻形影相连,不过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

自古以来,霜降时节有着诸多饶有趣味的习俗。

在闽南地区,有一句谚语叫“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故而霜降这一天,热衷于食补的人们会把鸭子当成餐桌上的宠儿。当年的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把肥美的鸭肉,在锅中炖煮得酥烂,汤汁浓郁鲜香,仿佛是秋末对味蕾的一次盛大犒赏。

而在山东烟台等地,霜降时节则流行吃柿子。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而泉州等地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柿子在霜后愈发甘甜可口,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恰似一盏盏小灯笼,点亮了深秋的萧瑟。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胶,故而柿子虽然美味,但一定注意不要空腹吃,未熟的柿子也不要吃。

“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这充满诗意的画面,成为了霜降时节独特的风景。

另外登高山、赏菊花,也是霜降节令到来时的一件雅事。“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的养生之道,也蕴含着古人的智慧。

此时,天气渐寒,人体阳气开始收敛。“寒从脚下起”,保暖脚部尤为重要。人们应适时添衣加被,特别是在早晚时分,寒意更甚。

在饮食上,宜平补,可多吃些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苹果、芝麻、蜂蜜等。“梨儿腹内酸”,那清甜多汁的梨,不仅能缓解秋燥,更能滋润身心。

运动方面,可选择较为舒缓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既能活动筋骨,又不至于大汗淋漓而伤阳气。

古诗词中,对霜降的描绘更是数不胜数。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笔下的霜降之景,枫叶经霜后比二月春花还要艳丽夺目,展现出一种热烈而悲壮的美。

而元稹的“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则渲染出一种悲秋之感。他提倡在深秋时节,满上一杯酒,暖暖身子,将所有的忧愁与烦恼都抛之脑后,去换得短暂的快乐与宁静。。

霜降是大自然的一场华丽谢幕,它带着秋的眷恋和冬的预告,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独属于自己的印记。

在这个节气里,我们感受着习俗的温暖,遵循着养生的法则,品味着古诗词中的情韵,让身心在秋末冬初的时光里,寻得一份宁静与和谐。


柳月青
读一首诗,读一阙词,品味诗词独有的韵味之美,做一个“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