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笔下的重阳,才是真正的看透人生:岁逢秋凉,豁达释怀

文摘   2024-10-11 00:00   湖北  

两九相逢,佳节重阳。光阴荏苒,橘绿橙黄。

此时,光秋月两相和,山明水净夜来霜。

此时,枫叶丹,寒露白,秋菊黄,霜降临。

天高云淡,登高远眺,佩插茱萸,感念山河已秋,感念又一场秋凉。

碧云天,黄叶地里,又会心生怎样的感慨呢?

苏轼笔下的重阳,才算是真正的看透了人生,值得细品。他谪居黄州,在感慨“世事一场大梦”的同时,悟得重阳的意义,看透人生的真谛。


豁达:《定风波.重阳》

定风波·重阳

宋代: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的重阳节,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已经2个年头。曾经那个名动京城的少年,如今已成为沦为偏远小镇的落魄小吏。不惑之年,本应意气风华,可他却仿如“早生花发”的垂暮老人。

这年重阳佳节,他也学诗仙李白,与黄州太守徐君猷等人一起,携壶登山,饮酒赏菊,赋诗遣怀。

提一壶酒,携手挚友同登翠微山,一江秋色连波,南雁掠过寒塘。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何不趁此美景,趁青春犹在,头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太阳快要下山了,夕阳的余晖映照着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的登山人,与自己这个鬓发半百的人相比,他们显得多么的意气风发啊?可古往今来,青山不改,青丝却易变白,谁又能逃得过生老病死呢?那就:

牛山悲歌何须泣,衣襟莫让泪沾湿,豁达胸襟映斜阳。心向阳光无惧霜,且将烦恼随风去,留得清欢在人间。

年少,菊花插满头;年老,酩酊酬佳节。

释然:《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宋.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1082年,苏轼仍然被困黄州,他没有人身自由,不能随意出走,即使因写了一句“小舟从此逝,江南寄余生”被人误传自己乘舟而去,也会惊动地方官员寻找。可见他的心里也有憋闷。

可他也是幸运的。当地的官员被贬到黄州的是苏轼,都对他关爱有加,比如太守徐君猷。苏轼与徐君猷关系甚好,他在写给徐君猷弟弟徐得之的诗中曾说:“始谪黄州,举目无亲,君猷一见,相待如骨肉。”

这年重阳,徐君猷设宴与苏轼共饮。苏轼见徐君猷面带愁容,于是借这首词劝慰君猷,把自己内心的惆怅、苦闷以及最后的释然,一一呈现了出来。

清秋微寒,霜降之际,水痕隐退,留下一片浅碧如翡翠的湖面,有波光粼粼,有汀州若隐若现。酒意渐散,微风也变得温柔缠绵,轻轻拂过,带着几分不舍,飕飕声中,那顶略显破旧的帽子却不愿分开。

佳节将至,何以酬谢这匆匆时光?唯有一壶清酒,伴我度过这秋日的寂寥。举杯邀月,醉眼朦胧间,万事万物皆成泡影,到头来不过一场梦幻泡影,罢了,罢了,何必太过执着。

待到明日,黄花凋零,不仅人感时伤怀,就连那翩翩飞舞的蝴蝶,似乎也为这迟暮之花而忧愁。此景此情,令人心生无限感慨:世间万物,皆有其时,顺应自然,方能心境平和。

总有遗憾,在走过漫漫来时路,无法回头,也无法弥补。唯有在未来可期的修远之道上,释怀所有的不开心,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


柳月青
读一首诗,读一阙词,品味诗词独有的韵味之美,做一个“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