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源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点击标题下蓝字“国学源流”关注,探国学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今日小雪,不论男女为家人收藏养生之法!
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
我们将迎来一年中的第20个节气——小雪
古籍《群芳谱》中记载: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作为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标志着寒意加深,降水逐渐转为雪。
在这个时节,万物进入封闭状态,大地休整,为的是迎接严冬;
同时也是我们调养身体、修心养神的最佳时机。
今天特别准备了小雪节气的养生攻略,跟随自然节律,
科学养护,帮助自己和家人温暖过冬,转发收藏吧!
01
小雪养生“四字要诀”
古人认为,“天之气为阳,地之气为阴。”
小雪的到来,意味着阴气向外闭合,阳气藏于体内,
万物逐渐凋零,真正的冬日拉开了帷幕。
因此,更要顺应节气,把握好“四字养生要诀”,安然过冬!
1. 静:养护心神
《黄帝内经》有云:“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也就是说,心境不静,则脏腑功能易受影响。
尤其冬天,草木凋敝、天地寂寥,
心境容易波动,更需注重调节情绪,以静气养心。
从内在来说,要宁静自持、心境平和,保持积极乐观。
可利用闲暇时光看看书、赏雪景,
静心冥想,清除杂念和焦虑。
外在则要适应冬日节律,避免过度运动,
少动以护阳,静养以养阴。
适宜选择轻松的活动,
如做家务、慢跑或练习太极,以此舒缓身心。
2.温:注重保暖
《孝经纬》中有言:“积阴成寒,温暖则生雨,寒冷则生雪。”
小雪节气,寒意渐重,阴气加剧,
最容易被寒气侵扰,需格外注重保暖,守护体内阳气。
早晨醒来时要及时添衣,防止受寒,
可以适当多休息,养足精神;
外出则记得佩戴帽子和围巾,保护阳气不散。
腹部属阴,背部属阳,晴天里晒晒背部,
有助于通畅经络,调节心情。
冬天脚部更易受寒,建议在睡前用热水泡脚,
持续15分钟左右,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3. 润:保持通风湿润
小雪时节,天气寒冷干燥,
如果只重视保暖而紧闭门窗,反而可能滋生细菌病毒,增加感染风险。
因此,在防寒的同时,要注意通风和湿润,
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湿润。
建议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开窗通风,促进空气流动;
此外,室内可摆放一些绿植或使用加湿器,
以帮助调节湿度,改善空气质量。
02
小雪养生有“三重防护”
中医有言:“顺应自然,调节身心。”
养生之道在于因时而动,随季节变化而调整。
小雪过后,寒意渐浓,气温逐渐下降,
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需随之而变,
以下“三重防护”可助益身心。
1.防寒冷
小雪时节,日短夜长,地气下降,寒气渐增,
生活起居应以保暖防寒为主,多添衣物,避免受凉。
此外,按摩涌泉穴有助于预防寒气从足部入侵,
滋养阴阳,促进身体健康。
涌泉穴在足底凹陷处,属于足少阴肾经。
2. 防内火
冬季气候寒冷,食用葱、姜、蒜等辛辣之物虽能御寒,
但也容易引发内热,导致口干、上火等症状。
因此,小雪过后宜少食辛辣,可多吃清热降火的食物,
如冬瓜、白菜、白萝卜等。
此外,按压合谷穴,有助于排毒清热,增进新陈代谢。
合谷穴位于手掌虎口处的凹陷处,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3. 防情绪低落
小雪节气后,阳气收敛,阴冷天气频繁,
易影响情绪,导致心情低落、烦躁不安。
养生不仅在身体,也在心情,应保持愉快心境,
少怒多笑,乐观面对。
感到胸闷或不安时,轻按膻中穴,有助于舒缓情绪,宽胸理气。
03
小雪时节进补吃“两样”
神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讲 :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冬季进补,需谨慎为之,
尤其在多吃辛辣温热食物以抵御寒冬之时,
更应注意调和体内的寒热,适当加入清热降火的食材。
1、白萝卜
民间有句谚语道:“十月萝卜小人参。”
小雪时节,地里的白萝卜正是丰收之时,鲜美适口,正适合进食。
冬季外寒内燥,且多以温补御寒,
加上活动量减少,极易积生痰热。
《本草纲目》载有“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之说。
中医认为,白萝卜具有理气润肺的功效,
它不伤五脏精气,还能帮助清理体内堆积的代谢废物,
营养丰富、价格实惠,是冬季调养身体的优良选择。
2、大白菜
俗话有云:“百菜不如白菜。”
大白菜鲜嫩甘甜,是冬天常见的应季蔬菜。
《埤雅》里提到:
“菘,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日菘,今俗谓之白菜。”
大白菜含有丰富的粗纤维,能养胃生津、润肠通便。
在这个进补之季,多吃大白菜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上火便秘等不适,
是冬季养生的好帮手。
04
小雪时节有“三宜”
1、宜适当活动
小雪过后,寒潮南移,天气愈加寒冷,人
们户外活动减少,长时间坐着不动成了常见的过冬方式。
但研究表明,久坐会使气血不畅,代谢减慢,增加慢性病的风险。
俗话说:“冬天多走动,少得病痛;冬天若懒惰,药碗端不少。”
在冬季,适度活动有助于保持健康。
可选择在阳光明媚、气温较高的时间外出散步、太极等轻松运动,
帮助血液流通,舒活筋骨。
2、宜保持湿润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
冬季干燥少雨,空气湿度低,人体水分更易流失,皮肤也容易干燥。
俗语道:“肝火过旺,病随而生。”
冬季暖气使用频繁,室内湿度降低,
容易导致口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
除了保暖,注意饮水和保持空气流通,
避免体内燥气聚集,减少干燥带来的不适。
3、宜合理食补
《千金药方·食治》中讲:“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
冬季严寒,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进补成为养生之道,
但盲目补品反而会增加身体负担,出现“虚不胜补”的问题。
无病慎药补:过量服用补品容易打破体内平衡,引发心脏、脾胃不适。
适度食补:食补需适量,遵循“营养丰富但不过量”的原则,避免过度补品带来的肾脏负担等隐患。
霜降催冬,岁月悠悠,又到小雪时。
凛冬将至,寒意未深,小雪是辞旧迎新的美好节点。
天气渐冷,别忘了好好照顾自己和亲友,
将养生之道分享,让大家安然过冬。
愿在这寒冷的时节,你我皆能感受温暖,
守护健康,迎来安心的冬日时光!
国学源流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若喜欢此文章,请点一个“在看”,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