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拥有自我就什么也不怕,爱情可以无所顾忌,婚姻不行,你在意又在意你的,就那么几个人,他们就是你的世界!
文化
2024-10-24 10:03
黑龙江
《人世间》是当代作家梁晓声创作的一部反映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迁的长篇小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东北地区为背景,通过周姓一家三代人的生活故事,展现了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梁晓声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表现了人情和人性的巨大力量。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最要有的就是自己,只要有了自己,天塌了都不怕。《人世间》中的郑娟是一个孤儿,没有工作,也没有文化。生活很苦,但她不依赖任何人。她串糖葫芦、糊纸盒,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我不需要他们的同情,有难处的人多了,别人都能过去,我郑娟也能过去。”一个人只要拥有自我,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行,那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天也永远不会踏下来。”人生由心灵编织而成,发生在眼前的所有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吸引而来的。“如果内心倾向于依赖他人,遇到事儿,关注点就放在了谁能拉自己一把上。如果内心是自立的,面对问题时,我们的焦点就会从外界转向自身,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在这种心态下,我们的思维和行动自然会朝着“自己能行”的方向努力,久而久之,这种积极的自我信念便会吸引来积极的结果。爱情不是男女关系的归宿,男女关系的最终归宿是婚姻,爱情可以不顾一切,但婚姻不行。《人世间》中的周秉昆与郑娟,他们的爱情温暖而纯粹,但当他们步入婚姻,面对的也不过是日常的琐碎与生活的不易。婚姻中的两人,必须学会在柴米油盐中找到彼此的位置,学会在平淡中寻觅温情,这是爱情向更深层面转变的必经之路。避免“晕轮效应”、克服“认知失调”、警惕“冲动决策”。“晕轮效应”让我们只因为对方的“某一点好”,而误认为他方方面面都好,要么看错了人,要么把自己的想象当成了现实。“认知失调”让人没有什么就表现什么。看人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想办法洞察他的内心,不要和一个不能和你交心的人结婚。
“冲动决策”意味着,在决策的结果中,情感的成分比理性的成分大。我们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最好什么都不要做。人生的重要决定一定要在平静的心态下做出。在人生的重要时刻,追求爱情也许可以不顾一切,毕竟爱情只是一小段经历,但婚姻却要慎之又慎,因为婚姻中所包含的责任和担当很可能是一辈子的事。谁的婚姻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再美的花园,也有杂草,也需要浇灌。面对婚姻生活,要培养“成长型思维”、学会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看待彼此,懂得适当保持“心理边界”。“理性情绪疗法”让我们通过改变认知的方式重新理解彼此,尽量从积极乐观的角度解释对方的所言所行。在婚姻中,如果彼此对对方的积极想法压过了消极的想法,那婚姻就是幸福的。保持“心理边界”则意味着,在婚姻中,允许双方拥有个性上的自由。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只有个性自由的人,才能学会如何爱别人,才值得被人爱。”从爱情到婚姻,是一个从我到我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爱情的迸发依托的是人的本能,而婚姻的维系所需要的则是生活的智慧。人这一辈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几个,这几个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1990年,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根据人类大脑中负责思考和规划的新皮层的大小,通过与灵长类动物的群体规模的比较,得到了一个规律,即一个人一生中只能维持大约150人的稳定社交网络。在这150人中,真正亲密的朋友可能仅有15人左右,有50人会相对亲近一些,剩下的可能都是可有可无的泛泛之交了。年轻时,我们常常在社交上做加法,希望结识更多的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明白,社交也需要做减法。如果我们能够在年轻时就懂得识别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人只是过客,哪些人能够成为人生的良师益友,哪些人只是在消耗我们,那么未来的人生道路必定会变得更加清晰和平坦。日久见人心,到了一定年龄,有些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而有些人尽管相隔天涯海角,却永远彼此牵挂。在《人世间》中,大哥周秉义、大姐周蓉、小弟周秉昆长期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做着不同的工作,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联系时断时续。很多时候,由于各自的无奈,他们无法达成彼此的期待。但是,在人生最紧要的时刻,最靠得住的,义无反顾帮助你的还是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你在意又特别在意你的人,非常非常地稀少,要怀着宽容和感恩的心好好地对待他们,爱他们就是爱你自己,爱他们就是爱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