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展览《去斯万家那边》华丽退场前的前言,这不是告别,这是下一个约定的开始——不要错过这一独特机会,沉浸在法国收藏家兼策展人Sylvain Pilhion先生的回顾性旅程中。
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Sylvain Pilhion先生,自幼接受过古典教育(音乐、艺术、骑马等),跟随父亲在欧洲各个国家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斯德哥尔摩、柏林、维也纳和罗马),家族有几位收藏家(他们收藏了赵无极和朱德群等中国画家)。父母和叔叔们欣赏赵无极在艺术上的造诣,曾在经济上资助他。家族的部分藏品在母亲的监护人去世后遗赠给卢浮宫博物馆。他也曾在胡志明市、那不勒斯、京都、布鲁塞尔为欧盟委员会的法国外交部工作,负责文化交流、教育项目,组织展览和促进博物馆合作。
在欧洲,Sylvain Pilhion先生与许多法国主要博物馆密切合作,如巴黎的奥赛博物馆、尼斯的香加尔博物馆、尼斯的现代与当代艺术博物馆、尼斯拉斯卡里斯宫、巴黎的科涅克-杰伊博物馆和卡纳瓦雷博物馆,以及塞浦路斯利马索尔的考古博物馆。
Sylvain Pilhion先生花费了三十余年时间,不断深入阅读普鲁斯特的作品。他曾撰写《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真理与美学感受》的论文,成为巴黎国际哲学学院的研究项目。在论文中,Sylvain Pilhion先生展示了艺术所触及的真理比科学或哲学的真理更加深刻,因为艺术通过赋予符号形式,超越了时间,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这一观点呼应了吉尔·德勒兹在其《普鲁斯特》中提出的论点,即艺术能够穿越时空,捕捉事物的本质。
而我们的展览《斯万家那边》旨在创造一种开创性的断裂,通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物品、艺术作品和旋律之间编织出一种和谐与对应,仿若建造一座大教堂或谱写一部交响曲。展览中呈现的每一个元素——无论是物品、艺术品还是旋律——都仿佛是一个符号,蕴含着潜在的启示与揭示。
展览以一种反传统的方式向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致意,其中收藏家幽默地将自己置于《重现的时光》中叙述者的视角,并展示了他个人美学历程中的“象征森林”。时间在展览中被视为交织在一起的事件和场所的织物,每件艺术品都见证了收藏家过去道路上的某个时刻,承载着无数的回忆。
这些回忆交织成作品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展览得以具体呈现。
此展览契合中法友谊的传统,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Sylvain Pilhion先生特别在展览中呈现了一个典型的法式室内空间,其中包括了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将军的官方肖像。该肖像曾挂在Sylvain Pilhion先生外祖父爱丽舍宫的办公室,这也象征着两国关系的深厚历史和文化交融。
·18世纪与扇子·
中法关系的历史远远超过60年。它可以追溯到17世纪,始于康熙皇帝和路易十四国王。早在1685年,康熙皇帝与路易十四在艺术、思想和科学领域就展开了广泛的交流。
1698年,路易十四派出了一艘名为“阿姆菲特里特号”(Amphitrite)的船前往广州。1700年,这艘船带回了康熙皇帝赠予路易十四的众多珍宝,标志着法国宫廷对中国风格和艺术的持续兴趣的开端。扇子便是这一影响的代表之一。
扇子所使用的材料(象牙、珍珠母、龟甲、金、银、羽毛、皮革、纸等)是丝绸之路和中国工艺天才的见证。作为艺术品,扇子无与伦比地展现了从17世纪至今中法之间的艺术对话。Sylvain Pilhion先生拥有超过600把扇子的收藏,这些扇子曾在多个博物馆展出,如巴黎郊区的布洛涅市政厅、北京的国家园林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等。18世纪的法国扇子中,中国人物形象出现在扇柄的雕刻中,有时扇面描绘的则是中国宫殿的内景,这些宫殿的形象既是艺术家的想象,也借鉴了从中国进口的瓷器和丝绸图案。因此,扇子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象征着法中两国之间深厚的文化交流与历史渊源。
越来越多的工艺精湛、材料昂贵的折扇流行于法国贵族。诸多艺术家也参与到扇面的绘制,东方折扇成为文化的象征介入到西方艺术的创作中。
此次展览的珍贵古董扇由精美的玳瑁、贝母、羽毛等珍贵材料制成,而扇面题材则以欧洲贵族人物、园林风景、宴会场景、东方元素为主,通过扇面上生动的人物故事,带观众走入那个浪漫、时尚的繁华时空,更能从细微之处感受东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魅力。
献给海伦·沃丁顿(Hélène Waddington)约1920-1930年
白色鸵鸟羽毛扇,金色玳瑁扇骨。一端扇骨上饰有大型首字母图案“HW”,代表海伦·沃丁顿(Hélène Waddington),饰有钻石。总高47厘米,带包装盒,包装盒覆盖奶油色绸缎。
向爱神上贡,约1700年
象牙折扇,有绘画,上漆。华盖之下,爱神和维纳斯接见多对夫妻。扇面下方绘有中国风格绘画。背面绘有河边的领主住所。两端扇骨上绘有花瓶和葡萄藤,饰有白色珠母。总高22厘米。
图:18世纪具有东方风情的纸面折扇
图:18世纪扇子,扇骨为珍珠贝母雕刻的人物及装饰物
图:18世纪绘有东方园林的纸面折扇,扇骨饰以彩绘
·那个时代·
时间、遗忘、回忆,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经历。记忆则是在与时间不断做对抗,存在过的痕迹,让生命变得丰盈和有意义。和《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主角斯万一样,收藏家Sylvain Pilhion先生家学渊源,从小受到了一流的教育,储备了优越的文学艺术素养。从其收藏的18-20世纪法国古典家具中,他对家族的历史追忆,一直存在,并正在重现时间。
法国古典家具带着浓郁的贵族宫廷色彩,强调手工雕刻及优雅风格。即使在现在,法国古典家具一直有高雅姿态,俯视着现代时尚。此次展览中我们可以欣赏从法国十七世纪开始至二十世纪,100多件精选的贵重文物,包括家具、钟表、雕塑等。
作为中法艺术对话的另一见证人,加布里埃尔·维亚尔多(Gabriel Viardot,1830-1906)是受中国风格影响最具代表性的西方家具设计师之一。他深受中国艺术风格和技艺的启发,其家具作品融入了中国艺术元素,如龙的图案、宝塔形结构、漆器工艺以及使用异国木材,充分体现了中式艺术对西方的深远影响。
加布里埃尔·维亚尔多(Gabriel Viardot,1830-1906)——一件由模制和雕刻的白蜡木制成的中式风格家具,既是一件音乐柜,又在上部设有展示柜。家具顶部装饰有一条龙,并配有青铜装饰件。
图:埃及无花果木展示架,法国作品,Viardot风格,约1900年
图:法国路易十五风格 (1730-1760) 女士书桌
这件由哈维兰(Haviland)在19世纪末制作的陶瓷与青铜巨型花盆,其绘画由当时最著名的艺术家完成,并充满了中国风格的图案。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作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重要艺术潮流,深受亚洲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的启发,通过东方主义表现出来。中国的龙、自然形态、漆器和陶瓷技术等图案影响了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我们展示的普莱耶尔钢琴(Pleyel piano)就是一个例子。这种对中国美学的迷恋通过使用蜿蜒的线条、自然装饰元素以及对中国艺术品的风格化表达得以体现。正如这件结合了曲线和植物元素的标志性橱柜所展示的那样。
如果说中国对法国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自20世纪初起,法国对中国年轻的艺术和知识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914年至1955年间,有132名中国艺术家来到巴黎美术学院学习,成为学院中远远超过美国的首批外国学生队伍。在这些艺术家中,本次展览展示了林风眠、赵无极和朱德群的作品。
•林风眠
林风眠(1900-1991),《渔家》,约1982年 - 水粉画于纸/丝绸 - 右下角签名并盖章。
此画相比于他在70年代同主题的作品,表现出一种相对的平静与和谐。该主题贯穿了林风眠的整个创作生涯:渔民的房屋、天空与大海的关系,通过微妙而复杂的色彩运用展现出来。自1950年代起,他便开始探索海洋和船只的运动,而这幅作品是他在该主题上的集大成之作,达到了他在此前作品中未曾实现的完美境界。
•朱德群
朱德群(1920-2014),《初夏》,2005年。彩色石版画。铅笔签名并注明为艺术家收藏(H.C.)。
•赵无极
早期赵无极便对铜版画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投入了许多年的精力。亨利·卡恩韦勒(Henri Kahnweiler)曾通过与其画廊中最著名的艺术家合作(如德兰、布拉克、毕加索、格里斯、莱热、马松等),将插图书籍提升至收藏家追捧的高雅艺术。赵无极参与创作多部书籍,这些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此次展览中展示了一件极为罕见的作品,是赵无极与作家合作的杰作之一:《比萨诗章》(Canto Pisan),这本书是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展览还展出了赵无极与皮埃尔·莱斯库尔(Pierre Lescure)合作的作品《池塘》(L’Étang)。
•巴斯马特(Basmat)
东西方之间的影响在20世纪继续延续。因此,与纽约画家巴斯马特(Basmat)合作,延续了东西方的对话。她的作品《骑士》,灵感来源于唐代绘画《虢国夫人游春图》,与她的其它重要作品一同展出。
巴斯马特(Basmat)本身就是东西方对话的象征:过去15年间,她一直往返于上海M50艺术区和曼哈顿的工作室之间。此次展览展示了她的几件重要作品,这些作品通过色彩和质感的表达,捕捉了世界的能量。
展览还展示了毕加索的版画。这些版画来自于亨利-玛丽·佩蒂埃(Henri-Marie Petiet)的收藏。佩蒂埃的收藏以高品味著称,他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版画收藏家,他收藏的毕加索的“沃拉尔德”系列在纽约曾以惊人的480万美元收购。
毕加索 (1881-1973),《Peintre et son modèle III》,1968年,蚀刻版画,编号35/50,铅笔签名,Galerie Louise Leiris出版。
毕加索 ( 1881-1973),《Peintre en demi-figure et modèle allongé》,烟灰画法与蚀刻版画,编号35/50,铅笔签名,Galerie Louise Leiris出版。
·20世纪海报之光·
20世纪以后,现代派思潮继续影响着世界,而绘画则反映出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也表达出人们复杂又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而在创作上,艺术家们运用夸张、变形、象征等抽象语言企图摆脱自然主义的束缚,产生了众多艺术流派。同时期,西方美术家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东方,开始探索中国等国度的绘画语言,这也构成了世界现代绘画的一部分文化体。
本次展览选择了当代设计初期黄金时代蓬勃发展的多种海报。包括毕加索、马蒂斯、夏加尔、米罗,赵无极、莱热、康定斯基等艺术家都在设计海报。而每幅海报都是一流艺术家的具备时代特征的代表作品。
图: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简餐》76 x 53 厘米 - 稀有石版画,1966年原版海报,限量1000份
图:马克·夏加尔 (Marc Chagall) (1887-1985),《圣家族》81 x 62 cm 1976年 哥伦布帕斯画廊 (Pace Gallery)
图:胡安·米罗 (Joan Miró,1893-1983) ,《山中雕塑》,1973年,石版画 85.5 x 55 cm 由巴黎Arte印刷
·特别展出·
普雷耶钢琴PLEYEL, 1807年由法籍奥地利作曲家伊纳茨·普雷耶先生(lgnace Pleyel)创建于巴黎,至今已有217年的璀璨历史。它历经六代通晓音律、艺术修养颇深的领航人,承载了伟大作曲家肖邦、德彪西、拉威尔、圣-桑,绘画大师马蒂斯、雷诺阿等众多艺术巨匠的爱与希冀,融嵌着法式格调的设计美学,带给艺术探寻者更多艺术感召力。
图: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官邸用琴:普雷耶“致敬雷诺阿”特别款立式钢琴 PLEYEL P131R HOMS
图:马蒂斯《钢琴课》中PLEYEL 钢琴
法国欧凯Eurokera由法国圣戈班和美国康宁于1990年创立,特别是‘全场景家居智能交互平台Versâtis’由法国欧凯团队与法国顶尖设计师联合研发,荣获Grand Prix Strategies金奖。Versâtis是一款奢华典雅的创新式工作台,充分适用于厨房、餐厅、客厅、办公区等多种场景,将烹饪、生活和工作巧妙融合于一体。凭借其高端简约的设计,是公认的别墅标配、理想的未来主义美学餐桌。
图:Versâtis—全场景家居智能交互平台
此次展览由享誉全球的纽约画家巴斯马特(BASMAT)合作策划,将艺术、音乐和美食体验完美结合。
图:展览现场
欲了解有关本次展览的更多信息
请持续关注宝龙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的近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