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访谈|黄俊伟:穿梭于虚实之间

文摘   2024-08-01 17:59   辽宁  




在此次「无尽归途」展览筹备过程中,言午画廊与艺术家黄俊伟之间产生了许多创意的碰撞和灵感的交流。为了更好地展现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及其作品背后的意义,画廊特别邀请黄俊伟进行了独家深度访谈。这次对话不仅揭示了展览的思考背景,还深入探讨了艺术家独特的创作理念以及他对艺术与人生的哲思。
通过这次访谈,观众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无尽归途」这一主题,以及它如何在黄俊伟的作品中得以体现。

——·艺术家黄俊伟专访·——

问:在准备“无尽归途”展览的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的经历感悟激发了你的创作灵感?
答:
这次“无尽归途”的个展,其实筹备了有一年多,距离上一次个展也将近三年了。从前两三年的举步维艰到现在的自由流动,这个经历的转变我觉得对我影响比较大。因为在这两年中,我去了很多地方,或许这些见闻、体验对我的创作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你是真实的去体验了一片丛林、一棵树、一条溪流、一条瀑布,等待一场日出日落、是真实的感受到了万物的能量场。这些体验都对我后来创作《无尽归途》系列、《疏野》系列、《日出入行》系列产生了影响。

问:你选择使用绢本综合材料进行创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材料如何影响你的艺术表达?
答:
选择用绢本综合这种方式是在一次交流碰撞下产生的。当时因为朋友请托我帮忙绷一张绢,绷完后我就把绢靠在了我原来的布面作品上。偶然发现这种叠加的效果可以将我布面上原有的画面空间弱化,脑海中就不自觉地开始浮想联翩了,设想了各种不同空间的组合。于是我就马上着手在绢上重新绘制一个图像,使这两层画面空间叠加在一起,产生新的一种视觉效果。于是在后面的创作中我就开始逐渐从布面转向了这种绢本综合的方式。也是因为有了这种新的表现方式,绢的这种半透明性、朦胧感。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我才逐渐把自己想要表达的那种“疏离感”,更加明确和强化了。

黄俊伟《阒无人声no.32》综合材料(纸本、绢本拼贴) 70x100cm 2016

黄俊伟《阒无人声no.32》综合材料(纸本、绢本拼贴) 70x100cm 2016

问:在创作过程中,您如何平衡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视觉艺术经验,以达到您追求的艺术效果?
答:
其实一开始我倒是没有意识到要刻意去平衡这些不同材料、不同技法之间的关系。那个时候创作其实动机还是很单纯。靠自觉和本能,就是想着怎么画好一张画。只是在画到一个阶段以后,可能是画了五张、十张、二三十张画以后,你自然而然就会去思考。会去思考不同材料、不同绘画语言之间的关系和差异。也会去思考是否是强化这种差异,或是消解这种差异。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总之,我理解的是这是一个动态且个人化的创作过程。只是目前这个阶段我在寻求一种平衡关系,也是目前自己的一个主要创作内核:在矛盾对抗中(在这里可以指材料的矛盾、表现方式的对抗),我尝试寻找一种平衡:与自我的平衡,与外界的平衡。

问:在“无尽归途”中,你如何选择和提炼主题,使之与观众产生共鸣?
答:
这个主题是我这两年不断在脑海中浮现的,其实最开始我没有把它放在更高层次的哲学层面去思考。虽然在创作过程中,我读到了黑塞的《悉达多》,他使得我的想法更加的丰盈和坚定。但是在一开始更多的是从个人经验出发,这跟我之前的大部分创作方式是一样的。我想我最初画那些空间相关的作品,它的出发点是为了造境,造一个当下年轻人漂泊异乡,带有“疏离感”、“孤独感”的情境。画了那么多作品后,我想要“出走”,不想还被困在这个盒子里。走过一片森林、路过一条溪流,听到一阵风声、闻到一股青草香,这些都是我走出来后的一次次体验,这些体验转换到画面中则是试图构建出多层时空。在这个画面时空中,找到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彼此隐秘的因果和机缘,让真实的生命体验以更具体、更丰盛的方式呈现出来。

黄俊伟《野望之三》绢本综合材料 60x150cm 2020

黄俊伟《野望之五》绢本综合材料 55x145cm 2020

黄俊伟《日与月之三》绢本综合材料 85x50cm  2021

问:你作品中体现出的“疏离感”和“觉醒”概念,是否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
答:
这些概念很多时候是靠技法、绘画语言来作为支撑,而呈现出来的。在创作之初其实没有受特定的哲学思想影响,我的创作方式不是先有一种“思想”,然后再来找技法、找图像支撑。我更多的是一种体验,生命体验。像我是有了自身的感悟和体验后,才会在创作过程中去寻找与此阶段思考相关的文本和资料,像我这个阶段的思考就和黑塞的《悉达多》所描绘的哲学思想很契合,那么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去阅读这些文字。他在书中所探讨的个人成长与自我觉醒、沉思与内在平静、生命的循环与永恒的现在,这种充满东方哲学韵味的文字,他无不坚定了我的思考。而这些思考更是能无限反哺到我的创作当中。

问:在创作时,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的?
答:
最大的挑战其实是每一幅创作都会面临挑战。就像我先前所说的,每一张画都是在矛盾对抗中寻求平衡。一方面是在创作层面的。是在两层不同材料、不同表现语言之间,需要反反复复不断的切换,不断的比对调整。绢上的表现是极其冷静的、工细的,精确无误的。布面上有时是大色块、大笔触、反复覆盖的。时常会因为一两个小局部而纠缠半天。另一方面在情绪上。一会是冷静沉着地处理绢本,一会又是大开大合地处理布面。每一幅创作都是在这两种不同的情绪纠缠当中进行。同时也要不断的平衡自己的内在和外在世界。我自己也有着矛盾的两面性,一方面是可以完全静下来慢慢作画思考,另一面又是可以很热烈的参与外界社交活动。这些都是每一张创作过程会面对的挑战。我倒也没想过要克服这类问题,其实我很喜欢这种矛盾对抗。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修行。


左右滑动查看多图,黄俊伟《无尽归途之五》绢本、布面、综合材料 80x60cm  2024
左右滑动查看多图,黄俊伟《日出入行之九》绢本、布面、综合材料 60x40cm  2024


问:从你的成长与教育背景(福建、川美)到现在的艺术成就,这些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何影响了您的艺术创作?
答:
我在福建、杭州、重庆都生活过一段时间,不同地区的自然风貌,不同的人文景观,都给自己带来了不同的生命体验。南方烟雨的秀丽、巴蜀山水的壮丽。南方人的那种精细雅致,巴蜀人的那种豪迈耿直,这些都是一次次真实的生命体验,我觉得这种经验是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了基因当中。所以可能也是导致我在创作中喜欢去寻求各种矛盾对抗,去寻求一种自我的平衡。

问:AI和数字艺术的发展是否影响了你的创作方式或对艺术的看法?
答:我用过AI,也一直保持着关注,之前我输入了很多关键词、图像,发现它确实可以创作出很多种复杂的图像。但是这始终和我的想法是不同的表达。更重要的是,画面的情绪、绘画手感的体现,这些我个人感觉目前它是没法取代人类的。当然,它在前期的资料筹备阶段确实是会提供很多帮助。我个人暂时不考虑用AI来进行创作。因为我扪心自问,我还是更喜欢那种真实的手感。哪怕只是小稿,我也还是喜欢用笔,喜欢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质感。


·艺术家手稿·



宝龙艺术中心×言午画廊以推动亚洲当代艺术为己任,积极引进具有当代性和国际性的高品质展览、推荐和扶持新锐艺术家和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项目。并以高度专业的自我要求,打造出艺术和收藏领域所肯定的画廊品牌,致力于国际化、多元化的艺术交流,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探寻“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一脉相承的内在线索,希望把更多高品质的艺术家及作品推荐给广大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

宝龙艺术中心PowerlongArt
上海宝龙艺术中心及言午画廊隶属于宝龙集团,致力于打造专业策划、展示国内外现当代艺术、生活美学的复合式多元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