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良知的心学微刊
作者:颂声
来源:王阳明心学(wmyxx11)
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才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不要介入他人的因果,万物有灵,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能量场。
随意干涉别人的因缘,只会搅乱自己的步伐和节奏。
不背负他人的命运,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
要相信,老天爷会给每一个人最满意的答复。
01
克制纠正欲,不要“好为人师”
曾国藩曾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世间万法,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圣人有圣人之道,愚人也有愚者之法。
当我们没有能力完全救一个人于水火的时候,就不要企图舍身去为他人做选择。
克制自己的纠正欲,不要“好为人师”,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曾国藩在参与湘军的建立与治理时,常常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他会先观察形势,再做决策。而这种对时机和分寸的把握,正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诚然,心存善念是值得倡导的品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打破他人的界限。
在面对家人和朋友的困扰时,不妨保持一种观察与倾听的态度,而不要一味的出言指导。
妄图用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改变他人经年累月,已经持续很久的状况。
你如果习惯总是劝说别人,你也会不自觉陷入他人的困惑之中,他人的影响力也会受困住你的脚步,导致你的生命力下坠,活得也会越来越不清醒。
02
放下拯救欲,不要“太圣母心”
心理学上,有个表现。
总是期待能用自己的善心去改变对方,特别容易被情绪低落或身世坎坷者吸引。
在面对“可怜人”时不由自主的想要帮助对方。
这种过分的帮扶欲,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圣母心。
“圣母心理”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正确的善良。不分好坏的善良,有时会将我们变成一个助纣为虐的人。
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曾写过:“世事如棋,乾坤莫测。子能守正,身心安宁,何惧风云动荡?”
他在官场稳步之后,有很多曾经的乡里去投奔他。
其中有一个姓黄的读书人,他说自己受曾国藩的叔父推荐前来当个门客。
黄姓读书人对曾国藩说,自己生在贫寒之家,母亲靠着织布才凑齐银两,自己一心想为国效力,希望曾国藩给他一个机会。
曾国藩看着面前一身粗布麻衣,鞋子上还有脏污的年轻人生了恻隐之心,于是就将他留下来吃个饭。
然而一顿饭后,曾国藩却叫来管家,给了年轻人一两银子,就让他回去。
管家很疑惑道:这个年轻人看着挺朴实,老爷为什么不留下他。
曾国藩解释道,他自称是贫困人士,可是在餐桌上对着糙米饭却挑三拣四,还在菜盆里挑挑拣拣,可见并不是能吃苦的人。
都说,曾国藩有慧眼识人的能力,这份能力也是建立曾经“识人不清”到“铁石心肠”的过程之中。
在生活中,有圣母心的人,大多都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别人。
可事实上,良言难劝要死鬼。本身孽障太多的人,自己就是一个坑。
正如尼采所说: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聪明的人都不会靠近深渊太久,当你发现身边人是全然的“烂泥”时,及时止损才是最好的选择。
03
很认同一句话:能让人做出改变的,不是道理,而是南墙、是弯路、是栽跟头。
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我们会有无数相遇,同时也会失足踩到坑里。
掉进坑里不可怕,可怕的是吃了一堑又吃一堑,不停地在某个人,某件事上折损自己,消耗自己。
作为成年人,最清醒的选择就是:不妄图去解决别人的人生课题,更不要陪跑别人的糟糕人生。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不介入他人因果,不背负他人因果。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快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