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良知的心学微刊
作者:颂声 图 /来源网络
来源:王阳明心学(wmyxx11)
一份有良知的心学微刊
作者:颂声 图 /来源网络
来源:王阳明心学(wmyxx11)
福浅福深,全在人为;命好命坏,都在自己
生老病死,人生常态。
步入人生下半场,不可避免的会谈到一件事——“死亡”。
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作家余华说:“只有谈过了死亡,才会有一条向死而生的路。”
五十岁之后,人就犹如在钢丝上行走。
稍有不慎,就会跌落谷底。
因此,任何事都需学会未雨绸缪。
01
收拾自己的行囊,让自己轻装上阵
庄子的老婆死后,他手舞足蹈,击缶而歌。
友人疑惑,你死了老婆还这么高兴?
庄子说,他在为老婆高兴。因为老婆终于脱离了肉身的桎梏,从此能够随心所欲徜徉于寰宇天地。
在古往今来的圣贤眼中,人的肉体只是人生命的一个载体。
真正延续我们生命达到永恒的应是我们精神与“灵魂”。
因此,佛家也将肉体之外的东西称为“身外之物”。
五十岁之后,我们不要再对“身外之物”过分执迷。
附加在我们肉体之上的价值,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都会在死亡的那一刹那消失殆尽。
余华说:“死亡是人世间唯一平等的事。”
不管你生前如何,死后都相等。
所以,在步入这个阶段之前。
我们应该清楚,漫漫一生,真正属于自己的,到底是什么。
你赚来的钱,不是属于你的。花在你身上的才是你的。
你买的房,不是属于你的。你住在里面的时长才是你的。
你的车,也不是你的。你开着它行了多远的路,见了多少风光才是你的。
你的家人,也不是你的。你和他们相处了多长时间,与他们留下了多少回忆才是你的。
同样,孩子也不是你的。你在他身上花了多少心思,将他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是你的。
人生,其实很多东西看起来是你的,但你并不是拥有者。你只是短暂的属于过。
真正属于你的,少之又少。
人生后半场,我们应该学会减少身上的行囊。抓住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放下身外的负累,轻装上阵。
02
减少自己的想法,提升自己的磁场
近些年来,网络上有句话说得很现实:“扛过去,过关;扛不过去,出局。”
中年“出局”之人,就只有这么两个结果,要么被社会抛弃了,连工作都找不到。要么中道而别,连看着孩子长大都没有机会了。
在人生的分水岭,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当我们想明白了什么才是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我们的方向就会变得无比清晰。
郭德纲老师说,多读书,多看报,少想事情,多睡觉。
人生下半场,要减少一些胡乱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跟着已经确定的方向去走。
遇到坎坷的路,要懂得在意识形态里修路搭桥。
余华老师说,““衰”是一个漩涡,转念是一个场。凡事往好处想,我们就能一点点把自己拽出生活的沼泽。”
人生下半场,在接纳死亡的结局后,要有向死而生,不破不立的格局。
只有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时,就会无比的珍惜时间。舍不得把时间浪费在无用功上。
人过中年,你最好的活法就是少想事情,集中精力锻炼你的适应能力,提升你的能量和磁场。
03
人生下半场积阴德,比享福报更重要
为什么很多有成就的人他们都喜欢把“磁场”“能量”挂在嘴边?
那是因为层次越高的人,越能靠近宇宙的真相。
他们用行动告诉世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洪荒宇宙,有比人世更亘古的存在。
佛陀将它称之为“轮回”,圣人将它称为“来世”。
过了五十岁之后,在死生这件大事上,更要相信,因果报应,世事无常。
余生里,享福只会多造业,积阴德才会得善缘。
如《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只有相信了因果,人才会谨言慎行,事事都不违背“善恶法则”;只有觉知到了无常,才会把一切都慢慢看淡,宁静致远。
站在高维的人不再单一的思考如何享更多的福,而是去想如何去累更多的福报。
余华说:一个愤怒恐惧的灵魂是无法得到善始善终的。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会积累阴德的人,才更能看明白因果的内涵,懂得行善的智慧。
等到了离别的那一刻,才能懂得“善始善终”是多么大的一种福报。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快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