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助贷平台新机遇在哪里?2024年这类金融监管文件关注一下

财富   2025-01-21 19:03   天津  


编者按


近期,笔者在与行业人士聊天时,多位均表示当前银行业的金融科技业务正在快速增长。在自身转型及自营业务增强的多重要求下,银行业的数字化明显加速。据统计,2023年6大国有银行及8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总额为1782.0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04%。助贷平台在此领域也享受到了红利。有的平台称其为“代运营”,有的称为“联合运营”,有的称为“数字普惠信贷解决方案”,有的称为“To Bank金融数科”。叫法千五花八门,运营模式也各有特色,但究其根本,都是旨在通过提供一套技术解决方案,帮助银行做自营业务。


笔者认为,银行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目前在AI的加持下,数字技术本身还在快速发展中。因此这一领域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


2025 年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高层已透露的信息均指向货币政策将适度放松,这有助于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市场利率,从而对银行业产生一定影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但同时也可能增加银行的利息收入压力。而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来看,2025年财政赤字率或将从往年的3% 有所提升,这表明政府将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这种“双宽松”的环境(宽货币和宽财政)可能会对银行的资本开支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笔者预计 2025 年银行业的金融科技业务还将有大的爆发。助贷平台的“To Bank金融数科”或许也应该重视起来。


作者 | 木子剑

来源 | 银行科技研究社


时间飞驰而过,2024年已成为历史。这一年,金融监管方发布了多个文件,部分涉及银行信息科技或数字技术应用。银行科技研究社对此进行了梳理。


 01 

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近年来,有多家银行收到过数据安全相关罚单。因此,加强银行数据安全管理是必然的趋势。


3月2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而12月27日,《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银行科技研究社对《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正式版进行了比较,除了一些小的优化或改动外,2个版本的内容基本一致。


《办法》提到,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持续跟踪新兴数据开发利用和科技发展前沿动态,有效应对大数据应用与科技创新可能产生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道德风险,防止数据与科技被误用、滥用。


《办法》明确,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部门是数据安全的技术保护主责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建立数据安全技术保护体系,建立数据安全技术架构和保护控制基线,落实技术保护措施。


(二)制定数据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制度,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技术风险评估。


(三)组织开展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在需求、开发、测试、投产、监测等环节得到落实。


(四)建立数据安全技术应急管理机制,组织开展数据安全风险技术监测、预警、通报与处置,防范外部攻击、内外部破坏等危害数据安全活动。


(五)组织数据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


《办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建立针对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多元异构环境下的数据安全技术保护体系,建立数据安全技术架构,明确数据保护策略方法,采取技术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银行保险机构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业务时,应当就数据对决策结果影响进行解释说明和信息披露,实时监测自动化处理与系统运行结果,建立人工智能应用的风险缓释措施,包括制定退出人工智能应用的替代方案,对安全威胁制定应急方案并开展演练。


 02 

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


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信息科技建设加速,银行App等线上渠道的重要性凸显。而这些渠道的规范发展需要金融监管的引导。


9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


《通知》提到,金融机构应当重视移动应用管理工作,将移动应用建设纳入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明确牵头管理部门,强化统筹管理,加强业务与科技协同,压实各方管理职责,规划建设功能全面、安全合规的移动应用。


金融机构应当做好移动应用方案设计、方案评审、软件开发、代码管理和变更控制等工作,对移动应用集成的源代码或组件(含第三方组件)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对客户认证和系统应用逻辑控制的安全性测试,禁止在移动应用中嵌入无关链接、失效链接、恶意程序等存在风险的代码,并及时做好排查清理工作。


 03 

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五篇大文章,在今年被频繁提及。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积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强化业务管理、改进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以数字金融创新巩固拓展数字经济优势。加强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科技外包等风险管理,防范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提高运营韧性。鼓励科技领先金融机构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服务。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业务,拓展线上渠道,加强线上线下业务协同。


 04 

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


在普惠金融方面,金融监管方多次要求银行运用数字技术解决小微企业、涉农主体、重点帮扶群体信贷难的问题。


3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强数字化经营能力,通过数据积累、人工校验、线上线下交互等方式,不断优化信贷审批模型。提高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完善无障碍服务设施,加强远程服务、上门服务。


 05 

更多金融监管文件中提及信息科技赋能


事实上,今年还有更多金融监管文件中提及数字技术的运用,涉及合规管理、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可见,信息科技对金融机构的赋能是全方位的。


12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提到,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合规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合规要求和业务管控措施嵌入流程,针对关键节点加强合规审查,强化过程管控。 


11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等适老化无障碍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界面交互,提供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便于老年人获取信息和服务。鼓励各金融机构向存在使用困难的老年人提供一键远程人工服务。 


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4部门发布《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推动金融科技应用,探索搭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数据共享,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赋能碳核算、可持续信息披露、绿色识别、项目评估、风险管理,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 


2月2日消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并于彼时发布,今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健全贷款资金支付管控体系,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有效监督贷款资金按约定用途使用。 


1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其中提到,强化数字赋能。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数字金融研发投入,依法合规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关键环节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持续提高运营效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升风险防范水平,更好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文中观点系作者自身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消金界平台观点。


评论互动

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思考和观点~


往期回顾

政策解读:

壹 小贷监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出炉,互联网贷款的监管细则在路上?

贰 首个应对反催收规范性文件落地

叁 实行“总行级准入审批”?助贷模式恐生变

企业动态:

助贷业的底层经营逻辑-案例篇

贰 “助贷新规”将发布?银行清退中小合作机构倒计时

叁 盘点持牌消金三季度:谁在扩张,谁在收缩?

行业快报:

 湖北消金暂停产品“乡村消费贷”

贰 城商行互联网贷款前路几何?

消金公司线下展业,如何突破20万元上限?

先锋观点:

壹 小贷牌照转让难度大,有机构被查,涉及这一业务

贰 风口上的消费信贷会员制:本质还是资产荒下的焦虑

叁 消费金融行业须准备好进一步“降利率”

推文乱序显示,点击在看及时收到我们的文章

消金界
消费金融知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