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龙秋月
来源 | 中科财经
回顾2024年,消费金融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年,《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以下简称“《评级办法》”)重磅出台,不仅提高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准入门槛,也对其经营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在这场变革当中,消费金融行业增资潮的涌起与密集发债尤为引人注目。随着《管理办法》落地,消费金融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金由原来的3亿元提升至10亿元,各家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响应,掀起了一股增资热潮。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施行,简化了发行流程,降低了金融债发行门槛,消费金融公司加快发债的步伐,以应对业务扩张和提升抗风险能力。
时间维度拉长来看,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二八分化趋势愈发显著,马太效应日益加剧。头部公司在市场份额、盈利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不断强化优势,而尾部公司则在盈利边缘挣扎,甚至面临股权被拍卖等困境,面临着不小的生存压力。在监管趋严的高压态势与业绩增长的迫切需求之下,消费金融公司亦在积极应变。
01
拥抱监管,增资潮起
2024年3月,为加强对消费金融公司的监督管理,促进消费金融公司规范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管理办法》。当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提高准入门槛,将消费金融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金由原来的3亿元提升至10亿元,将主要出资人的最低持股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至50%。
《管理办法》发布后,不少暂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消费金融公司积极拥抱监管要求,开启了增资模式。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南监管局批复同意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将注册资本从9亿元增至11.24亿元。12月24日,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发布增资公告称,注册资本将由7亿元增至10亿元。同日,成都银行(601838.SH)亦发布公告称,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拟采取资本公积转增、未分配利润转增及现有股东现金出资相结合的方式,将注册资本由4.2亿元增加至10亿元。
作者梳理发现,倘若上述增资完成,在目前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仍有7家注册资本未达标。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金融牌照的稀缺性,作者预计2025年增资仍会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首要任务。
暂未达标的消费金融公司,根据工商信息制表
不仅是暂未达标的公司开启了增资模式,一些注册资本已达标的公司为了自身业务发展需要,亦主动增资提升资本实力。如4月,宁波银行(002142.SZ)宣布,拟与宁波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对浙江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银消金”)共同增资,宁波银行拟出资金额12.26亿元。增资前,宁银消金注册资本为29.11亿元。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批复同意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银法巴消金”),将注册资本从50亿元增至52.15亿元。12月,南京银行(601009.SH)发布公告称,南银法巴消金拟再次增资,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补充资本,增资后注册资本由52.15亿元增加至60亿元。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批复同意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消金”)将注册资本从15亿元增至20.9亿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老牌外资消费金融公司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消金”)亦传来新消息。12月,天津银行(1578.HK)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与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参与捷信消金重组。根据重组安排,本次通过先减资、后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等方式实现重组,捷信消金的注册资本将从70亿元调整至50亿元。
02
密集发债,扩张业务
2024年,除了增资潮涌起,消费金融公司还迎来债券发行潮。
与增资相比,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对股权结构影响较小,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快速筹集到资金。另外,发行金融债券,不仅融资规模和用途更灵活,亦有助于提升市场形象和声誉。
尤其是2023年11月,《实施办法》正式施行,给发债松绑。消费金融公司募集发行非资本类债券不需申请业务资格,募集发行结束后10日内向地市级派出机构或所在地省级派出机构报告。这一简政放权举措意味着取消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非资本类债券的行政许可,改为报告制;明确资本类债券储架发行机制,即机构可在批准额度内,自主决定具体工具品种、发行时间、批次和规模,并于批准后的24个月内完成发行。
据作者统计,2024年全年,11家消费金融公司合计发行了524亿元金融债。具体来看,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分别以114亿元、100亿元、85亿元位列发债规模前三位。票面利率方面,在上述金融债中,最高票面利率为3%,最低票面利率为1.99%,所对应的两只债券分别为“24马上消费债01”“24招联消费金融债06”。
消费金融公司发债一览表,根据公开信息制表
此外,作者查询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官网相关公告发现,2024年下半年,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就发行金融债券向央行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并获得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如6月19日,海尔消金获批40亿元发债额度。7月3日,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获批50亿元发债额度。7月5日,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获批65亿元发债额度。9月3日,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获批36亿元发债额度。11月6日,宁银消金获批发行81亿元发债额度。以上行政许可的有效期均为两年。结合目前的发债情况,2025年,消费金融公司发债的热潮将持续升温。
素喜智研在相关研报中亦提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商业模式:通过自有及外部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再使用这些资金向个人客户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同时依照贷款合同定期收取贷款利息收入。因此,能否在公开市场持续获取低成本资金、拥有更充分的对客定价权,是衡量消费金融公司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维度。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促进消费的重要金融力量,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其将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信贷需求,乃至助力消费市场的复苏和繁荣,我们将保持关注。
文中观点系作者自身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消金界平台观点。
评论互动
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思考和观点~
往期回顾
政策解读:
企业动态:
行业快报:
先锋观点:
推文乱序显示,点击在看及时收到我们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