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检验学习网
诺卡菌属( Nocardia)是一群需氧性放线菌,多为腐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目前81个菌种,对人体致病的主要有3种:星形诺卡菌(N.asteroides)、巴西诺卡菌(N. brasiliensis)和豚鼠诺卡菌(N. cavae)。其中星形诺卡菌在我国最常见,致病力最强。所致疾病称为诺卡菌病,常表现为肺部化脓性炎症与坏死,严重者可通过血流播散至全身。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结构
诺卡菌为革兰阳性杆菌,有细长的分枝菌丝,亦可有杆状或球状,丝状体呈粗细不等的串珠状。无芽胞,无鞭毛。培养早期可见丰富的菌丝体,常有次级分枝,培养后期菌体裂解为球形或杆状。改良抗酸染色为弱阳性(脱色剂为1%硫酸溶液),呈不均匀性,易被脱色成阴性,同一张改良抗酸染色可呈现部分抗酸阳性,部分抗酸阴性的特点。痰液涂片革兰染色可见典型的分枝菌丝,菌丝成90°角。“硫黄样颗粒”镜检的阳性率会更高。
2.培养特性
诺卡菌属为专性需氧菌,能形成气生菌丝,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或沙保培养基上22、37、45℃均可生长,但繁殖速度缓慢,一般于1周以上长出黄、白色的菌落,表面干燥或呈蜡样。
在普通培养基或沙氏琼脂培养基中室温或37℃可缓慢生长,菌落大小不等,表而有皱褶、颗粒状不同种类可产生不同色素,如橙红、粉红、黄、黄绿、紫以及其他颜色。星形诺卡菌菌落呈黄色或深橙色,表面无白色菌丝。巴西诺卡菌菌落表面有白色菌丝生长。豚鼠耳炎诺卡菌类似星形诺卡菌,呈黄或橘黄色。
在不同培养基上或不同的培养时间其菌落形态差异很大,可出现光滑到颗粒状、不规则、表面皱褶或堆积的菌落,几乎都能形成气生菌丝,使菌落表面出现粉状或天鹅绒样气生菌丝体,菌落有泥土气味诺卡菌在液体培养基中于液面形成菌膜,液体澄清。
3.生化特性
为嗜温菌,具有氧化型代谢,触酶试验阳性。细胞壁主要含有二氨基庚二酸、阿拉伯糖和乳糖。此菌含有二磷脂酰甘油,磷脂磷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肌醇甘露糖苷,主要是直链不饱和脂肪酸和10-甲基脂肪酸,具有46~60碳的可高达三个双键的分枝菌酸(mycolic acid)。见下表。
二、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
由于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所以怀疑诺卡菌感染的患者通常采取痰液、肺泡灌洗液或肺组织活检标本。肺外感染时可同时采集组织标本、血标本、脑脊液等。标本采集以后要及时送检。采集标本时注意查找有无黄红或黑色颗粒,颗粒直径通常小于1mm。
2.分离培养
标本可直接接种于不含抗生素的沙保弱琼脂(Sabouraudager)斜面2~3支,分置于30、37、45℃下培养,同时接种血琼脂培养基置37℃培养。因星形诺卡菌可在45℃时生长,故温度可有初步鉴别意义。若为血液或其他无杂菌污染的体液即可接种于肉汤或脑心浸液中37℃培养。有菌生长后再传种平板分离鉴定。
在普通培养基或沙保弱培养基上生长出白色的菌落,表面干燥或呈蜡样,涂片、染色为革兰阳性杆菌,呈多向的分枝菌丝,可初步怀疑诺卡菌属,但是需要与链霉菌属、拟诺卡菌属、红球菌属、放线菌属等。
3.鉴定
诺卡菌属内的鉴别相对比较困难,下表列出与人体感染相关的部分诺卡菌的主要特性。进行鉴别。MALDI-TOF指纹图谱法是一种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快速、可靠的方法,另外,16SrRNA序列分析也可用于诺卡菌的鉴定。
4.药敏试验
诺卡菌药敏试验首选药物有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克拉霉素,亚胺培南、利奈唑胺、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布霉素。次选药物有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多西环素、庆大霉素。
三、临床意义
诺卡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土壤淡水、海水中均可检测到,多为腐生菌,能引起人或动物急性或慢性诺卡菌病,主要为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多由呼吸道或创口侵入机体而引起化脓性感染,尤其是抵抗力下降,如白血病或艾滋病、肿瘤患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此菌侵入呼吸道,可引起肺炎、肺脓肿,易通过血行播散,约1/3的患者可引起脑膜炎与脑脓肿。
星形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引起人的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可出现肺结核样症状。肺部病灶可转移到皮下组织,形成脓肿、溃疡和多发性瘘管,也可扩散到其他器官,如引起脑脓肿、腹膜炎等。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化脓性肉芽肿样改变,在感染的组织及脓液内也有类似的“硫黄样颗粒”,呈淡黄色、红色或黑色,称色素颗粒。巴西诺卡菌可侵人皮下组织,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表现为肿胀、脓肿及多发性瘘管,好发于腿部,称为足分枝菌病(mycetoma),本病可由星形诺卡菌、马杜拉放线菌及某些真菌引起。
诺卡菌感染常可发生于一些其他慢性进行性疾病或免疫障碍疾病晚期,尤其是库欣综合征、糖尿病、艾滋病或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诺卡菌可感染牛、狗等哺乳动物,亦可感染鸟和鱼。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做分享,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微信:yilukuaijiankefu),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化验单背后有学问》通过检验报告基本内容篇、各类报告解读篇、常见案例分享篇等章节,从专业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明确现在很多人解读报告单的误区。其特点即与以往科普读物不同:
1)告诉大家检测项目的正确标本的留取很重要,目前检验误差60%以上来源于检测前。
2)同一项目的不同方法有其不通用的地方。这是有方法局限性的。
3)检验医师解读报告单,怎样针对某一疾病,不同项目的检验结果联合解释。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