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检验科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是一种动态监测全血凝血状态的方法,在20世纪 80 年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获得了飞速发展。目前,TEG 已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成分输血和相关抗凝药物使用、多种情况下即时的凝血监测、预测静脉血栓风险等。
一、TEG参数
图1.血栓弹力图生成图像
1.凝血参数
R时间:凝血一开始到第一块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描记图幅度达到2mm) 所需的时间(min),反映参与凝血过程(内源性、外源性和共同途径)所有凝血因子的综合作用,正常范围5-10min。
K时间: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图幅度达到20mm 所需时间(min),正常(1-3min), 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即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K值受纤维蛋白高低影响较大。
α角(Angle):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夹角,正常值为53-72°,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主要受纤维蛋白的影响。
MA:TEG 图上的最大振幅,即最大切应力系数(mm)。反映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强度及血凝块形成的稳定性,正常值为50-70mm;MA主要受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血小板的作用占80%,血小板的质量和数量都会影响MA值。
2.纤溶参数
LY30:TEG 图中在最大凝块强度(MA) 值确定30分钟后血栓溶解的百分比,正常值为0-8,反应纤溶过程。
二、分类
1.普通杯: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使枸橼酸化血样外加CaCI2条件下发生凝固,并将这一过程描绘成凝血曲线。
2.肝素酶杯:肝素酶的加入可降解血液中的肝素,消除肝素对血样的抗凝作用,使血样发生凝固。
3.血小板图检测:将同一份全血标本的正常凝血曲线、单纯激活纤维蛋白的凝血曲线和抗血小板药物抑制后的凝血曲线三条曲线同时绘制,记录三个曲线各自的最大凝块强度MA,进而判断在去除纤维蛋白的血凝块强度后,正常血液和抗血小板药物影响后的血液血凝块强度的差异,进而计算出对该患者而言此药物对血小板的抑制率。
三、血栓弹力图的形状
图2:正常和不同凝血状态下血栓弹力图的形状(牟琼瑶.血栓弹力图形与凝血过程的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
四、临床应用
1.评估凝血全貌,综合诊断患者凝血变化和原因(低凝/高凝/纤溶亢进),区分原发和继发纤溶亢进,监测相关抗凝药物使用。
2.指导各种成分输血输注,血栓弹力图显示MA 值降低伴有明显出血,应输注血小板,R值延长,伴有出血,可输注血浆;TEG 能快速反映患者凝血全貌,及早发现凝血异常且准确判断出血原因,更好的指导输血治疗,减少血制品的滥用,节约资源。
3.评估血栓概率,预防手术后血栓事件的发生,尤其在创伤和外科术后,TEG能及时识别患者的高凝状态或者出血倾向及原因,指导临床进行及时的治疗。
4.产科,孕期由于激素等原因的变化,孕妇通常处于高凝状态,TEG能够帮助临床全面评估孕妇的凝血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异常,及时做出诊疗措施。
5.其他。肝素酶杯主要用于判断肝素类药物的疗效、肝素中和后的效果及有无肝素抵抗;血小板图检测能够用于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和监测。
参考文献
[1]牟琼瑶.血栓弹力图形与凝血过程的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622-2018. 内科输血指南.
[3]王玲玲,曹兴建,范玉平等.血栓弹力图在血栓和出血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6,4(01):26-29.
[4]张雪, 虞雪融, 黄宇光.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J]. 协和医学杂志, 2016, 7 (04): 303-305.
[5]吴小利,李健,向代军,等. 血栓弹力图异常图形分析及临床意义[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5):400-404.
[6]杨建业,秦磊磊,李飞龙等.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20,49(01):149-154.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做分享,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微信:yilukuaijiankefu),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是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张时民教授主编的第11部医学检验类专业图书,也是首部以外周血细胞形态为主题的图书;也是一本基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与分析的工具书。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