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懒人,23岁不会做饭懒死家中,伦敦大学研究发现:溺爱孩子的背后,暗示着父母太强的控制欲

文摘   2024-10-26 17:56   广西  

 

你敢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活活将自己懒死的人吗?
2009年,一个叫做杨锁的小伙子独自在家,活活将自己饿死,被发现时尸体已经僵硬了。

而食物就在家中桌子上,只要他走几步就能拿到食物充饥,可他宁愿饿死也不肯多走几步
他做的离谱事还不单如此,他曾为了取暖烧掉家具,因为懒得去厕所而直接在屋里刨坑
桩桩件件都令人发指,但如此懒惰的杨锁并非出生富贵之家,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
父母在四十岁时生下杨锁,因此对他非常宠爱,真正意义上的含在嘴里怕化了。

在孩童时期,杨母舍不得杨锁下地,便整天将他抱在怀里,直至三四岁他依旧不会走路。
即便家中贫困,父母也给予了杨锁十二分宠爱,他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杨锁嫌弃上学太累,老师太严格,父母便让他辍学在家中玩,整天无所事事。
长大后,父母只要稍微有点不顺杨锁的意,他都会大发脾气,胡搅蛮缠。
到这个时候父母终于意识到了杨锁的不对劲,可为时已晚,根本无法改变他骨子里的懒和娇气。
父母双双去世后,杨锁孤立无援,堂哥看他可怜,给他找了一份工作,但他除了睡觉就是偷懒,根本不配合干活。
村里人陆续为他找了几份工作,最后都因为他太懒而被开除了
后来,杨锁直接将自己关在家里,以变卖家具为生,靠着村里人施舍的食物维持生活。

然而这导致了他越来越懒,在他23岁那年,他将自己独自饿死在家中。
杨锁这一生令人悲哀,所有人都说他是懒死了。但是究其根本,他的悲剧是由于父母过度溺爱导致的
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白纸上有怎样的色彩,取决于父母的教育。
伦敦大学心理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的一项社会学研究发现:父母过度溺爱孩子的背后,其实并非真实的爱,而是太强的控制欲
控制欲强的父母通常有以下三类表现。
舍不得孩子受苦
村民曾多次提醒杨锁父母不要过度溺爱孩子,可他们的回答是:“孩子还小不懂事,舍不得他吃苦。
因为父母舍不得孩子吃苦,所以恨不得替孩子承担生活中的各种事项。
过度包办只会导致孩子认知能力不足,做事畏首畏尾,还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推脱心理。
他会觉得:“反正这个事情我不去做,爸妈也会帮我搞定。
一旦孩子对父母产生托付心态,他会潜意识认为别人需要为他的人生负责。

只要他过得不好,他就会怨天尤人。
更重要的是,他将对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脱敏,他意识不到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不重要
杨锁在初入学堂时,就表现出了极度不合群,他以自我的感受为中心,觉得学习太过辛苦,便执意要求辍学在家。
因为他根本意识不到,读书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他的认知中,自己开心才是唯一值得关注的事。

摧毁孩子的主体性
控制型父母最令人窒息的一点,就是会摧毁孩子的主体性,让他逐渐变成一个没有思想,只听指挥的机器人。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曾经提到:
父母的溺爱和过度关注,会导致孩子失去独立性。

我曾经遇见过一位来访者的母亲,她是典型的好妈妈。

说话温声细语、体贴入微,特别关心孩子,所有人都认为她是一个成功的母亲,只有她的孩子感受到了窒息感。

比如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这位母亲会一直给孩子夹菜,并提醒他:“青菜要多吃一点哦。
你要多喝一点粥。
你一直在夹肉吃,多吃一点素菜。
饭后要吃水果,你拿一点过去。
当孩子表示拒绝的时候,她会语气温和地说:“我都是为了你的健康着想,你的饮食要搭配均衡。
听起来很温柔很体贴,对不对?

但是当这种关心和照顾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时,那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
因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不可能盯着他生活的所有细节,也不应该过度盯着他。
孩子的主体性非常重要,你可以从一顿晚餐来训练他的主体能力。
你可以提醒他:“这里有水果,你想吃就去拿。
而不是告诉他:“水果对你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你必须吃一点。
可以告诉孩子事情利弊,让他自己去做选择,而不是代替他做决定
以爱为名捆绑孩子
杨锁的名字寓意是,父亲希望可以将他锁在身边,这何尝不是一种以爱为名的绑架呢?
控制型父母难以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因为他们自认为,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我曾经在小红书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楼主的远房亲戚,一位一辈子待在农村的80岁老头,年轻时曾经考上了清华大学。
但是父母害怕他去了北京后会抛弃家人,所以将清华录取通知书藏了起来
那可是六十年前的清华大学,如果爷爷顺利入学,那将是改变人生的大好机会。
但偏偏因为父母的固执和控制欲而弄丢了跨越阶级的机会,变成了农村里再普通不过的老爷爷。

控制型父母其实很害怕孩子成长,因为这意味着孩子将脱离掌控,飞离他们的手掌心
所以他们以爱为名,将孩子绑架在自己身边。
但这何尝不是一种愚昧,目光短浅的行为呢?
控制型父母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会做不好事情,没有他们就是不行,只要脱离掌控就会无法无天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控制型父母,他们之所以控制欲爆棚,是因为自我价值感的缺失

在生活中得不到认可,才会希望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得到嘉奖
但是将自己的期望架在孩子身上,本就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希望所有控制型父母,都能明白——放手,才是最好的爱
-The End -
作者-二七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猫里奥心理

这两种性格爸爸,会让孩子自卑到骨子里,长大后也难以摆脱

到底是奶奶亲,还是姥姥亲?科学的排序现实又扎心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年轻人不结婚,而是70后父母开始认同

孩子常把这5句话挂在嘴边,是在向你“求助”,别不当回事

兄弟姐妹中,最“命苦”的通常是老几?90%家庭都一样

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孩子经常说这四句话,长大后可能会很“命苦”,绝不是咒孩子

孩子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家长随意把三个隐私往外说

宝子,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以免错过推送消息❤!
我是谷雨妈妈,期待你的关注~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感悟人生传播正能量
欢迎关注,精彩内容呈现不断......《感悟生活传播正能量》每天免费为您推荐分享最励志的网文和最精彩的视频,让您在前进的人生征途中感悟人生:让您在生活的这个‘道场’上感悟生活,满满的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