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曾是战国第一霸主,为何最终一统天下的是秦国而非齐国?

文摘   2024-11-04 08:14   广西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晴朗读书

在战国七雄的激烈角逐中,齐国的实力始终令人瞩目。

论及军力,战国时期的齐国,军事规模常年维持在四十万大军之上,两度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魏国,即使在燕国的重创下仅剩两城,亦能奇迹般地复兴,令天下瞠目结舌;

谈及经济,齐国坐拥天下鱼盐之利,商旅业十分发达,直至国家覆灭,依然保持着富庶之姿;


至于人才,齐国的稷下学宫汇聚天下名士,称其为战国最文明、最发达之国,毫不为过。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为何最终一统天下的是秦国,而非曾经辉煌一时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历史谜题。


01

首先要明确的是,战国的齐国,不再是齐桓公姜小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那个齐国,而是田氏代齐后的新齐国。

尽管名声不及姜氏齐国那么尊贵显赫,但田氏齐国亦经历了齐威王、齐宣王时期的两次变法,吏治清明程度,在很长时间内可以跻身战国前三之列。


齐国还拥有邹忌、孙膑等贤臣良将,带领齐国在马陵之战中两次击败魏国,跃居战国强国的阵营。


表面看起来,齐国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但是也正因为此,齐国出现了一个战国所有国家都没有的现象:它在138年的历史中,竟有五十多年的时间都处于和平安乐的状态。


横向来分析,乱世之中,长期远离战火,当然是好事,是奇迹,是百姓之福。但纵向来看的话,你将不难发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呢?


只是,齐国的统治者,无一不是如假包换的“和平发烧友”,面对危机,他们选择视而不见,只愿长久地沉浸在和平的幻象中。


齐国的末代君主齐王建更是将“尊秦避战”作为国策,希望能够永远地远离战火。他甚至恨不得让秦国把战国七雄中的五国都给吃掉,只因为其中的四国跟齐国有世仇。


齐国国内当然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屡屡劝说齐王建要警惕秦国,要及早抗争振兴,否则一旦五国被灭,齐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但是齐王建自始至终对这些声音视而不见,为齐国的未来埋下了重重隐患。


02

除了齐国统治者的短视与享乐,齐国在军备上的懈怠也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连绵不断,几乎各个国家都把“整军备兵”列为了国家的头等大事。


但齐国却背离了这一常识,沉迷于和平的假象,忘记了警惕战争,居安思危。这也导致齐国的军事实力每况愈下。


伴随着六国悉数被灭,齐王建在位43年后,秦国的屠刀终究还是落到了齐国的头上。


在秦始皇眼里,齐王建就是温水里的青蛙,死期将至,却浑然不知,别提多愚蠢了。


齐王建没想到一直和自己称兄道弟的秦始皇竟然真的会对自己下手,当秦国兵临城下时,手握50万大军的齐王建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投降。


还好关键时刻,一个城门司马劝说齐王建务必挺起腰杆,做亡国奴的滋味不好受,齐王建这才下决心反抗。


秦始皇听说齐王建要和自己抗争也不紧张,他派出了一个名叫陈驰的说客去齐国做思想工作。


陈驰见到齐王建便开始漫天忽悠:“如果你们齐国放下武器投降的话,秦王就会送给你500里的封地。”


齐王建一听马上动了心,他利利索索地交出了50万兵马,选择了投降。秦始皇看到不用一兵一卒便拿下了齐国,表面上称赞了齐王建的“义行”,背地里却不屑一顾,他将齐王建迁到了太行山下的共城,这里全是树林,连放脚的地方都没有。


最终,孤独与无助的齐王建饿死在一个山洞里,结束了自己无知又悲哀的一生。


03

兵书《司马法》中有一句千古名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深刻揭示了齐国兴衰的根源。


一个国家即使再强大,如果沉迷于战争,也终将走向毁灭。一个国家即使再繁荣富裕,若忘记了战争的威胁,也终将陷入危机。


所以,齐国的兴衰史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在历史的洪流中,任何国家都不能安于现状、忘记危机,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任何国家的幻想而停滞不前。


只有居安思危、不断进取,不好战但不畏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警钟长鸣,值得警醒。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END
作者介绍:李晴朗,艺术硕士,自媒体写手,终身学习践行者,坚信成长即财富,心安即幸福,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是人生。


感悟人生传播正能量
欢迎关注,精彩内容呈现不断......《感悟生活传播正能量》每天免费为您推荐分享最励志的网文和最精彩的视频,让您在前进的人生征途中感悟人生:让您在生活的这个‘道场’上感悟生活,满满的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