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医院下处罚:调离岗位,停发绩效

职场   2025-01-28 16:45   广东  


近日,吉林省白城中医院的一起急救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名患者因突发病情紧急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迅速响应,赶到了现场。


事后的一系列发展却让人始料未及,因医务人员在急救现场的一个举动,激起了患者家属的强烈不满,进而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


据了解,事发当天,急救人员在接到求助电话后,仅用了7分钟就赶到了患者所在地点。


在进行现场初步评估后,急救人员决定使用担架将患者迅速转移至救护车,以便尽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在这关键时刻,由于担架并未事先放置在楼下,为了节省宝贵的时间,医务人员遂请求正在楼上等候的家属协助取来担架。


这一请求,在家属看来,却是对他们的不尊重,随即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事件发生后,医院高度重视,迅速展开调查,并在几天后发布了官方通报。


通报中确认,急救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确存在不当之处,并对此表示歉意。


为处罚,涉事急救人员被调离原岗位,并停发绩效。



这一处罚决定,无疑是对急救人员的一次严厉警示,也体现了医院对于服务质量的严格要求。


这起事件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是否应该一味地指责急救人员的失误,而忽视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来看,急救现场的时间紧迫性不言而喻。每一分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请求家属协助取担架,或许并非是最优选择,但在资源有限、时间紧迫的情境下,这或许是他们能做出的最快速决策。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急救人员并非冷漠无情,他们同样希望患者能够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治。


此外,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公众对于医护人员的期待是否过高?


在社交媒体时代,任何一起医疗纠纷都可能被迅速放大,引发广泛讨论。


在这些讨论中,我们是否给予了医护人员足够的理解与尊重?是否充分考虑到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不可否认的是,这起事件确实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医院在急救流程和资源配置上或许存在改进的空间。


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在与患者家属沟通时,也需要更加注重方式方法,以避免类似的误解和纠纷发生。


我们也应该看到,医护人员作为医疗行业的主力军,他们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风险。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医疗技能,还需要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保持冷静和理智。


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

楚才圈
聚焦医学卫生行业的热点时事,提供医护资讯,推送权威政策、有价值、医护最关心的行业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