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住院照顾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护工陪护模式不仅费用高昂,还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为此,福建、天津等多地医院开始试点“无陪护”病房,由医院全权负责护理住院老人,费用远低于传统护工。
这一新模式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关于其能否在全国推广的热烈讨论。
“无陪护”病房并非无人陪护,而是取消以往家属或自聘护工的陪护方式,患者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由医护人员和经过培训的护理员共同承担。
这一模式最早在2010年由原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近年来在多地医院逐步试点推广。
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为例,该院自2017年开始探索“无陪护”模式,成为国内较早实施全院“无陪护”管理的公立医院。
在该模式下,医院与第三方陪护公司合作,护理员负责患者的生活照料,护士负责医疗护理,两者协同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照顾。
“无陪护”病房的优势
1. 费用低廉:传统护工在一线城市的费用约为每天300元,而“无陪护”病房的费用一般在每天百元左右,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2. 管理规范:护工纳入医院的规范化管理,避免了护工拉帮结派、哄抬价格、挑选病人等乱象,提升了服务质量。
3. 缓解家庭压力:传统模式下,一人住院往往需要全家轮流陪护,给家庭带来巨大压力。“无陪护”病房则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让家属能够安心工作。
4. 提升医疗效率:在“无陪护”模式下,医院管理更规范,患者康复更快,住院周转率也有所提升。例如,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住院时长由7.13天缩短到6.82天。
对于“无陪护”病房,网友们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支持者认为,这一模式能够有效减轻家庭负担,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有网友表示:“‘无陪护’病房费用低,管理规范,是解决住院陪护难题的好办法。”
也有网友对“无陪护”病房的实际效果表示担忧。一些家属担心护理员不专业,无法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
有家属表示:“很多重症病人一分钟都离不开人,不能接受一对多的陪护。”
此外,还有网友担心“无陪护”病房与传统伦理观念存在冲突,将亲人完全“交给”医院,可能增加医疗纠纷的风险。
“无陪护”病房是护理服务优化的有益探索,其推广有助于解决住院陪护难题,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但其推广需谨慎,制度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