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公立医院倒闭,不论有编无编全部离职!

职场   2025-01-10 19:28   广东  


近日,新乡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注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家拥有超过50年历史的医院,曾是当地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柱,却在2024年走到了尽头。



7月4日,新乡市卫健委的一纸《暂缓校验决定书》为这家医院的命运敲响了丧钟。


尽管医院在随后的三个月内努力整改,但10月3日的复查结果却令人失望——未达到恢复运营的标准。


最终,在11月4日,新乡市卫健委正式注销了该院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这家公立医院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


这一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公立医院倒闭的现象屡见不鲜。


2024年10月,梅州市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面停诊;同年8月,怀远荆塗医院也申请了破产。


更早之前,浙江省长兴第二医院和四川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


这些医院的倒闭,不仅令人唏嘘,更引发了人们对当前医疗体系现状的深思。


在这些倒闭的公立医院中,二级医院的困境尤为突出。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2021年全国有近半数的二级公立医院处于亏损状态。


而到了2023年前8个月,二级医院的诊疗人次甚至出现了下降,与此同时,三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的诊疗人次却在增长。


这一趋势表明,二级医院在服务量上面临着严重的萎缩,生存压力日益加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二级医院的如此困境呢?在我国现行的三级医疗体系中,二级医院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它们既要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又要为周边社区提供医疗服务。


与三级医院相比,二级医院在资源配置上远远落后;而与基层卫生院相比,它们的服务功能又不够明显。


这种定位上的模糊,使得二级医院在吸引患者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许多二级公立医院的日子愈发艰难。对于患者来说,大病往往会首选资源配置更为优越的三甲医院,而小病则更愿意选择离家近、报销比例高的基层卫生院。


三级医院凭借其资源和人才优势,从不愁患者来源;而基层卫生院则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相对稳固。


相比之下,二级医院既被三级医院“虹吸”,又因强基层政策而丧失部分患者,陷入了上下夹击的困境。


为了维持运营规模,二级医院不得不压缩成本,这往往导致医务人员的薪资下降,进而引发人才流失。


这种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二级医院的困境。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业内普遍认为转型是二级医院走出困境的关键。


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康复、护理、医养结合等需求激增,为二级医院的转型提供了契机。


                                                     

转型并非易事。它需要医院有足够的魄力和远见,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这场转型如同种子在寒冬中挣扎求生,只有破土而出,才能迎来春天的曙光;否则,便只能埋葬在冰冷的泥土之中。

楚才圈
聚焦医学卫生行业的热点时事,提供医护资讯,推送权威政策、有价值、医护最关心的行业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