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经市委同意,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近期请全市六区和6个市直主要部门出席,介绍各区各部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工作举措、经验成效。
今天
举行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6场
翔安区委书记李毅
翔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邓小达
翔安区副区长黄亚祥
翔安区副区长颜莉莉
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上官军主持
改革进取 奋勇争先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翔安篇章
翔安区委书记李毅介绍有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曾“四进马塘”,推动角屿岛实施扶持基层连队“三个一好工程”,亲自总结了“英雄三岛精神”和“马塘精神”,这些都是翔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翔安也是因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而设区,更因“跨岛发展”战略的实施而得到飞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和奋进姿态,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地区生产总值从303亿元增长到887.2亿元,年均增幅8.8%;财政总收入从22.1亿元增长到115.1亿元,年均增幅16.2%,连续四年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区”,获评“全国高质量发展十佳城区”。今年1—9月,全区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市前二,其中GDP增长7.4%,连续三年蝉联全市第一。
翔安
已然成为全市跨岛发展的主战场、
改革开放的新窗口、
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坚持激活力、添动力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以工业为基础,先后引进天马、中创、盛屯等百亿级龙头项目,形成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出2条500亿级的产业链,其中,平板显示、新能源产值均超全市三分之一,成为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光电产业基地。
以创新为引领,厦门科学城建设加快推进,嘉庚创新实验室成果接续转化,翔安创新实验室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快引进上海张江高校协同创新研究院等机构,打造“环厦大科技创新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8.6%,超全市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
以园区为载体,持续推动火炬(翔安)产业园、翔安工业园开发建设,打造全省首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全省唯一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建成投用。截至目前,全区工业区建成面积达53.6平方公里,规上工业企业559家,实现产值1642亿元。
以招商为抓手,组建区招商集团,灵活运用产业招商、基金招商、会展招商等方式,累计招引亿元以上优质项目近300个,招商引资实绩竞赛多次排名全市前列。
二是坚持建新城、焕新貌
发展载体持续完善
加快重大片区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连续多年排名全省第一,推动翔安新城奥体、国博中心竣工投用,同翔高新城市头、东寮片区逐步成型,翔南片区快速铺开,西岩山都市田园项目建成全市面积最大高标准玉米农田,“洋唐居住区”成为全国唯一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全区城镇化率从57.7%提升至72.3%,常住人口从37.3万人增加到77万人。
加力推进乡村振兴,高标准打造33个省市示范村、精品村,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其中,马塘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富强之路”十大典型村庄,澳头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加速完善设施配套,机场主体工程超序时推进,翔安大桥、地铁3号线建成通车,地铁4号线全线贯通,新建、改造市政道路超150公里、燃气排水管网517公里、污水处理厂6座,顺利完成全国首批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双试点”城区建设,城市承载力持续提升。
三是坚持攻难点、塑亮点
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改革进一步深化,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破解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梗阻,全力配合翔南片区开展制度性改革探索,“谁执法谁普法”动态智能管理模式入围第六届“法治政府奖”,“智慧环保+工作地图”模式入选全国数字政府建设优秀案例,“免证办”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
服务进一步优化,深入实施“益企服务”,累计惠企减负超300亿元,行政审批服务网上可办率达100%,区级“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达99.9%。
融合进一步强化,主动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台阵地建设、渠道建设、氛围建设,率先全市设立台青社区融合公寓、惠台金融服务中心,4个项目入选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推动海翔码头正式复航,实现“金门货、翔安通”。接续举办宋江阵民俗文化节、青少年棒球交流赛、海峡两岸文学论坛等大型特色活动。
四是坚持重民生、解民忧
发展成果持续扩大
生态更优质,深化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成全省面积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生态公园——“下潭尾红树林公园”,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入海排放口达标率均达100%,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保障更扎实,落实稳就业扶持政策,累计新增就业超20万人次。首创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零负担”参保模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超99%。率先全市建设社会救助流动驿站,实现全区128个村(居)巡回覆盖。
配套更完善,成立全省首个区属普惠性教育集团,厦门实验小学、双十中学等一批名校落地办学,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超12万个,初中语数英三个学科在2023年省质量监测中首次跨入全省优秀行列。市第五医院、翔安医院连续入围“省单100强”,全区床位数实现翻番。坚持为民惠民靠民理念,深入开展文明创建,省级文明城区考评全省第五,创历史最好成绩。
治理更高效,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生产安全、交通亡人事故持续下降,成功抵御强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和“杜苏芮”百年一遇特大暴雨侵袭。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投入3.4亿元建设“雪亮工程”,群众安全感率位列全省第二,获评省级“平安区”。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翔安区将永葆“进”的态度、“快”的作风、“干”的成效,着力在产业创新上“抢新机”、在深化改革上“闯新路”、在城乡融合上“谱新篇”、在文旅发展上“开新局”、在党的建设上“出新招”,加快建设“改革开放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翔安篇章,努力为全市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会上
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
有答案了
翔安区委书记 李毅:工业是翔安的最大优势,产出贡献占GDP比重58%。近年来,我们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四个三”产业链群培育机制入选省、市“三争”行动选树典型,并在全省作经验交流。目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559家、1—10月总产值1506亿元,增加值增速连续8个季度领跑全市。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密切三方联动,凝聚发展合力。密切政企联动,建立重点产业链长、链主“双链制”,由区委区政府“主官”担任链长,龙头企业担任链主,细化产业发展“路线图”和关键环节“主攻点”。密切市区联动,利用市级片区多的优势,健全联动机制,已招引中创新航等上百个大项目、好项目。密切外脑联动,用好用足厦大等高校院所资源,加强与重点企业合作,建立“产业智库”,在库人员超过百人。
二是发挥三种效应,壮大产业链群。发挥链主效应,力争“引进一家、带来一串、辐射一批”,如在平板显示领域,围绕链主企业补足上下游配套,推动艾丽鑫等项目落地投产。发挥规模效应,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天马在翔投资已超上千亿元,电气硝子每两年完成一次增资扩产。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仅去年就新增先进制造业企业24家、规上工业企业73家。发挥协同效应,鼓励企业优先考虑本地供应链,推动友达与博泰车联网开展产销对接,构建区域产业圈。
三是提升三个水平,强化竞争优势。提升平台创新水平,配合厦门科学城建设,引进嘉庚、翔安创新实验室等平台,建成全球首条23.5英寸激光巨量转移示范线、亚洲首座无噪声实验室等。提升企业科研水平,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合作,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500家,研发投入比重排名全市前列。提升产业智能水平,实施“智改数转”,联芯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智能制造成熟度四级评估的芯片企业,友达、ABB获评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晶宇、乾照这些企业获评“优秀场景”。
四是夯实三重基础,优化营商环境。夯实项目保障基础,全力保障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天马6代产线从动工到点亮仅用21个月,瀚天天成产业园从立项到开工仅用 23天,较同规模项目用时缩短207天。夯实产业金融基础,从“投资+融资”发力,区产业基金已参股子基金9支,规模约16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2倍。夯实人才建设基础,组建人才服务联盟,发布38个具体事项清单,实现“一办到底”。
下一步,我区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提出的“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重要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更高水平的产业强区。
翔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邓小达:翔安区承担着全市最多的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全市8个重大片区指挥部中有6个涉及翔安。近年来,翔安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持续优规划、聚产业、强功能,大力推进新城开发,城区综合承载力不断提档升级。
一是精准规划,力促新城功能品质提升。坚持以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统筹规划新城建设和功能布局。目前,航空新城核心区框架已经成形,预计2025年底基本建成,2026年底通航;翔安新城一批海洋产业项目入驻,奥体、国博中心建成投用,环东海域滨海浪漫线越来越靓;同翔高新城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持续引入天马、中创新航等龙头项目,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翔南片区“快速铺开”,“环厦大科技创新圈”加快构建。轨道片区依托地铁3、4号线建设“TOD”项目,打造住宅+商业综合体。同时,加快推进翔安港区散装箱泊位工程开工,有力提升港口综合功能。十二年来,各重大片区共完成投资约4400亿元,占翔安固投比重约80%。
二是精致建设,力促新城基础设施提质。坚持以高于岛内的标准补齐各片区公共服务短板。我们持续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创新征收释明、“四个一”工作法等机制,率先全市成功试点房票补偿整村搬迁项目,并于近期开出全市首张产权调换安置房房票,累计土地征收9.9万亩、房屋征收507万平方米。我们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接续打通舫山北路等“断头路”,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50公里,新铺设燃气管道和排水管网517公里,改造园林和绿地面积1200公顷,翔安中心公园正式开园。厦门实验小学、双十中学等名校落地办学,区域医联体实现全覆盖,为群众就学就医带来便利。我们持续提升商业生活配套,深入实施“商业旺城”,首创奥特莱斯等商业综合体开业,悦华等酒店建成运营,改造提升新店、马巷等老街区,着力打造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三是精细管理,力促新城人居环境提标。坚持以管理的“小细节”,构筑群众的“大幸福”。我们不断深化城中村治理,创新“美丽家园积分制”等机制,培育4个样板村、11个精品村,打造了郑坂风雨连廊、沙美“都市田园”等一批亮点项目。我们不断细化市容市貌管理,推行“大市政”机制,重拳整治乱倒乱盖等“城市顽疾”,扎实做好540条道路清扫保洁,实现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全覆盖。
下一步,翔安区将深入践行“跨岛发展”战略,全力服务保障省市重大片区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产城人”融合,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节点城市贡献翔安力量。
翔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邓小达:翔安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特别是我们立足“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问题在水里”的思路,高标准推进系统治理,有力提升了流域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一是立足“根源在岸上”,坚持生产“源头治”,防止重点行业污染。翔安的蔬菜加工、畜禽养殖、虾苗场等传统农业曾经较为发达,但由于无序发展,也带来了污水排放问题。我们分行业分类别,采取清退、整治、转型等措施,持续深化源头治理,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以九溪流域为重点,优化功能区划和产业布局,淘汰养殖场1200多个、虾苗场120个、蔬菜加工点25个、洗砂场54家、石材厂325家,推动保留的100%规范化提升改造,实现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双升级”。
二是立足“核心在管网”,坚持建管“分类治”,补齐市政设施短板。我们因地制宜,在农村创新“四水”联治工作法,即微水“星级”分治、污水“三环”共治、中水“回用”返治和余水“复用”促治,有效扭转了污水直排现象,实现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获得生态环境部高度肯定,成为全省农村污水治理“样板”。在城区实施全域正本清源改造,投资3亿元改造管网54平方公里,建设水质净化厂6座,污水处理能力从14万吨/日提升至31.5万吨/日。
三是立足“问题在水里”,坚持河海“联动治”,打造韧性美丽河湖。聚焦上下游、干支流,从山顶到海洋,统筹推动水环境治理,完成1400多个入河排口、79个入海排口整治,建设生态水系42.3公里、湿地72亩、堤岸6.3公里,推动228个小微水体“长治久清”,浯溪黑臭水体实现“摘帽”,九溪溪边后省控断面水质提升至Ⅲ类,水环境承载力指数提升到97%。创新“海上环卫”和渔船垃圾收集奖励机制,实现海漂垃圾常态化保洁。通过系统治理,地表水监测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和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春夏季近岸海域水质排名全省首位。
如今,“又脏又浑”的九溪变身为“最美生态溪流”,“十里桃源”火爆出圈,澳头怀远湖碧波荡漾,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碧海蓝天、海风轻拂,成为网红打卡点。
下一步,翔安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学笃行“厦门实践”,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绘就绿美图景,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翔安。
翔安区副区长 黄亚祥:近年来,翔安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同时,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农业,没有忘记农村,更没有忘记农民。我们坚持按照省委“县域统筹”的要求,满怀深情深耕“三农”事业,用心让农业有奔头,用情让农民有前途,用力让农村更宜居,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近年来获得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平安农机示范县等国家级荣誉,2023年上榜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筑牢根基,让农业发展更有底气。及时落实水稻和大豆种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让农民种粮有意愿、有收益,翔安连续五年超额完成粮油生产目标。我们培育了16家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形成万亩胡萝卜、万亩马铃薯、千亩青葱等产业基地,打造西岩山都市田园、后山岩农业示范园等城郊型特色农业,下个月我们将继续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种业交流会,翔安种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值得一提的是,时隔20年,汀溪干渠恢复向翔安供水,涵养了生态,找回了乡愁,村民们灌溉也更加省心省力。
二是提升品质,让乡村更具魅力。我们注意点面结合,在点上,我们重点打造了33个产业兴、环境美的试点示范村,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海田厝”圈层布局,并以点串线形成了5条乡村振兴动线和6条“引客下乡”精品路线,认定了26个区级研学实践基地,同时推出“翔安乡旅地图”,打造“圩日”特色品牌,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活动160多场,引客40多万人次。在面上,我们探索形成了从集中整治到常态保持的全链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模式,其中的“惠民项目”机制,利用清理出来的空间,快速打造了681处“五美”小节点,新增了大量停车位。我们还推行大市政化改革,统筹农村污水治理、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实行城乡学校交流合作,不断完善村(居)便民代办点,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发展,翔安的农村面上更清楚清新,村民生活也越来越便利。
三是塑造内核,让乡风更加文明。我们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村(居)各类专兼职人员整合,服务村民的内容更多、效率更高,农村集约土地建房不断推出好模式,“和美家园积分制”和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乡村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团结爱乡、向善向上的民风逐渐形成。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申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时提出的“打造高颜值乡村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创建目标,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集中力量办成一批老百姓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让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翔安区副区长 颜莉莉:自今年4月,张学友演唱会引爆凤凰体育馆后,就此拉开了翔安“周周有演唱会”的序幕。如今,“拉着行李箱来看演唱会”,已成为翔安一道靓丽的风景。为翔安文旅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翔安区坚持文体旅融合发展,文旅经济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主要得益于打好“三张牌”:
一是打好“配套牌”。我们坚持“大文旅”工作理念,充分挖掘“一场两馆”和“山海田厝”等资源禀赋,科学编制文体旅融合发展规划。全面统筹片区开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等重点工作,主动融入文旅元素,形成互融互促的良好局面。加快推进基础配套和产业配套,不断完善各大景区景点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华润文体、腾讯音乐等头部企业,落地豪享来等17家高端酒店及首创奥特莱斯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努力构建集“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是打好“活动牌”。主要是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抓大型活动,着力引流量。利用国博、奥体中心,成功举办了“CBA全明星周末”等国内外重要赛事及林俊杰等知名歌手演唱会共36场,举办厦门国际新能源智能汽车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共80场,累计吸引游客近200万人次。二是抓群众性活动,着力创品牌。“九溪十里桃源文化节”“风狮爷文化艺术节”“厦门国际赛车生活节”等特色活动均热闹非凡,“获花洲”“香山花海”等人气打卡点火爆出圈,为市民游客带来精彩纷呈的文旅盛宴。
三是打好“融合牌”。主要也是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农文旅融合。精心打造“上山、下海、入乡间”3个旅游主题和“红绿蓝”9条精品动线,共开展文旅研学活动63场,引客下乡21万人次,有效辐射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澳头社区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圩镇等5个镇、村分别获评全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全省“金牌旅游村”等殊荣。二是做好深化两岸融合。今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海峡两岸国家级棒垒球交流中心等一批对台文体交流阵地的建设。积极举办了两岸文学论坛等两岸文体活动47场,吸引台胞一万余名倾情参与。就在上周四,全国首个两岸导演创作交流基地在翔安隆重揭牌,为翔安区下一步打造成为两岸影视文化交流新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翔安区将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补齐配套短板,不断提升城市“烟火气”。将进一步坚持文体旅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全域旅游产业链,切实推动文旅经济成为翔安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支柱。
编辑/宇忻 宇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