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迈出了从业的第一步
高光锋
这天,我在家整理书架,一本相册从书本的夹缝里掉了出来,顺势接住,这时一张照片映入眼帘,这是我踏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迈出人生从业第一步的留影。
1992年18岁高中毕业的我,带着大学梦,遗憾地告别中学生活。一场大病痊愈后,恰逢农行招工,幸运的我成了一名农行储蓄员。储蓄所旧址是我曾经就读中学的临街门店。那所中学是县里唯一的高中。随着繁华街市的建设,那些老建筑已除旧布新。印记里,一处三间的尖顶瓦房,在当时县城最为繁华的大街北侧。后院和学校相通,朗朗的读书声、熟悉的讲课声相伴耳畔,我逐渐度过了一段学校和工作的跨越期。
当时的储蓄所就是一米半高的柜台、一道铁栅栏和外面相隔离。营业室里的柜员和顾客以砖墙垒砌外贴瓷砖的柜台相隔,柜台上方装有铁栏杆护栏,没有现在的防弹玻璃等安防设施,仅给每个柜台配备了一根铁棍制作的长矛样防卫武器和一些石灰桶、砂石袋等。外面是营业厅,里面是办公区。不远不近等距离摆放着两组由三张木头桌子拼起的“丁”字型操作台,操作台上有序摆放着算盘、印章、印台、海面盒、钢笔、账簿等用品,柜台下面藏匿着一个保险柜。储蓄所共五个人,我是唯一的男子汉。每天上下班,中午不关门,上午在十一点半左右进行交接班。每天按照“双人临柜”的工作要求,一人记账一人出纳。当时完全是手工记账,算盘是精密的计数器。收款、付款都是两个柜员,我是复核员,也就是人们口中“抱钱箱子”的人。每一笔存款取款业务,都是双人办理,经两人初点、复点的钱款,这一操作是当时先收款后记账出纳制度的体现。储蓄所负责人是我同学的姐姐,顺理成章就成了我的师傅。她手把手的教授我打算盘、点钞、记账、写数码。起初,我粗笨的大手指难以熟练的操作算盘,更不能熟练地点清钞票,就从熟悉地操练625、16875,及从1连续加到100,练习基本功。兜里揣着一把练功券,为防止练功券散乱,一头用皮筋牢牢捆住,有空就练一练。下班后,在家也要带着算盘拨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在大姐和同事们的帮衬下,我学会了打算盘、点钞,逐渐能够熟练操作。
93年,国家出台了“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存款原则。那年,各家金融机构为了增加存款,变着法的开展存款竞争,列出了各种名堂的存款名称,有“满堂红”“有奖储蓄”“贴水”“保值储蓄”,有活期、定活两便、三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八年、零存整取、通知存款、存本取息等存款种类,让储户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那时候的存款利率相当的高。九十年代,农村有万元存款的人还不多,为了提高办公效率,我和同事们一起拉列了存款基数,按照活期定期不同档次,结合当时的存款利率,以1000元为基数,算出了同期的存款利息。为了快速计算出利息,我们演练背诵基数表,可以很快的计算出存款利息,既保证了办理速度,又保证了利息计算的准确度。农行设有储蓄科,负责对储蓄员培训,下班后,在支行总部一起培训学习。
读书梦让我难以放弃,每天上下班总是从学校的大门走入办公区。遇到复读的同学,内心还不时荡起层层涟漪。我时常顺着读书声、老师的讲课声,透过窗户望去,站在那里发呆。高考前的两个月,终于耐不住读书的痴情,向单位请了两个月的假,又回归了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读书时光。高考过后,经过努力,我走进了河北机电学院。离开储蓄所的时候,大姐和同事为我送行,一起在照相馆留下了那段时光的记忆。
我看着这张照片,那段和同事相处的日子浮现眼前。“物是人非事事休”,照片上的人,除了我还在坚守岗位,其他人都退休了。储蓄所没有了,我曾经就读的河北机电学院,也合并到河北科技大学。从省城学校回到县城后,我在农信战线上又工作了28个年头了。蓦然回首,人到中年,昔日的年轻时光一去不返了。
农发行江苏分行: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 打造“水利银行”特色品牌
农发行福建泉州市分行:政策性金融擘画海丝“泉”城幸福图
建行研修中心井冈山党性教育研修院党支部开展“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研修院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主题党日活动
编辑:天骄 审校:张影 审核: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