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25日,第四届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大会暨白羽肉鸡“中国芯”走向“一带一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新动能、新市场、新局面”为主题,设置了“一带一路”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国际生物育种前沿技术专题论坛、“一带一路”白羽肉鸡产业链竞争力提升国际交流会等3个分论坛,共27场高质量专题报告,中外专家全面系统的分享了畜禽基因组育种技术、基因编辑、新品种培育、疫苗研发和生物安全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中国畜禽种业》将部分专家的报告内容进行了汇总整理。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文杰研究员分享了题为《中国肉鸡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肉鸡产业在生产量和贸易额上均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肉鸡生产在肉类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规模化生产水平领先于其他畜禽产业,展现了肉鸡产业的强大竞争力。品种结构的多元化和节粮高效品种的推广,标志着中国肉鸡产业在优化品种和提升生产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白羽肉鸡的自主品种战略作用显著,为种源供给提供了有效保障,这在确保国家食品安全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报告解读了从中国到全球肉鸡生产企业分布中,中国企业占据重要位置。他强调了品种资源鉴定保护、基因组选择和基因编辑等分子育种技术、低蛋白低豆粕日粮技术、立体养殖技术、卵内性别鉴定,以及人工智能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在肉鸡产业中的应用,这些技术的进步为肉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畜禽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赵要风教授代表实验室做了《从牛育种看我国畜禽种业》的报告。其报告中提出中国奶牛和肉牛育种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中国奶牛和肉牛育种取得巨大进步的经验可归结为大规模精准表型数据的收集和积累、基因组选择和优良个体高效扩繁技术的应用以及政府、科研机关和企业一体化完善体系的建立等几个方面。同时他也提出目前我国畜禽育种在数据基础、关键技术和组织实施中尚有不足,我国畜禽种业未来应全力推进表型测定规模化、智能化技术研发与应用;进一步加强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强良种繁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从战略层面加快干细胞育种等颠覆性技术理论和体系研究,坚持前沿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最后他建议国家层面从长远出发,稳定支持实验室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大力支持种业相关重大平台、基地建设;强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尽快出台基因编辑动物品种商业化应用政策。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李建斌研究员做了题为《奶牛核心群选育技术进展》的报告。他首先认为要加强对动物育种的认知,认知正确是事业成功的开始。动物育种不仅仅是育成新品种,从遗传上改良畜种并使其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现代动物育种的主要方式。现代动物育种并不一定是要育成新品种。认为育成新品种是从0到1的过程,而遗传改良是从1到2到....9的过程,没有这一过程可能回到0。之后他就奶牛核心群的概念及用处,国家及各省相关支持政策,国外技术研发及团队研究进展了汇报交流,精炼总结出奶牛核心群选育技术十二字方针:登记、测定、评估、选配、扩繁、优选。该技术成功也入选2024年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主推技术。
北京联育肉牛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正高级畜牧师汪聪勇做了《华西牛选育与推广》报告。在报告中,汪聪勇介绍了华西牛培育历程、华西牛选育与推广、主要成效和未来工作重点。公司运用传统育种技术结合基因组选择等技术,建立了全国范围的联合后裔测定体系和精准高效数字化管理平台,育种群推广从6个省市增加到12个肉牛产业优势省市,育种群规模从1.36万头增加到2.27万头,创建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5个,华西牛种公牛达426头、冻精推广占全国市场19.4%。未来,公司将不断扩大育种群,加大选择强度,不断提升性能水平;增加饲料转化率、繁殖、健康等性状,改进选择指数,加快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研发自主遗传评估系统并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创新联合体运行机制和组织体系,形成更大范围、更加紧密的联合育种实体,推动华西牛育种与市场推广高效运转;加强市场推广,加大宣传,扩大市场占有率。
河南农业大学田亚东教授以《特色蛋鸡的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为题,从特色蛋鸡品种界定、育种现状、河南农业大学在特色蛋鸡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报告。他回顾了我国特色蛋鸡产业发展的背景、历程、目前产业的定位和贡献、采用的育种和制种方法,并指出必须依靠自主育种、健康养殖、拓展特色和加工增值来发展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赵桂苹研究员做了《白羽肉鸡育种技术前沿》的报告。她指出,白羽肉鸡是生产动物源食品的主要畜禽品种,在我国种业振兴和粮食安全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报告比较了我国白羽肉鸡与ROSS、Cobb等国际品种的育种技术和生产性能进展,报道了团队在T2T泛基因组、大规模表达调控规律和抗病育种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广明2号”白羽肉鸡完善的基因组育种体系,包括核心技术京芯一号芯片及mini芯片的创制、6项智能化表型测定技术的开发、基因组选择算法的优化和育种大数据的集成管理平台的构建,结合广明2号的世代选育成绩,强调了基因组育种技术加速提高遗传进展,引领了国产肉鸡品种育种时代的跨越。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赵峰研究员以《肉鸡饲料营养价值工业化评定技术的研发》为题,他从饲料营养价值与降本的关系、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的创制及应用案例进行报告。他指出,我国工业饲料产量整体呈快速增长,但饲料资源短缺、饲料原料价格波动较大,是行业关注的焦点。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是真正决定饲料配方价格,实现原料替代及降低配方成本的关键。其团队根据不同品种肉鸡体内消化过程,基于仿生消化液生产技术、仿生消化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分肉鸡品种开发了测定饲料能量、氨基酸、磷利用率的工业化评定技术,实现了对肉鸡饲料营养价值的精准、快速评定。并详细阐述了温氏集团、江苏立华和新希望六和采用仿生消化技术评价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构建动态数据库,实现饲料原料的多元化替代、降本增效的技术案例,为肉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家禽育种中心李辉总经理做了题为《广明2号白羽肉鸡全产业链应用的主要优势》的报告。该报告阐述了广明2号父母代种鸡及商品代肉鸡在凤祥公司饲养管理技术体系下的性能表现,以及相关指标与国外品种的优略势分析。
通过两个世代的数据分析证明广明2号父母代种鸡具有后备期抗应激能力强,育成成活率高,性成熟快,开产早,产蛋平稳,单只产蛋数多的育种优势,产蛋期成活率,平均受精率也接近国外品种。
商品代肉鸡三个世代的性能测定,每个世代的育种指标都有较大的提升,特别是料肉比、日增重、耐粗饲方面表现突出,通过三个世代的选育,已与国外品种无差异,相信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革新,广明2号白羽肉鸡将达到和超越国外品种,在全产业链中展现出卓越的优势,不仅为养殖户带来回报,更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优质鸡肉。
山东广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刘大伟总经理分享了题为《广明2号白羽肉鸡最新遗传进展》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广明2号的生产基地、技术体系、遗传进展和未来发展,重点介绍了广明2号第四代的生产性能。他介绍到,广明白羽纯系10万羽,祖代种鸡30万套,每年可生产广明白羽肉鸡父母代800万套。
而在技术体系方面,广明2号构建了高效精准的大数据遗传评估的体系,解决了选育进展慢的难题。创新建立了包括B超、X光等5项智能化表型测定技术。特别是利用淋巴细胞比率H/L选育,显著提高鸡的抗细菌病的能力。与国际顶尖育种公司相比,广明白鸡育种技术层面已经没有代差,并且在木质肉的选育方面还优于国际公司。
利用高强度选择和生物安全保障,广明2号白羽肉鸡遗传进展显著。广明2号第四代父母代种鸡产蛋性能好,64周入舍母鸡产蛋总数在185-200枚,产雏数在150-160只。商品代肉鸡抗病力和适应性更强,可以完全适应高营养饲料。经过山东、辽宁超过100万只广明2号第四代肉鸡数据显示,在普通营养下广明2号与最好的进口品种没有差异,在高营养水平下,广明2号仅在饲料转化率方面相差0.02。
最后刘大伟总经理还介绍了广明2号自主育种的优势、产业布局和广明白羽肉鸡的系列品种培育计划。企业的愿景是成为全球白羽肉鸡育种领域的科技引领者,以卓越品质和持续创新推动行业进步,为全球客户提供最优种源。
关于开展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专题征稿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