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全国人大成立70周年】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咸阳实践发展综述

政务   2024-10-22 20:23   陕西  

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咸阳实践发展综述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咸阳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40周年。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时代篇章中,在中共咸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咸阳建立和发展的不平凡历程,镌刻着全过程人民民主扎根咸阳大地的光辉足迹。

  1984年5月25日至28日,咸阳在撤地设市过程中,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咸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掀开了咸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和人大工作的崭新一页。

  40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40年履职尽责,春华秋实。进入新时代,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咸阳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高质量推进地方立法,强化人大监督质效,高效能聚合代表力量,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里结出累累硕果、焕发蓬勃生机。

  党旗引领指航向

  咸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中共咸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定位,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研究安排、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人大重要会议、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并抓好落实,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坚持创新理论引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举行全市人大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提升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行动自觉。

  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咸阳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成立“围绕中心促发展、依法履职开新局”工作专班,围绕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城市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四项重点工作开展专班监督,对全市稳经济大盘及助企纾困、“三大”百日攻坚行动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牵头完成茯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并及时转化为《咸阳市推进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确保人大各项工作与市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立法护航促善治

  咸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积极履行立法职能,不断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9部地方性法规,持续提高立法质量。

  2015年9月30日,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咸阳市人大常委会获得地方立法权。2022年换届以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为民,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编制地方立法五年规划(2022—2026年),在企业、学校、农村、社区等设立6个省级和17个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吸纳民智、凝聚共识。

  坚持与改革同步伐。制定出台《咸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因地制宜发展咸阳新质生产力;制定出台《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擦亮城市文化品牌;制定《咸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用法治力量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定《咸阳市促进中医药发展若干规定》,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

  坚持与人民同频率。制定出台《咸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不断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制定《咸阳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交通安全治理规定》,为筑牢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重大决定促发展

  咸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部署要求,从每年常规事项作出决定,到中长期规划的拟定批准,再到专项决定的批准实施和推进等,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和意图变为全市人民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咸阳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以高水平决定体现共同意志、推进科学决策,在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4月27日赵梦桃小组命名日定为咸阳“工匠日”,让工匠精神成为推动咸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作出关于全市各级人大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定,让乡村全面振兴成为保障咸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严格执行任前公示、法律知识考试、供职报告、宪法宣誓等制度,完善干部任后履职全链条监督机制,不断增强被任命人员的法治意识、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组织人事保障。

  依法监督重实效

  咸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在历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努力下,在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轨道上推动人大监督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咸阳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强化责任担当,聚焦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积极探索人大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融合贯通,人大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影响力、可感度进一步提升。

  以高效监督推进经济发展。始终把促进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强化对五年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决算审查、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重点项目建设的监督,紧盯经济体制改革、产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开展监督,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完善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立实施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向人大报告制度,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有为监督守护民生福祉。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工作,围绕农民减负增收、“双减”政策落实、医疗保障、食品安全、城市更新、安全生产、社区建设、促进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机械化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咸阳市人大常委会主动介入、靶向发力、持续跟进、一抓到底,助力民生保障破难点、疏堵点,收到了市委肯定、群众点赞的良好效果。

  以有力监督护好绿水青山。始终把落实生态环保作为重大任务,依法审查《咸阳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开展湿地保护“一法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执法检查,针对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等问题,连续运用听取年度报告、进行专题询问等法治方式,分重点、分阶段、分节奏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用法治的力量持续提升咸阳“颜值”。

  以精准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始终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履职之基,调研市政府和市中院行政诉讼工作情况,审议全市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开展情况,听取《信访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制定《常委会旁听评议庭审暂行办法》,全力护佑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把对“事”的监督拓展到对“人”的监督,在总结各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任命人员履职情况报告并开展评议,本届实现监督全覆盖,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代表工作争前列

  咸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依靠代表、真诚服务代表,努力为代表履职提供更大平台、优质服务和可靠保障,让人大工作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

  咸阳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抓基础、建机制、勇创新,推动代表能力提升、代表履职提质、建议办理提效。

  狠抓培训强素质。坚持把加强代表学习培训作为新一届代表工作的首要任务,制定五年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已组织人大代表履职培训6批320人次,做到需求、对象、内容、形式“四个精准”,实现新任市人大代表培训全覆盖,激活代表履职“原动力”。

  主题活动促落实。以“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等主题活动为抓手,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走访、接待选民日、向原选区选民述职评议等形式,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行动指南”,推动解决各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进站履职暖民心。出台了《关于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人大代表联络站星级创评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联代表络站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在全市10143名五级人大代表中开展进站履职活动,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及专职委员2024年度进代表联络站履职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代表联络站535个,其中县级总站5个,镇(街)中心代表联络站144个,村(居)代表联络站386个,实现了镇(街)中心代表联络站全覆盖,为代表联系群众提供了服务保障。

  代表票决全覆盖。2023年6月,咸阳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主任会议通过了《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县镇两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在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试点工作成果,截至目前,14个县市区(包括杨陵区)、101个镇均已实施代表票决制工作,其中,县级人大票决实施的项目174个,镇级人大票决实施的项目510个,形成了“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的为民办实事新模式,真正实现“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重大跨越。

  建议办理出实效。坚持过程和质量并重,构建常委会组成人员牵头重点督办、人大专委会对口督办、代表工作机构综合督办的机制,以常委会领导牵头分工督办重点建议为抓手,以点带面推动代表建议有效转化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优化治理、改善民生的具体政策措施。

来源:民声报

作者:张敏剑

实习编辑:李楠

责编:魏小平

审核:黄 朴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陕  西  人  大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


欢迎转载并分享

陕西人大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