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产“澳洲蓝龙虾”供不应求

文摘   2024-11-24 16:30   安徽  

粮渔并进结“金果”

——泉塘产“澳洲蓝龙虾”供不应求


万毅(后)和同事在工作中

“今年的销售特别火爆,基地每天只能限量供应订单的三分之一,6万余斤成品虾销售已进入尾声。”初冬时节,记者走进位于无为市泉塘镇中垄村的无为市泉塘渔业专业合作社澳洲淡水蓝龙虾繁养基地,负责人万毅乐滋滋地说。

如此受欢迎的虾是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淡水蓝龙虾,与小龙虾血缘亲近,但相较于小龙虾,澳洲淡水蓝龙虾体型普遍大2—3倍,含肉量平均高出约30%,被誉为升级版的小龙虾。

2021年,海南的种虾“坐”着飞机来到泉塘镇,在基地成功繁育虾苗300万尾。近期,本地化繁育又取得新突破——基地挑选的10万尾本地种虾已进入孵化池且状态良好。明年春天,将有1000余万尾虾苗供应芜湖及周边省市。

如今,泉塘产澳洲淡水蓝龙虾的溢出效应正在凸显。“在可预见的未来,本地化繁养成功所带来的示范效应,将为泉塘镇稳渔增效、粮渔并进提供新的抓手。”无为市泉塘镇相关负责人说。

本地化种虾繁育成功

“春节前的两个月,我们终于可以闲一下了。”万毅松了一口气。


原来,从2021年至今的3年间,种虾都需从海南“空运”过来。每年的12月至来年的1月,万毅和同事们都疲于在附近机场和基地间奔波。“就像蚂蚁搬家,每次几百斤,一趟趟把所需的数万斤种虾运回来,真是既费力又费钱。”谈及“受制于人”带来的忙碌,万毅直摇头。


经过不断地摸索繁育特性,攻克繁育技术,今年,万毅和同事们终于将澳洲淡水蓝龙虾养殖的“芯片”握在了手中。


“10月20日进的孵化池,一般来说,成不成功半个月后就能见分晓。现在进池都快一个月了,种虾的状态依然非常好。”万毅兴奋地宣称,本地化种虾繁育获得了成功。“仅此一项,就为我们节省了50%的成本,更别提运输损耗了,往年外来的种虾进池后会死伤20%,今年的10万尾种虾可是实打实的。”


由6台机组供热的升温大棚内嗡嗡作响,8个孵化池里的水面却很平静,只有增氧机转动泛起的阵阵涟漪。“不同于养螃蟹的泥浆水,澳洲淡水蓝龙虾不好动,它待的水比较清爽干净。”经过多年的考察学习、研究琢磨,现在万毅对澳洲淡水蓝龙虾的习性“门儿清”,“这个虾很‘娇贵’,一旦‘伺候’不好,容易因应激反应而自相残杀。”


在万毅看来,水是繁养澳洲淡水蓝龙虾的“硬杠杠”:水温必须保持在25—28摄氏度,水的PH值、氨、氮等关键指标也要达标。“把水弄好了,就成功一大半了。”万毅笑着说,目前工厂化育苗让各项指标的控制更精准高效,也让他们有底气增加进池种虾的密度,虾苗的总产量也实现了逐年跃升。


贯通繁养全产业链

2023年,合作社在育苗基础上,继续延展产业链条,流转中垄村300亩低产田,开始了澳洲淡水蓝龙虾养殖。


技术人员梅勇胜坐在电脑桌前,一边留意着孵化池的监控画面,一边计算着一大早成品虾销售情况。“成品虾平均50元一斤,大家都抢着要,根本供应不过来。”梅勇胜介绍,今年成品虾销售已近尾声,预计收入能达300万元。


据悉,基地养殖的成品虾销售以大酒店、连锁店、专卖店等订单客户为主,主要卖往北方。“澳洲淡水蓝龙虾个大肉肥,味道鲜美,非常受市场欢迎,销售这块我们一点都不愁。”万毅还笑着透露,省内及江苏部分养殖大户甚至将成品虾运到基地销售。


“也就是说,这些大户从我们基地拿苗,饲养到成品后,再拉回基地来销售。”万毅说,火爆的市场行情让合作社成功打通了从虾苗、饲养到销售的整套产业链条,但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虾苗不够分了。


“5月份种虾出苗,往往提前几个月就被预订一空。”万毅及同事们忙着为大户们供苗,扭头却发现自家虾塘无苗及时供应了。“去年基地外塘7月份才放苗,饲养周期被迫压缩,损失有点大。”


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年,合作社在虾塘附近搭建起20亩保温大棚。同时人工干预,提前1个多月育苗。等虾苗长成每克50尾,当地人俗称“黑头苗”的状态时,放入保温大棚内养1个月,等5月升温后,回归野外养殖。“提前育苗,既避开了供苗高峰期,也促成了成品虾的早上市,一举多得!”万毅笑着说。

连作模式开辟“新赛道”


旋耕机在翻耕整平过的地块,吸引了大群鹭鸟徘徊、觅食。成品虾已全部起捕,用来沥水的环形沟已沥满水。略高的地块,已播撒上小麦种四五天,有些地方已冒出两叶小嫩芽……


这是基地300亩养殖塘口现在的状态。明年5月小麦收获后,这里将再次灌满水,继续养殖澳洲淡水蓝龙虾。


“澳洲淡水蓝龙虾的养殖时间是5、6月至10、11月,小麦种植时间则是秋天到第二年春天,它俩连作在茬口安排上并没有冲突、互不影响。”万毅回忆,从一开始,他们开展的澳洲淡水蓝龙虾养殖创新,就得到了无为市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多次鼓励合作社积极探索试点,形成好推广的模式经验。


记者了解到,泉塘镇是无为水产养殖大镇,以基地所在的中垄村为例,该村有30余年螃蟹养殖传统,几乎家家养殖螃蟹。“但无为的螃蟹以晚蟹为主,销售期会从现在一直持续到春节,也就无法与小麦、油菜等作物实现轮种。”中垄村党总支书记何浩东说。


“合作社正在实施的澳洲淡水蓝龙虾—小麦连作模式,开辟了泉塘稳渔增效、粮渔并进‘新赛道’。”泉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统计,今年合作社养殖外塘亩均收益约1.3万元,亩均纯收入8000元左右。小麦收获后,预计每亩带来增收600元。“这样看得见、效益好、能带富的好模式,必然会产生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这位负责人说。



END

来源:芜湖日报

无为人
崇文守正,无为有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