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灸友反馈:做完艾灸后皮肤瘙痒,起红疹子,有的甚至红肿一大片,有的还出水泡......
出现这些症状后,就不免产生怀疑:还能不能继续灸呢?
其实,做完艾灸后皮肤出现疹子,并且瘙痒难忍、心烦气闷,这是艾灸在身体里起作用了。
1、从中医角度来说,这些症状是由于体内不同内脏部位的湿邪、寒邪、风邪作怪造成的痒、肿、泡。
2、而艾灸之后,阳气渗透进入体内,肝、脾、肾之阳气得到有效补充和恢复,功能加强,排毒和自愈能力加强。与病邪有了抗争的势力,使得病邪被赶出内脏、血液和其他组织器官而走入皮肤。
3、在排出的时候,皮肤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症状的疹子,这就是排毒反应。越是瘙痒,说明毒气越重越深,对内脏、血液、器官损害越严重。这也可以判断病邪进入已久,可称之为“年深固疾”之病。
而往往此类患者还比较急躁,既然“年深固疾”,那就要艾灸一段时间,给身体排毒一段时间,着急不得。
皮肤是人体的排毒器官,体内有任何病邪,人体自己先要通过皮肤排出,能排到皮肤的毒素,看着那么可怕,其实那已经是没有什么威胁的了。
中医讲:“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先受制于内而后发于外”。只要能发出来,此病就可能痊愈,这就要看患者能否给病邪排出的机会,能否坚持到病邪完全排出。
不是身体虚弱,而是“火力”不足,也可以理解为阳气温煦得不够。
我们常常说心痒难耐,其实心不会真的感觉到痒,但是很多皮肤病患者会有体会,越是心情不好,觉得烦乱,越痒得厉害。
也确实有很多皮肤病患者,因为压力大,心绪不得安宁,结果得了皮肤病。白癜风、神经性皮炎就是典型的“心因性”皮肤病。
现代医学也认为“皮肤是一种心理器官”,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时,更易诱发或加重原有的皮肤病。
但现代医学的理解角度和中医不同,它从神经系统的一系列反应,包括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等,来理解心理因素引起的皮肤病的变化。
而中医有“心肾相交”的说法,心在五行学说之中,属火,火中之阳下降至肾,便能温养肾阳;而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
它们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关怀,把自己过盛的东西,传递给对方,恰恰平衡了对方的不足。
也就是说,阳气,尽管先天藏于肾脏,后天也由此生成和升发,但是肾阳的本原,却来自于“心”,当然不是解剖学里的心脏,而是中医所说的“藏神”的心。
中医认为,睡眠是养阳的好办法。我们多留意会发现,睡眠好的人,相对显得年轻有活力,皮肤也往往不会出现大问题。
建议那些经常觉得痒,或挠之出现明显痕迹,及长湿疹的人,平时多用艾灸督脉,刮灸膀胱经,重点穴位如关元、肾俞、足三里穴,长期坚持,当你的阳气足了,寒邪驱除了,身体的痒自然消失了,当你的湿气灸没了,水泡自然就不起了。
推荐10万+阅读文章【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