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少爷不躺平

楼市   2024-12-17 18:11   北京  
文/狗蛋分蛋

上个月,上海黄浦新天地一幅综合用地出让,吸引了很多有钱人的目光。
 
地块位于上海核心中的核心,板块内21年没有新地入市,地块周围豪宅林立,紧挨的翠湖天地六期,均价21万/㎡,西侧的中海恒昌玖里户户破亿,均价29.8/㎡.......

从稀缺性,到价值潜力,再到圈层,BUFF直接拉满。

如预想中一样,地块拍出了89.4亿的高价,超预期的是拿地的人——地块最终由丰隆集团和联发集团两个“生面孔”携手拿下。

“丰隆集团”来自新加坡,背后是“亚洲十大富豪家族”之一的郭氏家族,底蕴深厚。其在中国内地,有近20年的房地产开发历史,早在2006年时,就曾进入上海投资。

“联发集团”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也比较陌生,相对而言,他的兄弟“建发地产”在业内更出名。对,就是那个被不少网友调侃“最会盖大门”的建发。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以前怕融信们,现在怕建发们》中简单聊到过他们之间的关系:

建发地产和联发集团,同属于厦门国企“建发股份”。

建发股份也是最早迈入世界500强的厦门国企之一,主营业务为大宗供应链,去年,建发股份营收近7636亿元,其中供应链板块实现营收5933亿元,占比接近七成。

地产业务属于建发股份的“第二条腿”。

和很多涉足地产的国企一样,地产这条腿在集团内部的主要功能就是贡献利润。比如2020年,建发股份归母净利润总计 45.04 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务贡献了25亿元,占比约为 55.5%

不过2020年后,建发股份地产板块的利润贡献能力,出现了明显滑坡。

2021年,建发股份地产业务归母净利润占比跌至50%以下,2022年,来到35%左右。2023年情况更为严重,全年地产板块只为集团贡献了1.91 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占比不足5%。

是受行业整体下行的影响吗?也不全对。

近几年,建发地产和联发集团的毛利率确实都在走低,比如建发地产,毛利率从2020年的17.17%,一路下滑至2023年的11.1%。

即便下滑严重,去年建发地产还是为集团贡献了20.5亿的归母净利润,至于最后为啥地产板块整体,只交出了不到两亿的成绩,好兄弟联发要“背大锅”。

根据财报,2023年,联发集团贡献归母净利润为-18.58 亿元,同比减少了:

近20个“小目标”。

在联发这亏掉的18.58亿中,有14.80亿元来自“存货减值准备”。一般地产行业出现减值准备的原因,简单说就是:

过去地拿拿贵了,现在卖不出那个价了。

这个情况,在前几年那些扩张势头比较猛的房企身上比较常见。比如象屿地产,2023年上半年,计提存货减值准备约7.76亿元,华发地产2023年全年计提了近16亿。

“存货减值准备”会侵蚀房企利润表,因此,这些房企的财报表现往往是:

规模做大了,营收上涨了,但增收不增利。

这一点在联发的同胞兄弟“建发地产”身上也比较明显。比如2023年,建发地产的销售额增长了13%,行业排名上升到了第八,但归母净利润反倒下滑了0.25亿元。

这是大环境使然,也是大跨步的代价。

奇怪的是,虽然联发出现了巨额减值准备,但这家房企本身严格意义上说不算激进。

从销售上看,2020年时,联发集团销售额413.7亿元,排在行业第78,到2023年,虽然行业排名上升到了第26,但是其销售额才破五百亿不久,为564.9亿元。

同期,建发地产的销售额,从2020年的1296.8亿元上涨至2023年的1890.6亿元,相当于又增长出了一个联发。

从拿地上看,2021年至2023年,联发集团权益拿地额分别为 151 亿元、67亿元和103亿元,分别排在行业第51、第58、第26。排名虽有增长,但整体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同期,建发地产权益拿地额分别为601亿元、544亿元和738亿元,分别排在行业第10、第4、第4。

这事儿就挺迷的。

如果说建发地产的巨额减值准备来源于规模诉求,联发又是为啥呢?铁柱认识几个了解联发情况的朋友,他们认为,问题可能来自联发的拿地观念。

过去一些时候,联发拿地容易算不清账,明知道拿了这块地后期可能出现亏损,依旧还是会选择咬牙拿地,这也导致联发越干越亏。

数据显示,2023年联发集团的整体毛利率已经跌至6.9%。

什么概念呢,同为地方国企,最近几年正在攻城略地的越秀,2023年毛利率约为15.3%。即便是民企龙湖,毛利率也有14.3%。好兄弟建发,经常被诟病毛利率低于行业水平,但和联发相比,还能高出一大截。

这些年,建发虽然也在大手笔拿地,但和联发不同建发的目标感更强,总结起来:

建发拿地是为了做业绩,联发拿地是为了有业绩。

行业下行,房企们大多焦虑,好在联发和建发的背后有500强老父亲撑腰,没有太大的生死危机。

这时候,忙起来就比较重要了。

只有忙起来,有项目做,手底下的人才有饭吃。至于亏损,那都是后话了。

去年,联发集团营业利润实际为-16.42亿元,但最终还是拿出了一份正向利润的财报:

联发集团实现的净利润1.08亿元

主要原因,是联发集团在2023年录得一笔高达19.68亿元的营业外收入。当时红星美凯龙遭遇巨大的流动性压力,建发当了白衣骑士,以63亿的价格买下了美凯龙近160亿的净资产。

这笔收购中,联发分到了6%的股权,顺利把亏损抹平了。网上有不少人打趣,说这就叫:

来自老父亲的爱。

有意思的是,实际上抛开地产业务,联发早期布局过不少商办资产,每年仅靠租金都能躺赚不少钱。像去年,联发集团的物业及租赁管理业务收入就高达8.59亿元。

也就是说,不做房地产开发,躺平的联发反而能为集团贡献更多利润。这让铁柱想起一句话:

不怕富二代无所事事,就怕富二代踌躇满志。

今年,老父亲建发股份的经营压力不小。

今年1-3季度,建发股份营收同比下降了16.13%,净利润同比下跌了82.19%,可以说,到了需要旗下的地产平台“支棱起来”的时候了。

建发地产这些年一路狂奔,为集团贡献了不少增量。联发也在奋发图强,向一二线高能级城市倾斜,比如在上海、深圳、杭州、南京......联发的身影频现。

过去,在集团内部,建发地产的定位偏进攻,主打中高端市场。联发偏防守,主要从事旧改,以及一些刚需、初级改善项目打造。如今,向一二线城市靠拢后,联发的主要产品依旧集中在刚改产品上。

比如2022年联发进入上海,两年多时间打造了3个项目:保利联发·光合臻园、建发联发·青云上、象屿联发·金海汀雲台,都是刚需产品。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战略定位,可能是不想和建发地产出现直接竞争。

因此,当联发携手丰隆集团拿下上海新天地豪宅地块时,很多人是比较惊讶的,也在猜测:建发股份两大地产平台会不会出现“左右互搏”?

联发的风格转换不难理解,以如今的行情,仅仅聚焦刚改产品,确实很难做出成绩。

只是地块出让后,上海有钱人觉得有些遗憾。

一方面,之前市场预计,这块地很有可能会被打造为“翠湖7期”项目,地块出让后,“翠湖豪宅再创奇迹”的梦碎了。另一方面,联发过去没有打造过豪宅,担心浪费好地。

铁柱说,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

联发干不好,集团内还有建发地产,大不了再给上海贡献一个华丽的大门。

风声声
聚焦商业观察,专注深度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