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瑾山月
首发|帆书(ID:readingclub-btfx)
宫崎骏说:过了30岁,人生就不再是纵马奔腾,而是负重登山。
人到中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脚下的路也越来越难。
我们不敢停不敢歇,只能强忍着疲惫,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好不容易过上了踏实的日子,却也不舍得犒劳自己一点。
想想爸妈吃的苦,自己对孩子的亏欠,还有赚钱的不易……就心事重重。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观念的转变,也有不少中年人开始觉醒。
他们自称“老青年”,迎来了自己迟到的叛逆期。
赚了钱先取悦自己,碰上烂人敢怼回去,愿意在自己身上倾注时间与精力。
有人说,中年人的叛逆,是释放自我的过程,也是对内在小孩的重新养育。
只有觉察到自己的需要,提升自我能量,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成年人的世界。
1
父母没苦硬吃,我选择没福硬享
这阵子,一些关于父母“没苦硬吃”的视频,火遍朋友圈。
有位博主分享,安徽某医院病房里,两位老人家同时住院了。
她们一个为了捡地里的40斤小麦累病;另一个因为下地收蚕豆累倒。
为了照顾她们,儿女们误工费、车费、医疗费,花了不下大几千。
视频一出,网友们炸了锅。
因为这两位老人,简直是自己父母的缩影,太让人共鸣了:
生病了不就医,自己买点药吃,结果拖到更严重,去医院花更多钱;
剩菜永远不舍得扔,反复加热,再带头吃下去,让全家人食物中毒;
40度的天不开空调,热得犯了心脏病,差点把自己送走……
父母们“没苦硬吃”,令我们又无奈又心疼。
他们的自我牺牲,其实帮不上什么忙,只会降低我们的“配得感”。
想想父母一顿饭只花几块钱,我们怎么好意思点几十块的外卖;
想想父母还弯着腰在地里干活,我们又怎么敢一放假就去旅行。
更痛苦的是,我们在心里默默认定了自己也该吃苦受罪。
为什么中年后的我们,活得很拧巴?
就是因为无法改变父母,又无法说服自己。
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陪着父母吃苦,而是做好课题分离。
改变不了父母,就调整自己,父母没苦硬吃,不影响你“没福硬享”。
蛋糕不一定生日吃,煮泡面也能放牛肉,大热天也可以打车……
很累的时候,允许自己休息;很烦的时候,允许自己放松。
人,只有学会善待自己,才有后劲去拼去闯。
毕淑敏在《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中说:
“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
人生下半场,请对自己好点,再好点。
从明天起,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
你配得上所有幸福,值得过任何一种生活。
守住这个念头,就能过好每一天。
2
丢掉“好学生心态”,我工作更顺了
前几天,朋友小丽向我吐槽了件事,令我很感慨。
她毕业于211院校,考研失败后,找了份新媒体运营的工作。
一次复盘会上,老板委婉地指出了她工作中一点瑕疵。
本不是什么大事,但在会后,小丽却感觉天都塌了。
一会害怕被公司辞退,一会揣测同事的看法,一会骂自己一无是处。
工作前,她可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向来只有被表扬的份儿。
于是,为了维系“好学生”人设,小丽便更卖命地工作。
每天主动加班,别人的活也揽过来,谁的忙也抢着帮。
甚至像给领导洗车,替同事泡咖啡这种,也当仁不让。
她想向所有人证明,自己是个样样好的全才。
就这样,她逼自己苦苦地熬着。直到累得频频出错,才被公司强制休假。
她问我,自己到底哪里错了。
我说:错就错在“你全对了”。
生活不是考试,职场不是学校,没必要也不可能次次拿到满分。
人际关系、利益分配、世故人情,这些都不似考题那般纯粹。
其中的弯弯绕绕,暗中较量,不是“学生心态”可以应对的。
正确的做法是,在工作中给自己换上抗压的“专属皮肤”。
做事不必面面俱到,找准优势,精准发力;
做人不必好好先生,敢于拒绝,不怕议论。
事在人前,自己的成长远比外在的评价更重要。
豆瓣#好学生心态受害者#中,有位网友说:
“这种心态,说白了,就是讨好型人格。”
怕矛盾、怕纷争、怕批评,不敢这样不敢那样,最后用内耗把自己拖垮。
但你看,职场上“吃得开”的人,没有一个是这样的,他们都有被讨厌的勇气。
把青春期叛逆的那股劲,稍微用在工作中,你就发现,工作顺多了。
该拒绝的拒绝,该争取的争取,勇敢地表达自己,不遗余力地去创造去探索。
好的事业前景,靠忍让和委屈是换不来的。
若想工作顺心,我们需要先顾全自己的感受。
3
重新培养自己后,才发现活着真好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过一个“人格发展理论”。
他认为,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发展任务。
成年以前,我们要面临信任、自主能力、积极性、自我角色的认知;
成年后则需要获得爱的能力、社会责任感、自我整合等能力。
如果我们在年轻时,因为各种原因打断成长的正常节奏。
不妨在中年来临之际,补上“青春期”的课。
职场规划师古典,在书里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叫木子的女孩,是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
可生孩子后,她的事业连带着社交,完全被掐断。
回家带娃两年,木子就像变了人似的,麻木、无趣、怨气爆棚。
一次,她买了一盒草莓,只因家人说了句“太贵了”就当场崩溃。
她一个人大半夜坐在路边,边哭边打电话,希望有人能安慰安慰她。
可翻遍通讯录,也找不到一个有空的人。
大家不是忙着工作,就是忙着健身、旅游,还有学习备考的。
一时间,木子更难过了。
但好在,她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
她很快调整好情绪,连夜就找到了一个职业咨询师,为自己出谋划策。
在对方建议下,木子决定先从事业上打开局面,开始接一些豪华别墅的室内设计。
赚到钱后,她为自己请了私教,雷打不动地运动,势必要把生娃胖的二十多斤减掉。
再后来,她决定重新培养自己,给孩子多少关注,就给自己使多大的劲。
她爱美,就去做美容做护肤;喜欢聚会,就约朋友聚餐聊天;
想提升价值,就去上网课学东西。
不知不觉间,木子恢复了当年的神气,日子越过越带劲。
虽然有人说她是“瞎折腾”,但这样叛逆地爱自己,真是巨爽。
其实这几年,类似“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的话题,持续爆火。
有人把小时候家长不让买的玩具集齐,小心摆放到展示柜里;
有人在30岁时开始学习街舞,认真上好每周两次课;
有人摒弃 “贤妻良母”的规劝,活成了像木子这样的中年少女……
这些可以说是中年人的积极自救,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全新的感受与成长。
前几天,看过一个很颠覆认知的理论。
伦敦牛津医学科学院一次会议上,神经科学家彼得·琼斯指出:
大脑成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达到成年人的状态要到30多岁。
其实早在多年前,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证实:
18岁时人的大脑还发育不全,至少要到30岁才算成熟。
也就是说,从生命科学角度讲,我们也不要过早地放弃生长。
中年叛逆很正常,这是成长过程中的另一个高峰。
4
很认可一句话:
人呐,首先要学的,就是如何对自己好。
过去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努力地扮演各种角色。
在家,做父母的乖小孩,在公司,做忍气吞声的好员工。
以为令所有人满意了,自己就会过上舒心的生活。
直到受够了委屈才明白,对自己的亏待才是不幸福的根源。
中年后的日子,本就不容易, 但导演王潮歌有句话,很鼓舞我。
她说:
12年是一个轮回,到了36岁,家庭、工作、生活都趋于稳定,人也截然分为两种:一种是重复36岁,另一种就是开始寻找新的人生。
当我们打破年龄的限定,就不会被任何一种身份困住。
人到中年,与其委曲求全,倒不如叛逆一次。
关照自己,好好生活,你一定可以。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简介:瑾山月。文章来源于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btfx),上帆书,听懂好书!
关注皓然,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