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中:“聚焦 “五个 ”发力点 写好 “五心 ”大文章

文摘   2025-01-03 18:02   重庆  

2023年3月,云阳县“五心共育”大思政课建设全面启动,县委教育工委、县教委高效推行,各级各类学校高频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大思政课建设,形成了思政育人良好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云阳教育政务微信将陆续推送一批有成效、有内涵的“五心共育”大思政课品牌建设实践案例,这些案例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蕴含着深刻的时代价值,希望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能够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真正使思政课成为育人“金课”。

今日推送:初四中:“聚焦 “五个 ”发力点    写好 “五心 ”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云阳县第四初级中学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积极实施“五心共育”大思政课品牌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锻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01


实践背景

 云阳县第四初级中学,位于云阳北部新城,于2017年开始筹建,2022年9月招生办学,现有教学班48个,学生2400余人,教师168人。这是云阳县委、县政府为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资源配置、加快建设成渝地区教育强县而打造的一所现代化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5000㎡,建筑全部使用装配式钢结构,设计布局新颖,教学设备先进,校园环境优美。作为一所新型现代化学校,如何践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提供起点”的办学理念,实现“培养学生独立行动与思考、社会责任与担当的完美人格”的育人目标,努力办好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是我们从建校开始就在积极思考的问题。

2023年,中共云阳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云阳县建设“五心共育”大思政课品牌工作方案的通知》(云阳委教发〔2023〕1号),加强学生“忠心、诚心、信心、匠心、爱心”的“五心”教育,以“五心共育”为载体,将思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大思政课走起来、活起来,助力成渝地区教育强县建设。学校以此为契机,以“五心共育”大思政课品牌建设为抓手,聚焦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把牢“五个坚持”,努力培养思想正、灵魂净、心灵洁的时代好少年。

02


主要做法

(一)坚持统筹推进,着力构建“五心共育”新格局。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五心共育”大思政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五心共育”大思政品牌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建设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作为党建必研、“三会一课”必学、文化阵地必建、领导班子述职必述的重要内容。

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学校“五心共育”大思政品牌建设行动方案、全面推进“五心共育”大思政品牌建设重点举措等,召开教师培训会,将工作成效纳入干部教师年度考核,作为评职晋级、评优评先重要参考,全校教师参与积极性高。

三是强化压力传导。压实学校党总支主体责任和书记、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总支委成员牵头、党建办统筹、德育处主抓、各处室配合的责任体系,党总支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协调,总支委会定期调度,形成工作闭环。

(二)坚持内涵发展,全力夯实“五心共育”主阵地。

一是突出学科建设强引领。实施道德与法治学科领航工程,成立胡俊霞名师工作室,引进齐鲁名校长刘军波等组建思政学科专家指导组,定期开展视导,领衔学科建设。邹春凤、管瑞、杨洪获县级道法优质课竞赛一等奖,陈婵等获集团优质道法课竞赛一等奖。

二是突出课程建设强动能。推进思政课标准化、可视化、立体化、专业化改革,制定学校《“五心共育”大思政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编写《<之江新语>学习手册》《习近平金句我来读》等思政读本,开设新闻时评课,家长代表与师生一起诵读“习近平金句”,分享阅读感悟。现在,关注时政的学生多了,周末回家坚持看新闻的学生也多了。

三是突出科研建设强支撑。完善思政课跨年级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研交流机制,常态化开展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过关课、好课、优质课”评比活动,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组建“五心共育”大思政品牌建设课题组,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及时固化研究成果,指导建设实践。

(三)坚持一体建设,合力绘就“五心共育”同心圆。

一是推进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协同共建。联合属地村社开展“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师生志愿者进社区宣讲红色文化,开展假期留守儿童暖心活动,助力社风建设。与特教学校建立“普特”联谊制度,遴选优秀学生与特殊儿童结成成长伙伴260余对,通过共度节日等形式,培养孩子责任担当。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三年行动规划,学校兴趣社团走进市民聚集地,表演传统戏剧,手书红色文化对联并赠送市民,弘扬革命文化。

二是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力。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学科课程思政元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举办课程思政示范培训班,开展课程思政优质课竞赛,教务处、教科室每日开展以思政为主的巡课至少一次,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三是推进集团学校与其他集团协同创新。实施初四中教育集团“五心共育”大思政品牌建设“手拉手”行动,从组织领导、建设路径、条件保障等方面开展共建,整合学校集团资源,携手发展。联合初二中教育集团等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实地观摩、探讨交流等,推动集团学校思政资源共享、协同创新。

(四)坚持特色引领,聚力增强“五心共育”辨识度。

一是打造“起点思政”品牌。将建校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探索“起点人生+”思政活动课程体系,开展“英语节”“美食节”等特色活动,举办田径、排球等特色赛事,开设书法、京剧、黄梅戏等精品社团,打造“起点花园”劳动实践基地,形成“五心共育”大思政品牌学校特色。

二是提升“文化思政”品质。将“五心共育”与“起点”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建立“起点”团队之家、“新视界”图书馆、“启程”校史陈列馆等思政教育阵地18个,利用走廊文化墙、班级时政角常态化开展“五心共育”成果展示和时政新闻分享,让“起点”文化浸润师生心灵。

三是拓展“数字思政”场域。扎实推进“数字+思政课”改革,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打造数字思政班级、校园“两大”平台,做靓“四中·微月刊”微信公众号品牌,“四中·微思政”微信视频号及抖音号品牌,推动形成立体化网络思政平台矩阵。

(五)坚持夯实基础,致力锻造“五心共育”主力军。

一是优化师资配备。健全思政课特聘教师、兼职教师制度,聘请县戏曲协会、退教协等专家12人担任非遗精品社团导师,聘请团县委、气象局、科协、公安局、消防队等单位专家30余人担任大思政课兼职教师,开展“五心共育”专题讲座50余场。

二是强化培训提升。健全学校、年级组、学科组三级培训体系,“组合拳”式开展业务培训、骨干研修、技能竞赛活动,思政教师培训全覆盖。引进名校“双师课堂”“教师成长学院”等优质资源,分批组织教师到重庆主城、山东威海等地培训学习,切实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三是深化评价改革。立足学生品德发展,制定“五心少年”评价标准,每期评选“四中好少年”50名。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学生“五星”评价体系,每季度召开“星级”表彰大会。立足教师专业成长,建立教师思政教育“三星”评价制度,每学年表彰思政教育“星级”教师。

03


取得成效

(一)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学生信仰根基更加牢固。
“五心共育”大思政课品牌建设的深入实施,促进学校党建带团建、带队建工作体系更加完善。通过党组织理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精神灯塔。党员教师以身作则,展现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出色的业务能力,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学生在“五心”思政的熏陶下,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热情和责任担当显著增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信仰基础。
(二)“五心”与“五育”深度融合,学生内驱力持续激发。
“五心”与“五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也激发了学生发展的内在动能。升旗仪式上,他们大声朗读习近平金句;新闻联播课上,他们专注看新闻、记新闻、评新闻;“智”课堂上,他们积极讨论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香港籍学生许家豪在“五心共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主动出演清廉舞台剧《清风话墨梅》,积极要求加入共青团,提升了对祖国的认同感。范桂莲、胡心妍、吴雨彤、朱杰、袁椿铖、晏子怡等200余名学生在国家、市县级科技、体育、艺术、阅读、演讲、写作竞赛中获金奖或一等奖。
(三)“五心共育”品牌形成影响力,学校满意度大幅提升。
通过“五心共育”大思政课品牌的打造,学校成功塑造了具有鲜明思政特色的党建品牌。“五心”课程构建、“五心”阵地建设、“五心”文化展示、“五心”活动开展,让学校思政氛围更加浓厚,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五心共育”新闻时政课程案例评为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成果优秀案例,“五心育魂健康成长”评为云阳县中小学德育品牌,学校德育处评为“云阳县岗位学雷锋示范点”,学校先后被评为县“德育示范学校”“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广西桂林、山东荣成、重庆主城九龙坡等地和县内30余所学校先后来校学习“五心”大思政品牌工作经验。
云阳教育精彩回顾

云阳教育
宣传教育政策,展示教育形象,传播教育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