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是仅次于
呼吸系统疾病的第二大类疾病
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
而且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
生长发育造成深远影响。
现实生活中
不少孩子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背后暗藏的疾病风险常被忽视……
▲11月9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童中心邀请特聘教授、深圳市儿童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兼消化内科副主任代东伶主任医师来协和医院查房带教,并与该院儿童中心的医生共同参与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义诊活动。
家族多人中招 两人因肠癌去世
在福医协和医院儿童中心,12岁的男孩小张(化名)显得有些虚弱。40多天前,小张出现腹痛,每次持续1-2小时,1-2天发作1次,腹痛与进食及排便无明显相关,伴排黄色糊状便。
医生决定为他做肠镜检查。当肠镜探进肠道时,医生惊呆了,小张的肠道内竟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息肉,大约近百个。
在此之前,小张就被查出肠息肉,每年都要定期在当地医院行息肉切除术。
更让家人不知所措的是,小张的母亲、阿姨都是因直肠癌去世,舅舅、外婆及外婆的同胞也有肠息肉病史。而小张的哥哥,同样也是“息肉体质”,每年都被查出直肠多发息肉。
了解了小张的情况后,代东伶教授认为病人的情况比较明确,考虑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建议小张完善基因检查、胃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代东伶教授解释,FAP患者未经治疗几乎都会发生癌变,因此对于确诊患者,预防性结直肠切除和内镜下监测仍然是目前治疗FAP的主要措施,同时内镜下电灼、非甾类药物、中医药等治疗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此外,代教授还建议小张的亲属也可行基因检测,对于分子诊断明确的患者,应每年进行全结肠镜检查。
是第二大类疾病
“孩子肚子痛,已经大半年了,每天都要痛1~2个小时,但也没查出什么毛病,听说今天有专家联合义诊,赶紧来看看。”11月9日上午,来自宁德霞浦的魏妈妈带着孩子来到福医协和医院。
当天,还有不少家长带着患有孤独症、癫痫的孩子来咨询专家。
据了解,将健康人群大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不仅能治疗肠道疾病,还能对脑部神经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孤独症)、代谢性疾病等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近年来,肠菌移植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疾病在国内数家大型三甲医院已经开展。
福医协和医院儿童中心消化亚专科负责人刘玲副主任医师介绍,在我国,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是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第二大类疾病,常见的疾病包括肠胃炎、便秘、腹泻、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希望通过义诊活动,帮助家长识别儿童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消化问题,从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据了解,福医协和医院已经整合院内多学科儿科医疗资源,成立福医协和医院儿童中心。来自北京、深圳等地的特聘教授团队都会与福医协和医院儿童中心进行定期交流和疑难罕见病的会诊。儿童医学中心消化亚专科也将在代东伶教授的指导下开展儿童内镜微创操作技术。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陈坤 通讯员:陈铮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