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我们时常需要片刻的休憩与思考
椅子作为平凡生活中的常见物
承载并容纳着江汉人的身体和灵魂
N把椅子 N种表达
从一把椅子开始
重拾江汉人对“生活方式”的关注
唤起对“自在情绪”的注目
从车辆川流不息的江汉路漫步至梧桐树影间静谧安逸的民众乐园,江汉人穿梭于百货商厦、电影院、书店间,用脚步敲打下一句句有关自在生活的诗歌,开启自我意识、开拓生活的无限可能。
在这里,你不必跳出舒适区,而能把舒适区扩大到每一条街区。
今天的民众乐园气质如旧,坐着欧式设计风格的长椅上,有时真会有一种梦回巴黎的错觉,这里太适合用脚步去细细丈量和感受了。
周末睡个懒觉起来,和好友用整个下午在中山大道逛买手店。或在霓虹灯闪烁的街头长椅上自然地选择一处适合的位置坐下,阅读、交谈或只是休息,感受繁华的夜景。
当人们离去,座椅还停留在原地,仿佛是人的替身,解释着上一时段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关系。
椅子犹如一个媒介,产生着新的磁场,将江汉人自观自省的场域跃然呈现。置身于街头的开放客厅,倚坐在长椅上,卸下妆容与防备,江汉人能尽情享受和沉浸向内与向外的探索需求,袒露出最真实、诚恳的一颗心。
江汉老房子门口随处可见的椅子、板凳、沙发,绝对是老城区的加密暗语。
这些游荡在路边的椅子不明期限、不分公私、不晓主人,它们在不同的巷子里和家门口作客,隔着开裂的木头、透过破碎的皮革,嗅着记忆的气息,静默无声,日复一日承载着一家人或一群人的人生历程和世故变迁。
当路过歇息的人离开时,它们又各自做起了自己的事情。
老旧的椅子里常常藏着独特的灵魂。每把椅子容纳着主人的影子,椅子的高低、材质、软硬、颜色、款式,都对应着高矮胖瘦与年龄性格。
每天特定的时刻,这里都会坐上一群老人,用夹杂着浓厚口音的老汉口方言唠家常或讨论国家大事;或独自一人于旧椅上,追忆往日时光,诗意地感悟着、编织着人生理想和愿景,度过人生惬意的夕阳时光;或当阳光透过枝桠斑斑驳驳地投照在窗户时,邀请老友在家门口做客,沏上一杯花茶,坐在椅子上闲聊。
一把椅子是一个人的静思,几把椅子是一群人的热闹。或许从一把旧椅——一样因为过于平常而易被忽略、丢弃的物件开始,江汉人可以重新拾回对这些被遗忘角落的关注,重新唤起对昔日光辉岁月的回忆。
关于椅子的集体记忆,在更新,也在进化。
江汉的地铁已经进化成这样了吗?
武汉地铁官方是懂江汉人的天马行空的。各种安置在地铁站内的椅子,是打工人享受短暂休憩时光的人间天堂。今天不做赶时间的人,只想坐在这里等时间。
比起繁华更喜欢江汉的细节。
无数饱含设计师奇思妙想的椅子,循礼门站的书本线条座椅,江汉路站的高跟鞋型椅子,中山公园站憨态可掬的小猪椅,范湖站的楚云纹以及汉口站盛开的荷叶座椅...都代表着自己的个性和脾气,默不作声地立在那里,给每一个坐下歇脚的赶路人带去一丝松弛。
这些颇有创意设计感的座椅用流畅的造型彰显质感与格调,通过模块重组地铁站单调的空间场景,赋予江汉人生活的无限可能。
行走的人活着,直到坐了下来才开始生活。椅子从家庭融入公共场域,给奔波的人、歇脚的人、流浪的人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关于“停留空间”的选择。
让每个江汉人都有自己的,自己喜欢的,自己可挑选的位置。于此落座,人间的温度再炽热也温柔。
《汉口竹枝词》有言:“且慢梳头先过早,糍粑油饺一齐吞。”对于喜爱各种brunch的江汉人来说,热得流汗也要端个碗坐门口拌面嗦粉,蹲在板凳前认真“过早”才是实现质感生活的具象化。
江汉过早的精髓是“小板凳”和“端到走”。大板凳当桌子小板凳排排坐,是江汉特色早餐店的标配。
不赶时间的人蹲在红色塑料椅子前狼吞虎咽“吓唬”眼前的热干面,与临“椅”的爹爹唠家常,再吆喝老板娘加一碗蛋酒,这就是江汉人过早的标配了,不要太巴适。
这么一把简简单单的椅子,消融了空间的界限,消除隔离感,联通彼此。
高楼林立的写字楼间,夹在巷子和老街前的“板凳阵”成为了本地人过早的话题广场。
椅子是江汉人生活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回忆和情感的载体,也见证了人与环境的互动。人世间特有的情绪,被早点摊、胡同里的椅子承载着。
端出一把小小的椅子,吆喝路人过来坐一坐,就能弥合大大小小的世界之间的裂缝,填补生活中那些微小而令人动容的瞬间。
🪑🪑🪑
承载着人身体的“容器”,椅子阅读着无数的身体,每把椅子的背后都藏着一个被椅化的人。
人格化的椅子和椅化的人相互倚靠,相互重塑,江汉人便得在各种“人格化”的椅子身上看到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江汉区文化和旅游局出品
编辑 / 万千无限
摄影 / 万千无限
设计 / 万千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