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布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

文摘   2023-12-22 20:12   广东  
12月20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了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期为2023—2030年,展望至2035年,为五大都市圈明确发展“路线图”。

汕潮揭都市圈发展目标,到2030年,汕潮揭都市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约1400万人,城镇化率达67%左右。

划重点:

1)汕潮揭都市圈规划范围,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全域,梅州都市区为联动发展区;


2)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在现行规划的“两环两射”城际轨道网络基础上,加快建设城际轨道(建设里程约137公里),适时推进汕头―普宁等城际轨道建设;


3)推进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扩容升级,打造成为粤闽浙沿海地区面向东南亚的国际门户枢纽节点;


4)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汕头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粤东城际铁路、揭惠铁路建设,推动高快速路的圈层式交通环线建设,完善汕潮揭三市城际交通便捷性;


5)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补齐区域高等教育短板,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鼓励三市优质中小学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


6)共建大潮汕文化旅游区,共同建设阳光海岸带,联合打造三江文化风情线,构建十大特色文化风情圈。

总体发展格局
一心两极、“三环五射”


汕头主中心:强化汕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重要发展极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特区优势、区位优势、侨乡优势,以建设区域性教育高地、医疗高地、文化高地和商贸高地为抓手,以汕头核心区为引领,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中国(汕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华侨试验区、六合产业园、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平台建设。


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协同发展,强化深圳、汕头“核+副中心”深度协作机制,成为粤东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和产业龙头,建设创新型经济特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城市、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和粤东区域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中心城市、进口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潮州重要增长极:发挥潮州毗邻闽台区位优势,利用好“中国瓷都”“中国食品名城”等名片效应,深入挖掘潮文化历史底蕴,以潮州中心城区为增长极,依托闽粤经济合作区、潮州新区、大岭山产业园等平台,推动陶瓷、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电子工业、生物医药、应急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特色经济示范区。


揭阳重要增长极:积极拓展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和产业对接优势,依托石化、纺织、医药、金属、电气机械和设备等产业基础,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功能,以揭阳中心城区为增长极,加快推进揭阳滨海新区等平台建设,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建设重要石化能源基地、粤东航空物流基地,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



交通规划
推进内联外通综合交通建设

围绕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完善交通枢纽布局,提升快速运输通达能力,实现都市圈与粤港澳大湾区、厦漳泉、赣南、闽西等地区主要城市2.5小时通达,都市圈内部半小时通达。



主要从五方面入手:


①、构建“一横四纵三环”的综合交通格局

②、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③、构建便捷通畅的高快速公路系统

④、推进汕潮揭组合港口群协同发展

⑤、提升粤东航空枢纽服务能力




产业
构建协作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各市现有优势产业、资源禀赋、环境容量,推动新型商贸与新型信息科技的双轮驱动,强化各市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配套,形成协作有序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优化都市圈住房规划布局。探索建立跨市域公共住房建设合作机制,重点在华侨试验区、潮揭空铁新城、闽粤经济合作区等重大区域平台、跨市合作地区,有效增加人才公寓、公租房、长租房等住房用地供应。


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稳步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居住条件和环境,稳步推进城镇危旧房改造。


三市统筹划定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老旧小区,合理确定改造内容,推动创建一批绿色社区。重点在金平、龙湖、枫桥、普宁等人口密集地区开展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


教育、医疗规划建设


发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大学和韩山师范学院的外溢效应,共建共享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学研合作平台、高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库。


推进国(境)外优质高校在汕潮揭都市圈开展合作办学,鼓励厦门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都市圈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平台。

打造世界潮汕文化之都

深挖历史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潮汕本土特色的都市圈文化认同感。推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展现“海丝文化重镇,潮人精神家园”的风貌。

来源:潮汕楼市

潮汕新语
人文|自然|历史|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