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高僧兴慈法师五十自述 | 全家八人出家

文摘   2024-12-19 16:35   辽宁  

       兴慈法师(1881—1950),浙江新昌人,天台宗第四十二代传人,乃民国时期与弘一法师齐名的一代高僧。当清末之时,其全家祖孙三代八人皆出家为僧、尼,道缘之深,志愿之大,可感。曾往来于天台、苏州、宁波、绍兴、杭州、上海、常州、无锡、南京等地讲经说法数十年,在上海创办慈光补习学校、兴慈中学、兴慈图书馆等,施行免费教育,办有慈光施诊所与施粥处,救济贫民与难民,享其恩惠者,不计其数。撰有《阿弥陀经蒙解》《金刚经易知疏》《二课合解》《兴慈法师开示录》等。


       此篇初载于《佛学半月刊》,题为《兴慈法师自述》,后刊载《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题作《兴慈法师自序》。从内容看,当是应《佛学半月刊》之邀而撰。前后发表者,其个别字句稍有差异,所异者亦皆以括弧标示而录出。



兴慈法师自述

    

  兴慈名悟云,号观月,又号瞻风子,浙江新昌陈氏子,祖洎父母三叔父姊及余三代八人俱出家焉。初因两叔父尝因天台山僧说道因缘,顿共厌世,遂潜逃入天台山彩云庵出家为僧。先祖及父寻踪至山,果在焉。


     其山茅蓬百余所,俱多真心修道,见者自然生信。复闻诸禅老宿,说及世间诸法如幻不实,出世之道永超生死。先祖及父,非独不追,即同发心为道焉。既归,遂戒荤酒。既而祖父洎小叔父同入山剃发。时祖父年已六十矣。



     然先父发心激切,犹为家累,中心郁郁,又登山烧香礼佛,及以省亲。旋至国庆伽蓝圣像前,至诚拜祷,夜梦在殿有一小孩如二三岁延入父膝,喜而抱之,觉而身心怡悦。回家未几即生余焉。


      至四岁,胞姊八岁,父母问之,答以决志为尼。是以随母入庵,母出家,名常光,姊礼母为师,名能持,余随母育。父则上山投下方广寺剃发,名了空,字昭禅,于上方广寺因助老人授具。既而闻经礼诵,勤苦殷殷。余七岁,父携入山,复就读书三年。


      又有中方广寺,在上下寺间,亦名昙花亭。以涧水流石而翻起,俨若昙花盛开,虽旱不竭故名。有石梁桥在焉,为五百罗汉应真之处,浙东之名胜也。光绪十五年,寺遭焚毁,父重创殿宇,兼修下寺,于数年间,不惮劳苦,而二寺得复焕然也。


      余年十四,从父落发,十五受具足戒于国清从镜老人。二十一初就听经,即延同环老法师,于中寺讲《楞严》也。数年听讲(嗣后听讲者数载),二十七就本山高明寺开讲《金刚经》。寺为隋智者大师遇风闻(翻)《净名经》至此,因开山也,故有翻经堂。及后幽溪大师所建楞严坛,故址尚在。


       三十三于苏之北塔寺讲《法华经》。自后年皆数处赴请讲演。兼复造中下二寺殿宇,及甲子(四十四)于沪创法藏寺。迄今庚午,年五十矣,总是启他珍也(宝),况根钝口讷,障重意懈,有何利益者哉!


      忆先辈七人出家,道业俱殷,临终皆善。余则滥胴僧偷,一无所进。愧之愧之(愧甚愧甚)。既蒙仁索(垂询),(因)并述先人入道因缘以呈之耳(览焉)。


——原载1930年11月《佛学半月刊》第三期,复载于1931年4月《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第二十七期



大众熏修
大众熏修希胜进 十地顿超无难事 佛法大海 为信能入 为智能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