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慈悲?
慈悲,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亦是佛教的基本精神。
佛教的大乘教义及利他的行为,皆本自慈悲,而慈悲又本自人性的平等。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凡有生命的动物,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冤与亲,人与畜,皆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
因此,诸佛菩萨,从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无二无别的观念中,自然对一切众生流露出无限的慈爱,愿意无限度给予一切众生幸福快乐;自然对被众苦逼迫,还末成佛的一切众生,产生同体大悲至极同情,愿意无条件的拔除一切众生的忧悲苦恼。如《大智度论》说:“大慈予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这种拔苦与乐的大慈大悲,原是人类本具的天性,可惜人因固执自我,妄想发展自我,结果被自我所蒙蔽,为自我所困扰,无法冲破自我所编织的烦恼圈套,无法跳出自我所制造的私欲陷阱;致使人心慈悲丧失,同情心灭,正义无存。人与人相处,各私己所爱,各爱己所私,不得不强夺巧取,以强凌弱。圣洁的慈悲心,沦落为卑鄙的自私心,尊贵的同情心,变为狭小的占有欲,给人类制造无比的灾难,给世界带来无穷的斗争。
诸佛菩萨,由于亲近善知识,转愚成智,转迷成悟,能觉悟往者不谏,知来者可追,剪除妄想,摆脱私欲,本乎无上智慧,实践无边愿行,发掘人性的慈悲,而且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故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冲破种族的界限,无论此界他方,不管过去,现在,或未来,不问男女老少,不分贫富贵贱,是人或是畜,皆一律平等拔苦与乐。何止拔除一切众生,生理上种种苦恼,同时拔除众生心理上的烦恼;不特给予众生生活上物质所需,且给予众生精神上真理的启示,令众生法喜充满。
这种无条件,无止境,无限度的慈悲,正是大乘行者济物利生的资粮,亦是大乘佛教拔苦与乐的基本功能。菩萨们历劫修因,广行六度、四摄,饶益有情,固然是基于慈悲;释尊降生娑婆,八相成道,展开觉世牖民的工作,到处转法轮,击法鼓,从朝至暮,说法利生,又何尝不是慈悲的驱使。
可以说,释尊的心,是慈悲心,释尊的行,是慈悲行,释尊的一生,正是大慈大悲的总汇;离开慈悲,既无菩萨道可修,亦无佛道可成。所以《法华经》说,“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
《大涅槃经》亦说,“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悲为本。”据此可知,慈悲,正是建立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的基石,是大乘教义的核心,大乘菩萨的骨髓与灵魂。